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邳州市攝影師賈傳軍,最近打算啟動拍攝大運河沿線港口的計劃,預計用時兩個月。
“一些城市在大力發(fā)展運河航運,港口建設值得記錄?!苯?年來,皮膚黝黑的賈傳軍幾乎天天都會備著相機,到運河沿線城市拍攝漁民、船民、非遺、古鎮(zhèn)以及居民的生活,電腦里存儲的與運河有關的照片已有上萬張。
“很多圖片如今已經成為史料,這些運河影像可以讓人感受到運河的歷史與文化積淀?!辟Z傳軍說。
這位身材微胖、聲音洪亮的退伍老兵給《民生周刊》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江蘇宿遷市的駱馬湖是江蘇省四大淡水湖之一,也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段。如今,隨著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深入推進,駱馬湖上已經見不到漁民。賈傳軍此前拍攝的一組駱馬湖漁民捕魚的影像,成為歷史記憶。
賈傳軍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他說,希望通過拍攝大運河,激起更多人對大運河的關注和熱愛,積極參與到大運河文化遺產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中。
不忙的時候,賈傳軍會坐在電腦前整理照片。他最喜歡向人展示的,是同一段運河前后幾年間的變化對比。
賈傳軍說,如今的京杭大運河流域,水面寬闊、環(huán)境優(yōu)美,兩岸植被茂盛,景色怡人?!熬拖褡兡g,大運河兩岸一天一個樣?!?/p>
賈傳軍一直堅持用相機記錄大運河的新風貌。
2022年4月,在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之際,賈傳軍的大運河攝影圖文集《我的運河》出版發(fā)行,全書從他30年來拍攝的數萬張圖片中精選了200幅大運河攝影作品。
“在他的影像里,可以看到運河邊生活的人樸實自然,他的拍攝也是那么平靜,從不干擾鏡頭前的被拍攝者,且完全融入其中,把依靠大運河生活的人作為真正的主角,把運河作為人文背景,使得這一條古老的河鮮活了起來?!敝麛z影人馬宏杰如此評價賈傳軍的作品。
大運河從賈傳軍的家門口流淌而過,生在運河邊、長在運河邊,工作也與運河息息相關,賈傳軍對大運河有一種獨有的情愫。在他心中,大運河是神秘而充滿魅力的。
上世紀80年代,從部隊復員的賈傳軍被分配到江蘇省交通廳蘇北航務管理處劉山船閘工作。彼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年輕人開始從事船運工作。而由于運河上支流眾多,一些年輕船員不熟悉情況,經常會在過船閘時問路。
賈傳軍因此萌發(fā)了一個念頭—獨自走一趟運河,“這樣我不就是運河通了嗎,船主再問路,也難不倒我”。
于是,他拿起相機,開始騎著自行車沿著運河行走。這一走,至今未停。目前,賈傳軍已經3次全程走完京杭大運河及浙東運河,行程萬里之多。
京杭大運河及支河河道有多少個船閘,二級、三級航道寬度、深度,以及大運河貨船的限靠、限放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真正成了“運河通”。
拍運河,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不是游山玩水。特別是在運河沿岸一些復雜地段拍攝,十分考驗人的應對和適應能力。
在多年拍攝大運河的過程中,賈傳軍也有過苦惱。2000年至2010年,他花了幾年時間兩次走完大運河全程。一路上,他把鏡頭對準了大運河部分區(qū)域的污染場景,他告訴自己,要用光與影替大運河吶喊,呼吁人們保護大運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賈傳軍告訴記者,自2014年起,大運河迎來了新生。當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條流淌2000多年的古老運河,得到了更有效的保護。
在禁漁地區(qū),地方政府為漁民解決住房問題,并提供培訓,讓他們有了新的工作機會,恢復了運河生態(tài)。執(zhí)法人員會定期上船檢查油水分離器是否正常工作,確保環(huán)保措施到位。一些地方還免費為運河船員發(fā)放垃圾桶和垃圾袋,并投資建設了多功能垃圾和廢水廢油回收船,在航道內流動收取垃圾。
還有部分城市的港口,由于當初設計不合理,建在運河河道上,對航運和南水北調工程造成影響,于是,不合理的港口被拆除,又在合適的位置新建。
“因為南水北調要保證水質,而港口上有船有人,就是封閉得再好,也難免對水體產生影響,各地保護運河生態(tài)的態(tài)度很堅決?!辟Z傳軍說。
如今,大運河水清岸綠。賈傳軍用鏡頭見證了大運河的生態(tài)蝶變。去年,賈傳軍退休,卻一天也沒閑著,反而拿出更多時間探索大運河。“我還會繼續(xù)拍攝運河,真正把生我和養(yǎng)育我的運河,原汁原味地定格在一個個瞬間,奉獻給熱愛運河的人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