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年輕人并不經常聚攏在一起玩耍撒歡,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人們無聊得只能看書了。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德式閱讀息息相關。
德式閱讀,可以總結概括為讀書習慣、讀書氛圍、讀書設施,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德國擁有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德國還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
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似乎每個人的背包里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而且德國人更喜歡紙質圖書,有兩點原因:一是喜歡紙質圖書拿在手上的感覺,更為傳統(tǒng)和真實;二是電子圖書價格并不比紙質圖書便宜很多。
德國人更喜歡閱讀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學作品。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想法,促使他們不斷地閱讀。
政府也把閱讀視為一項兒童啟蒙的社會工程。5年級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張贈券,免費在65a81791e7ea8c52d7bb3e1e28511cc4圖書館領取一本書。德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培養(yǎng)他們對書籍的興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玩具就是圖書,父母還會在每天睡前為他們讀書或和他們一起閱讀。
德國的小學生通常中午或下午2點左右就放學了,而圖書館會在課余時間為他們舉辦各種朗讀活動。中學時期老師會布置主題性作業(yè),需要學生大量閱讀材料書籍以便完成作業(yè)。
德國每個家庭平均藏書近300冊,人均藏書100多冊。他們認為,“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于一間房子沒有窗戶?!?/p>
德國到處都可以見到書店,無論是市中心的大型圖書商店,還是車站的小型圖書店或報刊亭。如果留意觀察,就會在很多社區(qū)附近找到一個像電話亭一樣的小亭子,里面放滿了二手圖書,這就是公益免費借書亭,不僅可以借書,還可以把家里看過的圖書放進來供他人閱讀。
通常書店內部的環(huán)境都十分安靜、幽雅,很多大型書店內,或小型書店門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閱讀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費閱讀區(qū),即便沒錢購買,但只要愿意閱讀,就完全可以坐在這里看上一整天。大型書店也經常會舉辦一些讀書會或朗誦會。
德國有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約1.29億冊。每個城市都有市立圖書館,區(qū)里也有各自的圖書館,而且一定是建設在當?shù)刈罘比A的地段。許多圖書館通過組織作家演講會、舉辦文化活動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
小鎮(zhèn)里往往也有圖書館。沒有固定圖書館的鄉(xiāng)村定期會有流動圖書車,方便居民借閱圖書。只要花約10歐元辦一張年卡,就可以自由借閱圖書,在公立圖書館看書則完全免費。
除了民眾的讀書設施,德國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每年都會舉辦書展,作為一種圖書文化和商業(yè)的交流平臺,吸引了全世界各大圖書出版商到這里參展。
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
(摘自《青年博覽》202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