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他用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包括20部長詩、近千首短詩和三十多種著作,作品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獲法國文化藝術最高勛章、葡萄牙自由勛章等國際文學獎。
他的詩,是“人類向上精神的一種閃灼”,是“人類向未來所寄發(fā)的信息”,能“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他一生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歌頌光明,他的詩貫穿著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對象征著科學和真理、象征著智慧和理想、象征著人類的希望和未來、象征著時代發(fā)展趨勢和歷史前進方向的光明的歌頌。
人物解讀
角度一:忠實于時代,獻身于時代。
艾青之所以“偉大而獨特”,首先就在于他“忠實于時代,獻身于時代”。感受著時代的脈搏,傾聽著時代的呼喚,緊跟著時代的腳步,深沉地而不是淺薄地、獨特地而不是浮泛地高唱著時代之歌,是艾青一生的追求。早在1939年,他就這樣強調(diào):“最偉大的詩人,永遠是他所生活的時代的代言人;最高的藝術品,永遠是產(chǎn)生它的時代的情感、風尚、趣味等等的最真實的記錄?!痹诩o念他創(chuàng)作生活50周年的學術研討會上,他說:“我走過的路,是時代走過的路。時代的巨輪推動著我,一步步艱難地前進?!?/p>
從抗戰(zhàn)前夕的《春》《煤的對話》,到抗戰(zhàn)初期的《我愛這土地》《向太陽》《吹號者》《火把》;從延安時期的《時代》《野火》《獻給鄉(xiāng)村的詩》,到50年代初期的《春姑娘》《大西洋》《寫在彩色紙條上的詩》;從20年的沉默到復出后的《在浪尖上》《魚化石》《光的贊歌》《迎接一個迷人的春天》……我們可以看出,艾青不愧為我們偉大時代的“最忠實的代言人”。從他的作品中,我們聽到了時代隆隆滾動的車輪和前進的腳步,感到了人類永遠不停息的對光明的追求和對未來的希望,從而獲得豐富的藝術享受、深刻的思想啟迪和巨大的精神鼓舞。
角度二:以開放的姿態(tài),打磨自由詩的光芒。
艾青畢生渴望自由。他說:“詩與自由,是我們生命的兩種最可寶貴的東西。”正是出于對心靈自由的渴望,艾青以自由詩作為自己最主要的寫作形式。在他看來,自由詩是新世界的產(chǎn)物,更能適應激烈動蕩、瞬息萬變的時代。
艾青的詩歌不僅在內(nèi)容上充盈著自由的精神,在形式上也不愿受既有格律和程式的拘囿。在文章《詩的散文美》里,他特別強調(diào)了口語的美學價值,“口語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間味。它使我們感到無比的親切?!卑嘁钥谡Z入樂,自由奔放,創(chuàng)造出一種靈動變幻而又具有內(nèi)在音樂性的新詩體。正如綠原所說:“中國的自由詩從‘五四’發(fā)源,經(jīng)歷了曲折的探索過程,到三四十年代才由詩人艾青開拓成為一條壯闊的河流?!?/p>
角度三:以獨特而堅實的意象,展現(xiàn)詩歌“思”的內(nèi)涵。
艾青是詩人,也是哲人,詩人的激情與哲學家的智慧,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20世紀30年代,艾青就提出:“人存在,故人思想?!薄皩κ澜?,我們不僅在看著,而且在思考著,而且在發(fā)言著”。他總是力求把“思”的內(nèi)涵通過獨特而堅實的意象,自然而然地展示出來。在艾青的詩學中,詩不是簡單的情緒抒發(fā),也不是簡單的哲理書寫,而是把生活的經(jīng)驗通過詩人的構思,凝結成象征性的含義。
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美學理論建設方面出類拔萃的豐碩成果,不僅影響了中國大陸和臺灣、港澳的幾代詩人,在中國現(xiàn)當代詩壇上有口皆碑,而且在國際詩歌界也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智利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聶魯達把他稱為“中國詩壇泰斗”,美國文學評論家羅伯特·C·費蘭德,把艾青、??嗣诽?、聶魯達并列為現(xiàn)代世界三位最偉大的人民詩人。
角度四:重視繼承古典詩歌文化傳統(tǒng),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
艾青最初接受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他對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優(yōu)美的古典詩詞是喜愛的。但留學法國“物質(zhì)上貧苦,精神上自由”的三年間,他亦如醉如癡地沉浸在西方新奇絢爛、五光十色的藝術海洋里。馬奈、莫奈、塞尚、雷諾阿等畫家的繪畫,蘭波、波德萊爾、果戈理、惠特曼等詩人、作家的作品,都曾給他很深的影響。他非常欣賞阿波里內(nèi)爾的名句:“當年我有一支蘆笛,拿法國大元帥的節(jié)杖我也不換?!彼褪谴抵疤J笛”回到祖國的。作為中國詩人,同時他又非常自覺地認識到:“中國詩人寫的詩,要有民族氣派、民族風格?!彼趧?chuàng)作中既堅持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古典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廣泛吸收外國各種藝術流派的手法技巧,既非常重視詩的時代精神和現(xiàn)實意義,重視詩的思想內(nèi)容和深邃意蘊,又十分講究詩的藝術美和形式美,講究詩的語言的提煉和精粹。
而不論繼承傳統(tǒng)或?qū)W習外國,都是為了新的創(chuàng)造,為了通過自己別開生面的藝術創(chuàng)新達到內(nèi)容與形式自然完美的結合。
作品簡介
《艾青詩選》是一部集歷史性、思想性和藝術性于一體的詩集。詩歌以散文美,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自由體詩的一座高峰。他善于準確捕捉感覺,并在主客觀的融合中提煉形神兼?zhèn)涞纳鷦右庀?,使之成為感情與理智的復合體,具有多層次的聯(lián)想意義和廣闊的象征空間。他的多數(shù)詩不強行押韻,也不追求字、行、節(jié)的整齊劃一,但也有少數(shù)詩外形無拘無束卻注重營造內(nèi)在的節(jié)奏與旋律。
艾青的作品一般描寫獨特的意象和主題,其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陽,而主題則是愛國主義。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對祖國和人民最深沉的愛。太陽的意象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熱烈的、不息的追求。
“憂郁”是構成艾青詩歌藝術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這種憂郁里,浸透了詩人對祖國、人民的極其深沉的愛,更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的忠實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憂郁并不是消極的,而是一種“深沉”的力量,表現(xiàn)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和堅強的信念。
文字摘錄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愛這土地》
一個海員說,
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
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一個海員說,
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fā)出的
那一陣鐵鏈的喧嘩……
一個盼望出發(fā)
一個盼望到達
——《盼望》
我愛這悲哀的國土,
它的廣大而瘦瘠的土地,
帶給我們以淳樸的言語
與寬闊的姿態(tài),
我相信:這言語與姿態(tài)
堅強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遠不會滅亡。
——《北方》
讓卑怯的靈魂
腐朽的靈魂
發(fā)抖在我們火把的前面
把黑夜搖坍下來
把高高的黑夜搖坍下來
把黑夜一塊一塊地搖坍下來
把火把舉起來
把火把舉起來……
——《火把》
運用示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艾青無視個人的情感與遭遇,目光始終聚焦在更廣闊的天地,關注著民族的命運和人民的福祉。他的詩歌不僅是他個人的情感宣泄,更是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反思和對民族未來的熱切期盼。他的一生,正是“小我”與“大我”交織的生動寫照。在艾青身上,我們看到,在追求個人價值的同時,更應該有“大我”的情懷和擔當。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時,我們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才能為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王冠婷 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