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反對派武裝12月8日宣稱進入首都大馬士革,后在電視講話中稱已“解放大馬士革并推翻阿薩德政權(quán)”。俄羅斯媒體最新報道稱,巴沙爾·阿薩德在與多個沖突方談判后辭去敘利亞總統(tǒng)職務,攜家人已經(jīng)抵達莫斯科。分析人士指出,這是敘政府長期困境不斷積累疊加近期地緣沖突外溢效應的結(jié)果,或?qū)е略搰鴥?nèi)部紛爭加劇,給動蕩的中東局勢再添變數(shù)。
敘政府軍潰退之快令人震驚。分析人士指出,這與其內(nèi)部自身實力不足和外部援助減少都有關系。從內(nèi)部看,自2011年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敘利亞經(jīng)濟遭到嚴重破壞,一直未能復蘇。美西方對敘政府實施制裁,其支持的庫爾德武裝控制了敘主要石油產(chǎn)區(qū),導致敘政府控制區(qū)能源短缺、財政收入銳減。2020年之后,敘利亞又接連遭遇新冠疫情、大地震,以及俄烏沖突帶來的輸入性通脹等多重打擊。巴沙爾政府雖然通過取消食品燃油等生活必需品補貼、大量裁減軍隊等措施加以應對,但未能有效改善經(jīng)濟,反而導致不滿增加,民心軍心進一步低落。
從外部看,敘政府的主要盟友近期都面臨嚴重挑戰(zhàn)。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認為,敘政府無力加強軍隊力量,此前能維持對廣大地域的控制,主要是依靠俄羅斯提供空中力量、黎巴嫩真主黨提供地面部隊、伊朗提供后勤和指揮支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指出,黎巴嫩真主黨在黎以沖突中被以色列重創(chuàng);伊朗面臨諸多困難,采取自我克制戰(zhàn)略;俄烏沖突延宕,俄羅斯自顧不暇。復旦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張楚楚說,三大主要盟友均處于歷史上最為虛弱的狀態(tài),無力給予巴沙爾政府強力支援。
而反對派武裝在此次進攻中不僅使用了重型武器和無人機,戰(zhàn)法也更為先進。丁隆認為,反對派武裝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積蓄實力,而且顯然得到了外部勢力的支持。
敘利亞戰(zhàn)略位置重要,內(nèi)部民族和宗教情況復雜。分析人士認為,敘政府瓦解不僅會造成本國動蕩,也將給整個中東地區(qū)帶來更多不穩(wěn)定性,導致地區(qū)局勢進一步緊張。
從本國層面看,敘利亞存在多股勢力,它們有不同民族宗教背景及外部勢力支持。過去,不同反對派為打擊巴沙爾政府尚可合作,當這一共同目標消失后,各勢力能否繼續(xù)合作是個問題。李子昕認為,原先控制敘大部分領土的巴沙爾政府解體后,該國政治版圖將更加碎片化,各勢力為爭奪地盤而爆發(fā)沖突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丁隆認為,此次攻擊政府軍的主力“解放敘利亞”聯(lián)盟(又譯“沙姆解放組織”)、得到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武裝“敘利亞國民軍”,以及得到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武裝是敘國內(nèi)三股主要勢力,未來如何展開爭奪值得關注。
(綜合新華社12.8訊、中新網(wǎng)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