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去過大城市之前,烏魯木齊一直是我最向往的地方,到了那里我就可以看車水馬龍,看世間繁華。
一
當我從遙遠的南疆小城出發(fā),一路顛簸抵達這座夢想之城,才發(fā)現(xiàn)烏魯木齊和我的家鄉(xiāng)一樣,也是一座山城,抬眼就能望見雪山。我不知道昆侖山和天山潔白的積雪哪一個更厚,陽光明媚的時候,它們一樣耀眼奪目。我自以為這樣一個有山有雪的似曾相識的地方,一樣是我可以很快熟識并喜歡上的地方。后來,我真的熟悉并喜歡上了它。
初識烏魯木齊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個美麗的初秋時節(jié)。暑熱已退去,有風吹過的時候,感覺很舒服。像許多初到的人一樣,我迫不及待地去了這個城市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紅山。紅色的石頭山并無奇特之處,我在南疆見過許多。山上有石頭鋪就的小徑,游人在曲曲折折中就來到了紅山塔下。
紅山寶塔歷史悠久,此塔建于清代,是一座八角頂青磚實心塔,高約10.5米,六面九級,不算高大,也無雕飾,但是莊重古樸,簡單而堅固,矗立紅山頂二百多年。傳說是為“鎮(zhèn)河妖,守安寧”而建。當時烏魯木齊洪災肆虐,百姓苦不堪言,官府為護佑民生,選紅山嘴處建成寶塔。
歷經(jīng)滄桑巨變的烏魯木齊一直風調(diào)雨順,老百姓心目中的紅山寶塔不僅是地標,更是一個惺惺相惜的守望之處。歷史的暴風雨不只一次侵襲過這個城市,但每一次災難來臨,紅山寶塔都在無語抵抗,紅山下的人們堅守信念,頑強拼搏,與寶塔同相守,渡過每一個難關。烏魯木齊恢復了寧靜祥和,又踏上快車道,紅山寶塔一一見證。后來,每逢路過紅山寶塔,心里就多了一番滋味。
登上紅山,俯視蜿蜒到各處的道路和路上飛馳而過的車輛,那條被稱作河灘路的道路真寬啊,可以四車并行,而我的家鄉(xiāng)那時候只有幾條寬窄不一的街道,兩車道的都不多見。
后來得知:河灘路真如其名,是修建在已經(jīng)干涸了的烏魯木齊河的中游河床上,是貫通城市的一條南北大道。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歷經(jīng)三次修建改建,才形成如今全長22.38公里的快速路,日通行達30萬輛車,這條城市主干道承載著烏魯木齊47%的交通量。遙想六十年代,烏魯木齊各族人民義務勞動修建河灘路的壯觀景象,誰不自豪!
我初次見到的河灘路應該是經(jīng)1975年第二次修建而成的,由初建南起錢塘江路,北到克拉瑪依東路,全長7.6公里的狹窄公路被延長拓寬為南起燕兒窩,北到卡子灣,全長20多公里的新河灘路。
1995年的第三次改造工程很多人都見證過。河灘路沿線開墾種植了近300畝綠地、多種樹木和花草,讓河灘路擁有了四季不同的風景,烏黑堅硬的道路增添了靈秀,吸引了更多外埠車輛穿城而過,一睹風采。烏魯木齊成了河灘之上的一塊寶地。后來依河灘路陸續(xù)建成的20多座立交橋,更是連通了這個城市的四面八方,傳遞著熱情與豪邁。
二
烏魯木齊的熱情與豪邁遍布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而且傳向全國各地,到過這里的人大多贊不絕口。像一個胸懷寬廣的人,從來不會計較別人的褒貶,烏魯木齊自然而然地將自己呈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同時接納了無數(shù)關注的目光,迎接著每一位客人。
是的,烏魯木齊視每一個陌生人為客人。在烏魯木齊沒有外鄉(xiāng)人,本地人從不欺生。走在街上,經(jīng)常被叫住“朋友!來看一看,進來嘗一嘗……”“朋友!到二道橋子來!”這樣講話的大多是俏皮幽默的維吾爾族店家,即使你不買不看,甚至挑挑揀揀之后沒有成交,他也不慍不怒,還會好心地介紹你去其他店里。走時他仍然會笑著和你告別:“朋友!下次再來?!蹦闶遣皇且参⑿χ鲃e?人與人之間應該具有的樸素情感,在這里表達得非常自然。這樣一個讓你微笑的地方,來了還想再來,來了就不想離開。
烏魯木齊遠在一隅,許多陌生人舟車勞頓帶著一身疲憊終于到達時,心中設想的將要面對的困難和無法適從很快就煙消云散。
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卻有著海洋一般深邃寬廣的胸襟。氣勢磅礴的一號冰川,險峻的冰峰峽谷,茫茫的沙海戈壁,幽幽的古道遺存,高聳入云的大風車,這些獨具魅力的景致一定會撩起你強烈的好奇心。那么,你就整理好行囊,踏上旅途開始尋找吧,找回遺失在遼遠西部的那顆明珠。
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別具特色的各民族服飾,古樸精美的手工藝品,濃郁多姿的風味佳肴吸引著異國他鄉(xiāng)的游人紛至沓來。可以高山探險,可以山間冰雪趣游,可以沙海踏浪,可以鹽湖沐浴,都市周邊好玩的地方還有很多,有哪一個城市可以與烏魯木齊相媲美呢?
這里是亞洲大陸地理中心,現(xiàn)代化城市的規(guī)劃與管理,讓超群的城市建筑,便捷的交通,都井然有序,街頭走過的不同民族的靚女,衣飾時髦,妝容精致,緊跟潮流。
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上的烏魯木齊,已經(jīng)步入國際化都市時代。那些走出機場直奔國際大巴扎的外國客商早已瞄準烏魯木齊的天時地利人和,設施完善的中歐班列集結(jié)中心將大宗貿(mào)易貨物發(fā)送至中亞和歐洲,強大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傳遞著豐富的產(chǎn)品,更展示了國運昌盛。
三
每一個城市的煙火里都飽含著歲月的深情。烏魯木齊的文藝氣息流淌在每一條街巷,在喧囂中獨守一份寧靜。
烏魯木齊的世相百態(tài)和人間冷暖,自然而然地牽動了我們的情緒,更是讓外地人流連忘返。那些饒有趣味的世俗景象,那些在我們眼里司空見慣的風景、美食、樂舞在他們眼里心里都是滿滿的詩情和畫意。
藝術(shù)畫廊、樂器作坊、手工織毯、民族服飾、民間醫(yī)藥、傳統(tǒng)小吃、百年老字號的商鋪……他們的主人都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一心一意地悟道。你可以隨便走進哪一家,安靜地站在那里或者坐下來觀看藝人的操作,逢著間隙你甚至可以向他們提出你感興趣的話題,還可以拍下照片,然后挑選心儀的物件回家。不似其他省市的那些古鎮(zhèn)或者文旅小鎮(zhèn)那般人潮洶涌,擁擠不堪,買票進入后又不得不匆匆退出,根本來不及細細品味。
在烏魯木齊你可以慢下腳步,信步走進每一條街道,看風格各異的建筑,領略不一樣的生活。有音樂響起的地方,就有人跳舞。
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身手眉眼無一不傳神,節(jié)奏明快,動感十足,當人們快樂喜慶的時候怎能少得了它,新疆舞就是最美的語言,即使語言不通的民族,也能讀懂它的含義。耳濡目染久了,新疆其他民族的人們都學會了跳維吾爾族舞蹈,我們統(tǒng)稱為“新疆舞”,新疆人都喜歡跳的舞。常常是從一兩人開始跳,聞聲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場面壯觀熱烈。從新疆走出到全國各地的人,把新疆舞也帶到了異鄉(xiāng),如今已發(fā)展成為全國人民喜愛的舞蹈。烏魯木齊許多舞蹈老師都在網(wǎng)上教授新疆舞,外省的學生很多,為了滿足學生表演需要,她們又開始兼售新疆舞蹈服飾。
比舞蹈還要吸引人的是烏魯木齊的美食。烏魯木齊的美食攻略完美地詮釋了以肉食面食為主的各類飲食,伊力美酒、赤霞珠干紅和烏蘇啤酒的美名遠播海外。生活在這片沃土之上,在這個山水相依的城市,有美食美酒相伴,日子才算完美。
每到節(jié)慶,我都要奉父母之命挑選上好的干鮮果品、羊肉奶酪、特色零食用真空包裝快遞至老家,多年來樂此不疲。雖然各地有售,但不如原產(chǎn)地的放心,更有一份情誼包裹在其中,而且讓老家的親戚知道我們生活得越來越富足。朋友去廣州出差捎了幾只馕,沒想到廣州人品嘗后意猶未盡,纏著還要,朋友托我?guī)兔?。我跑去馕店空運了百只過去,在廣州人的親友圈一搶而空。
不過是普通的一個面餅,卻在新疆人幾千年來的演繹中,將最美的味道呈現(xiàn)給人們,更是保留和傳承了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對品質(zhì)的一種追求。
四
烏魯木齊的天氣預報很準,春天的風夏天的雨來得都很及時。待秋月當空之時,才發(fā)覺竟然沒有酷暑相煎就年已過半。西北大漠邊緣的城市并不見荒涼蕭煞,即使白雪皚皚的冬天,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的烏魯木齊也更顯溫婉。氣候的變化向好,得益于烏魯木齊人的不懈努力,對自然生態(tài)的敬畏和對家園的熱愛。多年的奮斗,歷歷在目,抬頭望見藍天白云,相信每一個烏魯木齊人都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氣候宜人、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現(xiàn)代化城市以更加開放的懷抱迎接全新的未來。
責任編輯 夏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