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首都的法國將軍
諾曼底登陸之前,早在1943年,同盟國方面就計劃讓一支法國部隊加入反攻歐洲的大部隊,登上歐洲大陸。法國第2裝甲師獲得這項殊榮,盟軍歐洲戰(zhàn)區(qū)最高司令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許諾,由這支部隊帶頭解放他們的首都。在巴黎以西100多公里的地方,法國第2裝甲師的1.6萬名士兵被動員起來,這些士氣高漲的法國人迫切希望成為解放首都的英雄。
1944年6月,盟軍終于登上諾曼底海灘。四年多來,那里的法國居民早就對軍隊和坦克司空見慣,但是當他們看到印有紅白藍三色標志的軍車時,許多人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人們奔走相告,很多逃到鄉(xiāng)間的法國人都搬回了原來的住所,準備見證納粹被趕出這個國家。經(jīng)過兩個月的焦急等待,盟軍沖出諾曼底橋頭堡,向法國內(nèi)陸挺進——法國首都的光復指日可待。
法國第2裝甲師的指揮官是菲利普·勒克萊爾少將,他是一位法國貴族,也是一名堅定的愛國者。
菲利普·勒克萊爾本名菲利普·德奧特克洛克,1902年11月22日出生于法國圣萊奧納爾。1924年大學畢業(yè)后,他進入法軍服役,1937年成為一名陸軍上尉。1940年6月法國淪陷,他設法逃到英格蘭,加入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并化名菲利普·勒克萊爾。
1940年8月,戴高樂將勒克萊爾提升為少校,任命他為自由法國所控制的非洲國家乍得的地方長官。在非洲的三年時間里,勒克萊爾率領一支人員混雜的小部隊,從荒蕪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打到突尼斯的地中海沿岸,實力不斷增強,配合英美軍隊將德意非洲軍團趕回了歐洲大陸。1943年,勒克萊爾的部隊來到英國,整編為法國第2裝甲師,他擔任少將師長。1944年諾曼底登陸后,勒克萊爾指揮的第2裝甲師成為光復巴黎的主力,他也成為代表戴高樂率領法國軍隊奪回首都的最高指揮官。
后來勒克萊爾率領部隊解放了斯特拉斯堡,還參與了盟軍占領希特勒山間別墅貝希特斯加登的行動。
不幸的是,勒克萊爾于1947年11月28日在阿爾及利亞的一場空難中遇難。勒克萊爾去世后,巴黎的一條大街被命名為“勒克萊爾將軍大街”。1952年,勒克萊爾被追授法軍元帥軍銜,并一直被法國人民尊為英雄。
未被引爆的炸藥
1944年8月盟軍兵臨城下時,巴黎市內(nèi)理論上應該有2萬多名德軍和80多輛坦克,但精銳部隊早已被調(diào)往東線以及阿登地區(qū),妄圖阻擋盟軍前進的腳步。巴黎剩余的多為老弱病殘和非作戰(zhàn)部隊,包括憲兵和工兵。所謂的坦克部隊,其實是征用二戰(zhàn)初期法軍所使用的坦克。另外,本該維持巴黎治安的法國偽政府警察和消防部隊,都已被市內(nèi)的抵抗組織滲透,隨時準備反戈一擊。從8月10日開始,巴黎地區(qū)的鐵路工人實施大罷工,巴黎對外交通癱瘓——納粹已成強敵環(huán)伺的籠中之鳥。
在這種情況下,駐守巴黎的納粹德軍主帥肖爾鐵茨開始了“毀滅巴黎”的準備工作。8月的前半月,大批德軍工兵部隊在巴黎各重要區(qū)域布下大量炸藥,數(shù)量之多據(jù)說“足以炸掉全世界一半的橋梁”。發(fā)電站、自來水廠 、飛機制造廠這樣的工業(yè)設施是首要目標,橫跨塞納河的一座座古老的橋梁次之,然后是法國下議院大樓、法國外交部大樓、電話交換站大樓、火車站、巴黎圣母院和埃菲爾鐵塔等。
想到大批人類文化和藝術瑰寶即將被毀,肖爾鐵茨有著深深的負罪感,他實在不想讓這種感覺伴隨他的余生,這是他遲遲未下達爆破命令的重要原因。諷刺的是,內(nèi)心的糾結沒能阻止他向主子“表忠心”——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提到:已經(jīng)在城市的各大著名建筑中安置了大量炸藥,其中巴黎圣母院3噸、榮軍院2噸、波旁宮1噸……報告還稱,計劃破壞馬德琳教堂,炸毀埃菲爾鐵塔。
8月16日,納粹的行政機構和蓋世太保全部撤出巴黎。17日,馮·克魯格元帥給肖爾鐵茨發(fā)去具名電報:“我下令摧毀巴黎。”肖爾鐵茨沒有執(zhí)行這道命令。隨后,意識到無法保住巴黎的希特勒親自向肖爾鐵茨下達命令,要求他摧毀巴黎,“將埃菲爾鐵塔夷為平地”。肖爾鐵茨無視了元首的命令。8月25日晚,肖爾鐵茨向入城的法國第2裝甲師投降。
二戰(zhàn)結束后,在法庭上,法官問肖爾鐵茨,為什么沒有炸毀埃菲爾鐵塔,以及巴黎市內(nèi)的其他重要建筑和設施。他回答:“我當時覺得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歷史。”1947年,肖爾鐵茨獲釋。
市內(nèi)抵抗組織的戰(zhàn)斗
巴黎是法國全國鐵路、公路和信息交匯的中心,堪稱國家的“神經(jīng)中樞”。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行政管理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她成為法國反納粹抵抗組織采取行動的首要目標地。
戴高樂任命馬里·柯尼希將軍為自由法國抵抗組織領導人,接受艾森豪威爾的指揮。在盟軍逼近巴黎的當口,巴黎市內(nèi)的抵抗組織活躍起來。與此同時,流言蜚語滿天飛,致使巴黎民眾的情緒越來越不穩(wěn)定??履嵯T噲D平復市民的情緒,因為他們的過激行為可能招致德軍的血腥鎮(zhèn)壓。
盡管柯尼希做出了努力,但是愛國市民的熱情仍然隨著盟軍的臨近而難以抑制。到8月18日,超過一半的鐵路工人加入大罷工,城市陷入停頓,街上值勤的警察也全部消失了。市民大多沒有統(tǒng)一的紀律約束和指揮,他們攻擊警察局、市政廳、報社等目標,并四處襲擊德軍。
8月19日上午,巴黎市內(nèi)支持戴高樂的抵抗組織成員開始有組織地攻擊德軍。游擊隊性質的武裝部隊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門,有一戰(zhàn)時期的步槍、燃燒瓶、獵槍,還有射速較慢的哈奇斯機槍。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著名作家、后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當時正在巴黎擔任戰(zhàn)地記者。他帶領抵抗組織的游擊隊員解放了巴黎旅游者俱樂部和里茲飯店,見證了巴黎的解放。
歡慶的城市
1944年8月25日凌晨,盟軍開始進入巴黎,此時街道上仍然潛伏著尚未被肅清的德軍狙擊手,市中心不時爆發(fā)激烈的坦克戰(zhàn)。不過,按捺不住喜悅的巴黎市民已經(jīng)開始歡慶勝利了。
當參戰(zhàn)的英國空軍士兵進入蒙巴蒂斯街時,這條在法國藝術史上占據(jù)特別重要地位的街道一片喧囂。有抵抗組織人員朝天鳴槍,有人大聲歡呼,有人拼命吹口哨,許多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還有人向盟軍士兵拋去飛吻,并打開香檳,將泡沫淋向盟軍士兵。
8月25日,涌到巴黎街頭慶祝的法國人有數(shù)十萬之多。許多人自發(fā)追捕滯留在巴黎市內(nèi)的納粹德軍。當天晚些時候,戴高樂進入巴黎,并將他的指揮部遷到這里。他在巴黎市政廳向聚集在那里的法國民眾發(fā)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
戴高樂動情地說道:“巴黎憤怒了!巴黎被摧毀了!巴黎殉難了!但是巴黎被解放了……所有法蘭西的兒女們要手拉手,如同兄弟姐妹一樣向著法蘭西的目標前進!”
8月26日,德軍出動飛機對巴黎進行空襲,摧毀了一些建筑。但法國第2裝甲師仍按照計劃舉行了閱兵式。部隊經(jīng)過凱旋門,一路沿著香榭麗舍大街前進,進入?yún)f(xié)和廣場。當戴高樂和其他人一道從香榭麗舍大街進入?yún)f(xié)和廣場時,槍聲忽然響起——埋伏在附近克里雍大飯店屋頂?shù)牡萝娋褤羰窒蜷啽犃虚_了槍,所幸沒有造成大的傷亡。據(jù)說戴高樂是德軍狙擊手的重點目標,但他們最終沒能得逞。
當時巴黎的總人口約為400萬,有約100萬市民涌到香榭麗舍大街兩側和協(xié)和廣場,目睹這激動人心的一刻。香榭麗舍大街兩旁的人們打出“戴高樂萬歲”的橫幅。協(xié)和廣場上,人們爭相爬到雕塑上,以占據(jù)最佳觀看位置。憲兵維持著秩序,為參加閱兵的法國第2裝甲師和戴高樂清理出一條道路。這次閱兵式奠定了戴高樂法國領導人的地位。
8月27日,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來到巴黎,與戴高樂會面。戴高樂希望美軍在巴黎留下兩個師,幫助新生的法國當局維持秩序。艾森豪威爾考慮到前線戰(zhàn)事吃緊,沒有答應戴高樂的請求。但他表示,美軍第28步兵師可以在經(jīng)過巴黎時先進行閱兵,再奔赴前線,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戴高樂穩(wěn)定局勢。
8月29日,美軍第28步兵師和法國部隊的混編方陣經(jīng)過凱旋門,再經(jīng)由香榭麗舍大街進入?yún)f(xié)和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法美混編部隊邁著整齊的方步接受了檢閱。巴黎市民再度涌到香榭麗舍大街和協(xié)和廣場,對著士兵們歡呼雀躍。
巴黎解放后,西線德軍陸續(xù)有40多個師被擊潰,損失了45萬人。納粹德軍放棄了塞納河防御計劃,也沒能守住索姆河。據(jù)此,盟軍最高統(tǒng)帥部發(fā)布的一份內(nèi)部軍情簡報樂觀地指出:“西線德軍已不再是一支像樣的軍隊,他們是一群散兵游勇,組織渙散,士氣不振,缺乏裝備和武器。結束歐洲的戰(zhàn)爭已為期不遠,勝利近在咫尺?!?/p>
(繼晶摘自《檢察風云》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