在中國遼闊疆域的最東隅,隱匿著一個被初升日光最早溫柔以抱的秘境——素有“華夏東極”之稱的黑龍江撫遠市。當(dāng)中國大部分地區(qū)仍沉浸在夜的懷抱,撫遠已悄然掀開夜色的帷幔,成為祖國大地上首個迎接晨曦之地,因而被稱為“東方第一縣”。這座鑲嵌于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的邊境瑰寶,與俄羅斯隔江相望,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和富饒的自然資源,成為了眾多旅人心中夢寐以求的圣地。
“華夏東極”是撫遠最好的名片,來撫遠觀日出幾乎是每個游客必做的項目,不僅僅因為這里是祖國的“東極”,可以見到中國的每天第一縷陽光,有著壯麗的自然景觀,更蘊含著國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光明的無盡追求。最佳觀賞日出的地點并不在市區(qū),而是在撫遠水道與烏蘇里江交匯處的東極太陽廣場。東極廣場,顧名思義就是中國最東的廣場,也是迎接日出最早的地方。東極廣場與黑瞎子島隔江相望,距離撫遠縣城三十多公里,要驅(qū)車二十多分鐘才能到達。凌晨三點多,驅(qū)車從縣城出發(fā),穿越蜿蜒的山路,沿途是沉睡中的村莊和漸漸蘇醒的田野,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露水的清新。隨著東方天際漸漸泛起一抹淡藍,我的心跳也隨之加速,仿佛能預(yù)見到即將上演的壯麗景象。
抵達東極廣場時,天邊已泛起了魚肚白,四周靜謐而莊嚴,徐徐拂過的輕風(fēng)似乎在訴說著古老的傳說。東極廣場是我國陸地領(lǐng)土最東端的地標性景觀,廣場背倚祖國、面向東方,宛如一艘即將啟航的軍艦。環(huán)顧四周,只見廣場中央矗立著高大的東極極標雕塑,以古篆體的“東”字與象征太陽的金色球體組成,無論從哪個方向望去,都能看到一個巍峨的“東”字托舉著太陽,象征著人類對太陽和光明的崇拜與敬仰。雕塑在微弱的晨光中若隱若現(xiàn),更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邊開始泛起金色的光芒。此時,廣場上早已聚集了一群同樣懷揣夢想的人們,大家都滿懷期待地等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刻。有的人手持相機,準備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有的人則靜靜地站立著,閉上眼睛,仿佛在與大自然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棉絮般的云朵連成一片,連同波瀾起伏的江水洶涌而來,紅日光芒掙扎出云層,放射出奇異的光,整個天空像一幅剛完成的印象派作品,由上及下依次混合了淺藍和淡粉、橙紅和金色,還有最底下的蔚藍,在鮮艷奪目的光暈映照下,呈現(xiàn)出五彩斑斕的層次,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終于,在萬眾矚目之下,第一縷陽光穿透了云層,灑在了大地上,灑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金色的光輝與藍色的海水交織成一幅動人心魄的畫面。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因共同見證奇跡而生的連接,讓彼此間的距離瞬間拉近。大家雖然素不相識,但都對這第一縷陽光充滿了敬畏和熱愛,相互分享著彼此的故事和感受,共同慶祝著這一美好的時刻。這一刻,整個世界仿佛都被點亮了,金色的陽光照亮了每一個角落,將廣場映襯得熠熠生輝,東極極標雕塑宛若巨大的桅桿,昂然挑起艦艏觀景廣場,仿佛正帶著這艘中華巨輪高昂的船頭,迎著祖國最新的一輪朝陽象征,起航駛向東方。
在東極廣場看完日出之后,我們驅(qū)車向黑瞎子島前進,進入黑瞎子島必經(jīng)的是跨越撫遠水道的“烏蘇大橋”,大橋全長1606米,因位于中國版圖最東邊,被譽為“東方第一橋”。此時的撫遠水道,水面平靜的像一面鏡子,對面就是祖國最年輕的一塊領(lǐng)土——黑瞎子島。打開中國地圖,可見黑瞎子島就是中國的“雞冠”所在之處,中國的東極點就在這個島上。這也是中國和俄羅斯共有的一塊土地,一島兩國。
剛踏上島,便被這里原始而純凈的自然環(huán)境所吸引,茂密的植被、清澈的江水,還有遠處連綿的山巒,如同一幅生動的水墨畫卷。黑瞎子島由銀龍島、明月島、黑瞎子島三個島系組成,總面積約335平方公里,這個島并非江中島嶼,而是一塊河水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又稱撫遠三角洲,是中國最東端的領(lǐng)土,扼守著黑龍江——烏蘇里江通航咽喉,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黑瞎子島俄方稱“大烏蘇里島”,其東岸即是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和俄羅斯遠東軍區(qū)所在地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市。
黑瞎子島歷史上是中國的固有領(lǐng)土,根據(jù)20 0 4年10月14日簽署的《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xié)定》,2008年10月14日,中俄兩國政府在此舉行了中俄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至此,黑瞎子島西側(cè)171平方公里陸地及其所屬水域歸屬中國,東側(cè)164平方公里歸屬俄羅斯,世界獨特的一島兩國區(qū)劃格局由此形成。黑瞎子島北側(cè)的259號界碑,是島上最后設(shè)立的界碑之一,也是2008年兩國領(lǐng)土交接的紀念地。經(jīng)兩國工作人員實地勘測,在島上共立界碑17塊,正是這些界碑將黑瞎子島一分為二,其中中方9塊,俄方8塊?;貧w處界碑又稱259界碑,既是兩國領(lǐng)土的永久性分割標志,也代表著黑瞎子島的領(lǐng)土爭議塵埃落定,中俄長達4300公里的邊界全部得到確定。2011年2月,中俄兩國達成共識,共同開發(fā)黑瞎子島,成為互免簽證區(qū)。
黑瞎子島濕地公園是為了保護黑瞎子島濕地的原生動植物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也為開發(fā)這里的旅游資源而建設(shè)的。天高云淡,秋風(fēng)輕拂,帶著幾分涼爽與清新,仿佛大自然最精致的畫師,在這里揮灑著金黃、火紅與深綠交織的顏料。蘆葦蕩隨風(fēng)搖曳,一片片蘆花如雪,輕輕飄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與遠處稀疏的樹木倒影交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美景。游客可以深入接近濕地,行走的道路采用浮筒加實木式的木棧道構(gòu)成,水漲橋漲、水降橋降。沿著漂浮式木棧道緩緩前行,兩旁是郁郁蔥蔥的水生植物,偶爾還能見到幾只水鳥掠過水面,留下一串串漣漪,它們的啼鳴聲在寧靜的空氣中回蕩,更添了幾分生機與靈動。
東極寶塔建在黑瞎子島東部極角,臨近國境線的位置,接近全島中心,是全島最高的建筑,漢唐風(fēng)格的八角形塔身蔚為壯觀,塔高9層81米,塔基座為40米×40米,兩層疊起。寶塔設(shè)太極圖案圓形廣場,廣場直徑171米,代表黑瞎子島回歸的171平方公里領(lǐng)土;廣場兩個極點分別布設(shè)龜和麒麟,有60根青石盤龍浮雕柱,周邊的56根代表中華56個民族,另有4根擎天精雕龍柱設(shè)置在塔基四角,代表四季平安。登上寶塔,視野及其開闊,遠處的俄羅斯小鎮(zhèn),近處的黑瞎子島盡收眼底,真是美不勝收。
在東北方言中“黑瞎子”就是黑熊的意思,顧名思義,也是說這個島上有黑熊,而這些黑熊,也成為了島上最獨特的風(fēng)景之一。島上的野熊園是中國最大的黑熊主題動物園,散養(yǎng)著100余只野生黑熊。其中成年熊最大的體重可達到500多斤,最小的熊寶寶只有十幾斤重,還有狍子、鹿、野豬、野兔子、狐貍、獾子等野生動物,以及白鷺、蒼鷺、琵嘴鴨、綠翅鴨等珍稀保護動物。乘坐觀光車穿梭在園區(qū)內(nèi),可以近距離觀察到黑熊的生活習(xí)性,一只只憨憨萌萌的黑熊“站”起來歡迎游客們的到來,很是可愛,會讓你有一瞬間忘卻黑熊其實是猛獸的一種。它們或悠閑地漫步,或嬉戲打鬧,甚至有時還會主動向游客討食,而通過游覽車對黑熊近距離喂食,絕對算得上是讓人緊張刺激的一次“親密接觸”。
走進撫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氣勢磅礴的城門,城門上“東方第一縣”五個大字醒目而莊重。穿過城門,一條寬闊筆直的公路展現(xiàn)在眼前,公路兩旁的花壇里盛開著五彩斑斕的花朵,為這座小城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沿著公路前行,歐式建筑逐漸增多,仿佛走進了一個異國小鎮(zhèn)。撫遠的美,不僅在于它的建筑,更在于它的自然風(fēng)光。街頭隨處可見“東方第一”,如“東方第一哨”“東方第一村”“東方第一港”“東方第一站撫遠站”“東方第一超市”“東方第一郵局”等,沿著黑龍江畔的棧道漫步,感受著江風(fēng)拂面,聽著江水拍岸的濤聲,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撫遠,不僅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著稱,更因其在中俄邊境貿(mào)易中的重要地位而聞名遐邇。在這里,可以看到中俄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動畫面,感受到兩國文化的交融與碰撞。
撫遠城的至高點西山上,建有一座巍峨挺立的樓閣,它靜靜地矗立在黑龍江畔,俯瞰著這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這便是撫遠東極閣。樓閣高聳入云,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其設(shè)計靈感源自中國傳統(tǒng)建筑美學(xué),融合了現(xiàn)代與古典的元素,展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韻味。登上東極閣,不僅可以遠眺黑龍江的壯麗景色,還能俯瞰整個撫遠市的繁華與寧靜,感受那份“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樓閣內(nèi)部設(shè)有展覽區(qū),展示了撫遠的歷史變遷、風(fēng)土人情、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中俄邊境貿(mào)易的繁榮景象。通過這些珍貴的展品,人們可以深入了解撫遠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除了自然風(fēng)光,撫遠還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撫遠原名“伊力嘎”,以盛產(chǎn)鱘魚、鰉魚、大馬哈魚等聞名遐邇,現(xiàn)在這里的特產(chǎn)鰉魚就是因當(dāng)時向清王朝皇帝納貢的貢品而得名。在赫哲語中,撫遠意為“金色的魚灘”。
撫遠人民世代以捕魚為生,他們的勤勞與智慧,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獨特的魚文化。
緊鄰黑龍江畔的濱江公園,建有一座集展示、體驗、傳播功能于一體的淡水魚文化博物館,外觀是獨特的歐式建筑,磚體材料均來自俄羅斯,使得這座博物館充滿了異國情調(diào)。
走進魚博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樓的水族館。這里以“魚行兩江”為主題,通過活魚再現(xiàn)的形式,展示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多樣水生生物。水族館內(nèi)擁有容積達500立方米的展示區(qū)域,現(xiàn)存活鱘鰉魚100多條,其中不乏200—500斤以上的大型鰉魚。這些被譽為“水中活化石”的魚類,在水中自由游弋,展現(xiàn)出一種美輪美奐的動畫般的美感。水族館內(nèi)不僅展示了達氏鰉、史氏鱘等珍稀魚類,還有人工繁養(yǎng)的大雜交、小雜交等鱘科魚類,以及名聞遐邇的“三花五羅十八子”等40多個名貴魚種。這些魚類在水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自然歡快的水底世界,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般的童話世界。
二樓的標本館則以“魚聚撫遠”為主題,主要展示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21科74種魚類標本。這里陳列著大型鰉魚標本,其中不乏87歲的魚壽星與重量超過1000斤的巨型標本,以及大馬哈魚、“三花五羅十八子”等魚類的全面展示。標本魚博館館通過文字、電視影像等形式,向游客介紹了撫遠漁業(yè)資源的現(xiàn)狀和未來,以及相關(guān)的魚文化知識。除了魚類標本,標本館還展示了赫哲族漁獵文化的豐富內(nèi)容,擁有各種漁獵文物100余件,包括原生態(tài)漁船、漁具、獸皮、魚皮衣服等。這些展品不僅展示了赫哲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勞,也讓人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上濃厚的文化底蘊。撫遠魚博館不僅是一個展示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水生生物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窗口,更是一個傳承和弘揚赫哲族漁獵文化的重要平臺,不僅讓人領(lǐng)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更讓人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
撫遠,是太陽最早照耀的國土一角,更是中俄友誼的璀璨橋梁,見證著兩國人民悠久的交往歷史與絢爛文化的交融。在這里,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多彩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卷,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探索者,共同見證這份跨越國界的和諧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