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重要方式,隨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和“五育”并舉時代理念的普及,加強小學英語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作為英語教師,應在課堂教學時融入德育,讓英語課堂開出芬芳的德育之花,以熏陶和潤澤學生心靈,使學生成長為道德良好、品行高尚的新一代優(yōu)秀人才。如何讓德育之花綻放在英語課堂呢?英語教師可通過引導課前預習、開展詞匯和閱讀教學、組織精彩課堂活動及關注課堂評價來踐行德育。
課下預習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這一環(huán)節(jié)卻經(jīng)常被忽視。為推動德育實施,教師可從課下預習入手,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便能夠接觸和了解德育。例如:譯林版三年級英語上冊“Unit 1 Hello!”單元是對學生進行“講禮儀、懂文明”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該單元中,學生將學習打招呼的一些日常用語,為融入德育,教師還需向?qū)W生滲透“打招呼”背后所蘊含的“以禮待人”“文明禮貌”“謙遜知禮”等中華傳統(tǒng)禮儀文化知識。此外,為引導學生課下高效預習,教師可采用微視頻、紙質(zhì)預習資料等形式將單元核心英語知識與中華禮儀文化知識糅合在一起,便于學生學習。例如:教師所制作的微視頻既要涵蓋“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i,I’m…”“Goodbye”等核心內(nèi)容,同時也要包含中華傳統(tǒng)禮儀的知識介紹、故事展示等,以便讓學生在預習中形成“尊重文明、以禮相待”的價值觀。關于紙質(zhì)預習資料,教師需融合古代禮儀文明設計一些預習任務清單,從而強化德育與預習的融合。
詞匯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為了讓德育之花開遍小學英語課堂,必然要在詞匯教學中滲透和實施德育。教師可在講解詞匯的音、形、義時,巧妙引入德育,讓學生在高效學習詞匯時獲得相應道德感悟。例如:譯林版三年級上“Unit 5 She’s my mother”單元讓學生學會介紹家庭成員,傳遞出孝道、感恩、家訓、家風、關愛等很多德育素材。該單元出現(xiàn)了mother、father、family等很多新單詞。在學習family時,教師可將該詞匯按照單個字母進行分解,并賦予每個字母獨特的意義,讓學生由音、形聯(lián)想到義,進而達到高效識記和掌握的目的。family詞匯共有6個字母,其中“f”可代表“father”,“a”可定義為“and”,“m”則可理解為“mother”,“i”可認為是“I”,“l(fā)”則可代表“l(fā)ove”,“y”則可理解為“you”。接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這幾個新含義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句話: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進而讓學生明白“family(家庭)”是一個充滿愛和關懷的地方。借此機會,教師還可普及有關家庭中的親情、感恩、愛、包容和孝道等文化。如此,學生既記住了單詞,也懂得了感恩和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發(fā)揮教材中閱讀對話、語篇的德育價值,還可以引入與單元主題相似的英語繪本,讓學生在拓展性英語閱讀中進一步學習知識,發(fā)展道德品質(zhì)。例如: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5 She’s my mother ”和“Unit 6 Is he your grandpa?”兩個單元都與家庭及成員有關,在開展這兩個單元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引入英語繪本My family。因為My family繪本中有father、mother、grandma、grandpa、brother等單詞,與英語教材中的單詞存在共通之處。在繪本內(nèi)容中,主人公小兔子Bunny介紹了自己家庭的每個成員,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整個繪本充滿了濃濃的家庭之愛。此外,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Unit 5和Unit 6的Cartoon Time和Story Time時,可同時讓學生對繪本中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對比閱讀,以掌握一些重要的詞匯與句型。同時,教師可借助繪本進一步滲透孝道傳承、兄友弟恭、勤儉睦鄰、寬容友愛、家德家訓等德育知識,讓學生形成愛家人、愛自己、愛生活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
高效英語課堂離不開精彩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豐富的課堂活動來滲透和踐行德育。小學生對趣味的學習活動情有獨鐘,教師可構(gòu)建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化的學習活動中運用英語知識,塑造高尚品德與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具體而言,教師可組織情境對話、角色扮演等游戲化的課堂活動。例如: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8 I can do this for you”單元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英語知識形成感恩和體諒父母的良好家庭責任意識,并養(yǎng)成分擔家務、自愿為家庭服務的良好行為習慣。在教授Cartoon time和Story time模塊時,教師可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組合作扮演;在扮演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能真切感受到自己作為家庭中的一員,理應為家庭的發(fā)展貢獻力量的責任感。此外,在小組合作對話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形成集體責任感。比如,在Story time模塊中,家庭中的不同成員分別通過唱歌、跳舞、拍照、畫畫等方式來服務家庭,助力家庭慶祝春節(jié),讓家庭洋溢著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通過表演,學生萌生了高度的家庭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能夠促進家庭和睦發(fā)展。
課堂評價是小學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通過開展課堂評價落實德育。以往,教師大多將課堂評價的焦點放在學生對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上,而忽視了對德育成果的評價,不利于德育效果。為此,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時,應增加德育評價這一內(nèi)容。例如:在譯林版三年級英語上“Unit 1 Hello!”單元的課堂評價中,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是否掌握詞匯、句型、語法等基礎知識,還要洞察學生學習該單元后是否具備文明禮貌地進行日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那么,如何進行評價和檢測呢?教師可通過面對面交談、課堂觀察和分析綜合學習表現(xiàn)來評判。再如,在“Unit 4 This is my friend”單元的課堂評價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對友誼的看法,客觀評價學生是否通過學習獲得有關友誼方面的道德感悟。除了教師評價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自評、反思或小組之間進行互評與互助。
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行,塑造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抓住這一關鍵期,借助小學英語課堂這個實施平臺,采用多種方式讓英語課堂開出德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