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豐縣宣傳部門的陪同下,我們一行人,懷揣著對未知的深切向往與對歷史的崇高敬意,啟程前往尼雅。彼時,天邊的月格外圓滿,正值農(nóng)歷十六,月亮分外明亮。由于出發(fā)時天色尚黑,這輪明月更顯得清晰而皎潔,為即將展開的探險之旅平添了幾分神秘與浪漫的色彩。車窗外,繁星點點,與遠處蜿蜒起伏的山巒交相輝映,宛如大自然特意為我們鋪設的一條璀璨奪目的星光大道。
在這樣的時刻啟程,心情既復雜又興奮。一方面,我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向往,另一方面,對即將揭開古老文明面紗的期待讓我既激動又緊張。雖然有專門的司機負責駕駛,但我偶爾也接過方向盤,尤其是在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中段時,親自駕駛了一小段路程。那份對尼雅遺址的憧憬如同車前的燈光,不僅照亮了前方的道路,也照亮了我內(nèi)心的每一個角落。
隨著車輪的滾動,時間仿佛在這段旅程中加速流逝。新疆與內(nèi)地兩個小時的時差,更讓這段旅程充滿了時間交錯的奇妙感受。我們穿越了無垠的戈壁,翻過了連綿的沙丘,3個小時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過去。東方的地平線泛起一抹淡淡的紅暈,那是朝陽初升的預兆,宣告著新一天的開始。此刻,滿月已悄然隱退于天際,太陽正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磅礴之勢,將光芒灑滿大地。
停下車,我獨自站在沙丘之巔,迎著第一縷溫暖的陽光,心中涌動著難以言喻的震撼。眼前,廣袤無垠的沙漠在晨光中展現(xiàn)出它獨有的魅力,金色的沙粒閃爍著細膩而溫暖的光芒,仿佛每一粒都在訴說著千年的滄桑故事。左邊是那些雖已干枯卻依然挺立的胡楊樹,它們或高或低,或疏或密,以一種不屈的姿態(tài),靜靜地佇立在沙漠之中,成為這片古老土地滄桑變遷的見證者。右邊,黃羊的身影時隱時現(xiàn),它們在這片廣袤的沙漠中自由奔跑,展現(xiàn)出一種原始而野性的美。黃羊的出現(xiàn),讓這片荒涼的沙漠充滿了生命的律動,它們仿佛是這片土地上的精靈,用輕盈的步伐跳躍出生命的旋律。
在這廣袤的沙漠之中,還生長著一種獨特的植物—駱駝草。它們頑強地扎根于沙土之中,為這片荒涼的沙漠帶來一抹生機。這綠色的生命,與周圍的黃沙形成鮮明的對比,仿佛在告訴我們:生命的力量是無窮的,即便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下,也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隨著車輛繼續(xù)在沙漠中前行,道路變得愈加崎嶇不平,每一次顛簸都像是歷史的回響,在耳邊輕輕響起。黃沙隨風起舞,時而聚集成丘,時而散落如波,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畫布,記錄著歲月的流轉(zhuǎn)。在這樣的路況下駕駛,需要極大的耐心與專注,但正是這份挑戰(zhàn),讓旅程變得更加刺激與難忘。我們偶爾停下來,在車內(nèi)吃幾口隨身攜帶的馕,這種簡單卻充滿力量的食物,在這廣袤的沙漠中顯得格外珍貴。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與期待,那是一種對即將揭開歷史面紗的渴望,也是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贊嘆。
在這段旅程中,我無數(shù)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心中充滿了對尼雅遺址的無限遐想。尼雅,這個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古代城邦,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傳說中的精絕古國。兩者都承載著古代文明的輝煌,靜靜地躺在沙漠的懷抱中,等待著后人去探尋它們的秘密。每一次想象著那些被風沙掩埋的古城墻,和那些珍貴的文物,或許記錄著古老民族的智慧與文明,心中便涌起一股難以抑制的沖動,想要立刻揭開它的面紗,一睹其真容。
在連綿起伏的沙丘中行進,要將車胎的氣壓放低,碼表一直低于40公里。冬日的暖陽,低矮的沙丘,路邊的紅柳、駱駝刺,讓人感覺沙漠像一團輕薄的黃色紗幔,柔軟、溫暖。越走植被越少,等看不到任何活物的時候,尼雅就到了。
然而,當真正站在尼雅遺址的入口,面對著那些被歲月侵蝕的遺跡時,心中更多的是敬畏與感慨。這些殘破的建筑,雖然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但它們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卻如同沙漠中的綠洲,滋養(yǎng)著每一個探訪者的心靈。在這里,我仿佛能聽到千年前古人的低語,感受到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作、信仰的點點滴滴。
尼雅,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它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一段歷史的見證。在這片土地上,每一粒沙礫、每一塊斷壁殘垣,皆鐫刻著歲月深邃的印記,它們共同編織著戰(zhàn)爭與和平、繁榮與沒落,以及希望與絕望的交響樂章。尼雅遺址,猶如一部古老而塵封的編年史,靜默地期盼著有心人的翻閱、智慧地解讀,以及靈魂的共鳴。
終于到達目的地,我們的目光被前方的一個地標所吸引,那就是尼雅景區(qū)里的一座佛塔。它靜靜地嚞立在沙漠之中,歷經(jīng)千年風雨的洗禮,依然保持著那份莊嚴與神圣。這座佛塔不僅是尼雅文化的瑰寶,更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它的存在,讓我們仿佛能夠穿越時空,感受到千年前古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信仰與智慧。
尼雅遺址還出土了一件國寶級的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1995年10月,中日聯(lián)合考古隊在新疆和田地區(qū)民豐縣尼雅遺址的一處漢墓中有了一個激動人心的發(fā)現(xiàn)—1號墓地8號墓中的男性貴族周身穿戴華貴的服飾,其右臂旁一枚色彩絢麗的織錦護臂格外引人注目。護臂質(zhì)地為蜀錦,即漢代最高級的五重平紋經(jīng)錦,每平方厘米中有經(jīng)線220根、緯線48根,采用經(jīng)線提花的織造方法制作,以藍、綠、紅、黃、白五色經(jīng)線對應五大行星,織出星紋、云紋、鳳凰、鸞鳥、麒麟、白虎等祥瑞紋樣。在織錦的彩色紋樣間,8個篆體漢字錯落有致,躍然而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件織錦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它不僅是漢代織錦工藝的巔峰之作,更是中國古代文明與信仰的見證。
隨著太陽逐漸升高,沙漠的熱情也隨之高漲,我們帶著不舍,緩緩告別了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尼雅遺址,踏上了歸途?;赝瞧粫r間雕刻的土地,心中涌動的是無盡的感激與崇敬。是尼雅,贈予了我們穿梭時空的鑰匙,讓我們得以親歷那段遙遠而神秘的歷史脈絡;是尼雅,在紛擾的現(xiàn)代生活中,為我們開辟了一方靜謐的凈土。
尼雅,這片被無垠風沙溫柔擁抱了千年的圣地,將繼續(xù)默默地守望,靜候著下一個探訪者的到來。它將以不變的姿態(tài),以它那獨有的語言,訴說著屬于自己的不朽傳奇。而我們,作為這段輝煌歷史的見證者,將這份珍貴的記憶銘刻于心,讓尼雅的精神指引我們前行,照亮我們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漫長旅途。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份記憶將成為我們內(nèi)心深處寶貴的光芒,引領(lǐng)我們勇敢地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