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是一個以活動形式表現的、承載學科內容的教學課整體,它的構成可包括三部分:“話題”——切入和表現議題式教學的時政新聞或社會生活探討點;“主題”——話題所承載的教材教學課題;“問題”——為剖析“話題”表現“主題”而設置的探究性設問。換言之,將具體學科知識內容附著于一個社會生活話題之中,通過學生活動展開探究,從而促動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堅定準確的價值取向,提升學科素養(yǎng)。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本文擬以展示“小凡在網上交友中遇到的一系列挑戰(zhàn)”為議題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網上交友新時空》中的運用為例,對議題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如何打造靈動課堂進行探析。
一、明確教學目標,精選教學議題
議題的選擇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教師成長、豐富教學資源、助力課程改革和提升教育水平的關鍵所在。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核心”,精選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第一步。議題的挑選首先要考慮議題與教學目標的契合度,議題應該能夠直接反映和支撐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通過議題的學習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和技能;選取的議題要有代表性,可選取時政新聞或貼近學生社會生活的事例,能夠涵蓋課程內容的各個方面;同時議題要有啟發(fā)性,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性。比如,在《網上交友新時空》里,網上交友的主要特點、網上交友的利和弊,以及如何進行網上交友,這三個問題共同構成了這篇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設計了“小凡在網上交友中遇到的一系列挑戰(zhàn)”為議題,設計了三個子議題:“看小凡網絡檔案,探網絡交友有何特點”“觀小凡沖浪感受,辨網絡交友有何利弊”“析小凡交友做法,議如何結交網友”,這三個子議題也具有內在關聯(lián),議題和子議題始終緊扣知識點,切合教學內容,服務于教學目標和任務。
二、巧設核心問題,培養(yǎng)高階思維
問題的設計是溝通議題與教學目標的紐帶。根據議題進行巧妙的設問,以問題為導向,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議題式教學的核心在于它設計的問題必須具有連續(xù)性和深遠度,即每一個設問都是在前一設問的基礎上提出,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在課堂上,教師要指導學生積極投入到這個過程中,形成一種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以此提升他們的學科素養(yǎng)。例如,在小凡如何結交網友的案例中,我們首先設問:小凡該不該陪網友聊天到深夜?在學生解決了這一問題的基礎上,我們根據案例進一步設問:網友又提出交換個人照片和個人信息,小凡能不能把自己的年齡、學校、電話、照片發(fā)給對方?在探究的基礎上,我們再次根據案例設問:網友向小凡提出要見一面,從網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小凡該不該去見網友?將線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上述問題的設置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通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從初步了解到實踐應用,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這樣的問題設計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體現教育的核心價值。
三、關注小組合作,促進深度學習
議題式教學在教學實施中,最常用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是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深度分析問題,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技巧,提升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課前,教師已將班級學生按每個小組6人或8人分成若干個小組,將需要預習的案例和問題作為導學案發(fā)給學生,學生在課前把議題和問題提前預習和思考。在課堂上學生與小組成員對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小組和小組之間也可以針對同一問題展開辯論,在討論和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集思廣益。這種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產生更具創(chuàng)意和實用性的解決方案。同時,這種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也能讓學生更快地掌知識和技能。
例如,在“觀小凡沖浪感受”的環(huán)節(jié),我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辯論,辯論的問題是:網絡交友有何利弊。正面的觀點(第一、二小組)是網絡交友的好處超過其不利之處,而反面的觀點(第三、四小組)則認為網絡交友的缺點超過了優(yōu)勢。學生在分小組充分討論和辯論的過程中,網上交友的利和弊就有了清晰的答案。又如,在“如果小凡決定去見網友,可能會有哪些結果?”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按小組分成三大組,分別討論三種不同的結果:好的結果、壞的結果、失望的結果。在小組討論和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理解了將網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朋友需要謹慎。課堂組織得很有節(jié)奏,活而不亂。
四、整合教材內容,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一般情況下,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每一框題,都會都包含若干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往往采用多個案例或故事來闡述每個知識,這種方式可能導致各知識間的連接被切斷,使得單一知識點得到強調而非整體性的理解。相反,教師在深入研究準確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采用議題式教學就可以更好地組織教材內容,使其結構化和條理化,呈現出一種邏輯美。對于《網上交友新時空》這一框題,教材共五頁,涵蓋了很多分散的知識點。當學生們提前學習這些內容的時候,他們似乎也能看明白,但學生獲取的是碎片化的知識。這就說明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再次整理了教材,梳理了主要脈絡。我把本課的主要內容歸納成三個問題:第一,網上交友有什么特點(是什么)?第二,網上交友有何利弊(為什么)?第三,如何慎重結交網友(怎么做)?通過這樣的重新組合,使得原本無序的五個頁面變得清晰有序,凸顯了主題,明確了邏輯關系,從而使學生能夠輕松理解和消化,同時保證了整個課程的連續(xù)性和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度,達成教學目標。
【注:本文系2023年度廣東省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立項課題“新形勢下建立正向激勵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機制的研究”(課題編號:2023YQJK450)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