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要有點東西,活著才有意義。人總要把自己生命的精華都調(diào)動出來,傾力一搏,像干將、莫邪一樣,把自己煉進自己的劍里,這,才叫活著?!粼?/p>
《人生一萬年》是一部人物群像紀實片。該片拍攝了全國各地的100位百歲老人的生存現(xiàn)狀和精神風貌,展現(xiàn)了生命奇跡下的深度、厚度和溫度,也讓我們看到了,人生有很多可能。
看群像
活到老學到老
郭法義是成都一位105歲老人。他曾是一位抗戰(zhàn)防空老兵,被派駐到成都之后,他在成都生活了80多年。他貫徹了“終身學習”的理念,60歲時學習武術(shù),90歲時學習中醫(yī)。在他的手賬本上,人生規(guī)劃已經(jīng)安排到了123歲。他的故事在紀錄片中展現(xiàn)了一個積極向上、不斷學習和追求進步的百歲老人形象,為觀眾提供了關于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哲學的啟示。
運用示例
郭法義老人的故事令人動容,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百歲老人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自我提升的不懈追求。這種不斷進取的精神為觀眾們樹立了榜樣,讓我們明白無論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都不應停止學習和探索的腳步。他傳遞出一種力量,告訴我們年齡不應成為限制,而應成為積累智慧和經(jīng)驗的資本。啟示著我們要以樂觀的心態(tài)和堅韌的毅力去擁抱生活,在歲月中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堅韌的中國母親
吳紹群是一位98歲的老奶奶,她來自成都,擁有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在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母親堅韌和善良的品質(zhì)。盡管年紀已高,吳紹群奶奶依然照顧著患有乳腺癌的孫女,并且與晚輩們一起拍攝短視頻,展現(xiàn)出隔代養(yǎng)育的親情和活力。她的故事在紀錄片中傳遞了親情的深厚和對晚輩的深切關懷,同時也反映了老年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需求。
運用示例
她,一位98歲的成都老奶奶,五代同堂,用她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中國母親的堅韌和善良。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那份對家人的愛和關懷卻始終如一。面對孫女的病痛,她沒有選擇安逸的晚年,而是選擇了堅守和付出,這份無私的愛讓人動容。
更讓我敬佩的是,吳奶奶并沒有被年齡所限,她與時俱進,與晚輩們一起拍攝短視頻,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分享生活。她的故事,讓我看到了老年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積極面貌,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新事物的接納,讓我懂得了無論年齡多大,都不應該放棄學習和嘗試。
吳紹群奶奶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親情的力量是無窮的,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份對家人的愛和關懷永遠不會改變。同時,她的故事也啟發(fā)我們,要珍惜與家人的每一刻,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都要記得回家的路。
運動一生
成都97歲的丁文淵奶奶,退休前是四川音樂學院的體育教授,她嚴格執(zhí)行“生命不息,運動不止”,每天晨起鍛煉核心力量,堅持出門與平均年齡80多歲的球友打網(wǎng)球,自己時刻充滿活力與能量。她自豪地對著鏡頭說:“我沒生過病,醫(yī)??ㄉ线€有幾萬塊!”丁文淵奶奶講到年輕時解除第一次婚約的選擇時,言語間的勇敢和篤定讓人感佩不已——“他不允許我去讀女中,限制多得很,有婚約又怎么樣,我不能被拴住,我要自由!”
運用示例
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和挑戰(zhàn)。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選擇妥協(xié),而有些人則選擇勇敢面對,堅定前行。丁文淵奶奶就是一個勇敢而堅定的榜樣,她以自己的行動展現(xiàn)了生命的活力和力量。生命不息,運動不止。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擁有健康和活力;只有勇敢追求,才能擁有自由和獨立。她的堅持和勇氣,讓我們明白,只有敢于選擇,才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文藝奶奶
夕陽和銀杏葉氤氳出一片金色的光影,照在綠道一角的長椅上。還未見人影時,便已聽得緩緩誦詩的聲音:“記得滇池柳若絲,匆忙課罷換春衣。青梅如豆燕雙飛。”讀詩的是黃潤蘇,一位年逾百歲的原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愛詩愛了一輩子的文藝奶奶。而她誦讀的,是自己填的一闕《浣溪沙》。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際,黃潤蘇從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yè),1956至1988年任教于此。她的一生和詩詞創(chuàng)作相伴,始終致力于傳播中國詩詞文化。盡管已經(jīng)103歲高齡,但是鏡頭前的黃潤蘇依舊表現(xiàn)出了一種難得的真性情,她對著鏡頭玩自拍、做搞笑鬼臉,還玩起“手指操”……
運用示例
文藝奶奶黃潤蘇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對詩詞的熱愛,歲月無法抹去她心中對詩意的執(zhí)著追求。無論時光如何流轉(zhuǎn),真正的熱愛永遠不會褪色,詩意的人生可以如此美好而動人。我們應汲取黃潤蘇奶奶的精神力量,去追尋屬于我們自己的詩意遠方,讓生命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有深知
《人生一萬年》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下老齡化社會的真實模樣,讓我們在感嘆之余,也深知責任之重大。它引導我們深入思考老齡化背后的意義與價值,激勵我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擁抱這個長壽時代。讓我們攜手共進,以關愛和智慧為老齡化社會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書寫出屬于這個時代的溫暖篇章。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人說,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和追求去拓寬生命的寬度,讓有限的生命綻放出無限的光彩。
請根據(jù)以上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談談你對生命長度與寬度的理解和感悟。
例文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浙江省新昌中學 楊佳
《有限和無限的游戲》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很深:“有限游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游戲是以延續(xù)為目的?!贝_實,我一直覺得我們不該把人生定義為一場有限的游戲,而應該用無限的心情去珍重對待。
生命的時間雖然有所限制,但是我們生命的寬度不該受限。尼采說:“我的靈魂就像早晨的山野,是始終不移的和追求光明的?!蹦康木褪菫榱烁嬖V世人,只要生命不息,就該去追求理想,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我。
傳奇動畫大師宮崎駿,大器晚成的他一直在不懈地追求著自己的動畫夢想,哪怕迎來了事業(yè)巔峰,也沒有在獲得偉大成就后隱退,而是繼續(xù)在動畫這條路上執(zhí)著追求著。曾為抗戰(zhàn)防空兵的郭法義老先生,更是把“終身學習”的理念貫徹到了自己的生活實際中,他在手賬本上認真書寫著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105歲高齡的他,對于自己的123歲,依然抱著真摯的希望。然而,生活中,有多少人在獲得成就后就選擇了止步不前呢?
不斷地追求,才能讓生命更有意義。央視紀實采訪節(jié)目《吾家吾國》中,年過九旬的指揮家鄭小瑛女士身患癌癥依舊為祖國獻上了兩場新年演奏會,以抖擻的精神活躍在世界音樂的舞臺上,不斷向外傳播著中華民族音樂。紀錄片《人生一萬年》中的吳紹群老奶奶,98歲的她依然充滿活力,照顧罹患癌癥的孫女,并與晚輩們拍攝短視頻。只可惜當我們回望自己,就會發(fā)現(xiàn)有太多的人,只因為面臨著點滴的困難,就放棄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如果人人都只因挫折止步不前,那我們又該怎樣更好地去創(chuàng)造生活?
我一直都欣賞步履不停的態(tài)度。當一個人追求不止,他的人生勢必精彩。就像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堅持在病中也要寫作,并將此稱作“得以短暫享受那份閑適的喜悅”;大導演諾蘭,在電影技術(shù)這般發(fā)達的時代,仍然保持著追求膠片質(zhì)感的本心。生命的真諦便是如此。
浮士德說:“有為者巍然看定四周,這世界對他幾曾沉默?!睂τ诓粩嘧非蟮娜耍澜鐝牟涣邌菹蛩麄冋宫F(xiàn)自己的壯闊。哪怕人生的長度是有限的,但是時間,會讓那些永不放棄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見到那片最為璀璨又光明的天空。(指導教師:張晗)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