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妻子結(jié)婚3年,兒子1歲。這幾年感覺生活壓力很大,經(jīng)濟負擔重。本以為努力工作生活會好起來,殊不知,孩子出生后,我的父母搬來與我們同住,讓我更心累。妻子產(chǎn)后狀態(tài)不佳,情緒低落,加上孩子體弱難帶,她既焦慮又難過;我媽媽雖然能幫忙,但總會說一些讓人不舒服的話,婆媳之間經(jīng)常會因為育兒的問題發(fā)生爭吵。
我的父母經(jīng)常向我抱怨帶孩子累,兒媳婦對他們也沒好臉色,他們辛苦勞累卻得不到尊重;妻子也不斷向我哭訴,認為婆婆說話尖酸刻薄,自己很委屈,如果不是為了孩子,她都想離婚,有時候甚至覺得這樣活著沒什么意思。
我覺得自己也有責任,平時工作很忙,經(jīng)常要加班,在家陪伴家人的時間比較少。很多時候都是妻子一個人面對我的父母和孩子,我夾在他們中間,既心疼又無力。請問,我可以做些什么才能改善這種糟糕的家庭關系呢?
經(jīng)濟的重負、情緒的消耗與關系的錯位,讓整個家庭都陷入一種糾纏內(nèi)耗之中。那么,林先生可以怎樣做呢?
生活、家庭、經(jīng)濟的壓力,就像一只隱形的手,操縱著你們的情緒,讓你和妻子都感到身心疲憊。一個人長期處于壓力中時,很容易陷入“隧道思維”,即注意力會集中于當下的困難,很難找到破局的希望和出口。
因此,你和妻子的情緒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表達與釋放。妻子的委屈、憤恨、郁悶、難過、絕望,你的無力、為難、窒息、自責、煩躁,都可以真正被看見和理解,當你們能夠接受并消化這些情緒時,心情才能平和下來,然后理性地去處理現(xiàn)實中的問題。
重新審視、理解彼此的煩惱和壓力,例如,夫妻為家庭關系而苦惱,是因為彼此都想讓婚姻幸福,這個初衷可以提醒自己要時刻與對方保持相互滋養(yǎng)、支持的聯(lián)盟關系,而非互相怨懟的對立關系。丈夫尊重和關心妻子,滿足她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讓她感受到愛,這能讓妻子無論處于何種逆境都會有和丈夫并肩同行的信心和決心。丈夫可以多陪伴妻子,表達對妻子的愛和認可;當妻子哭訴或控訴公婆時,丈夫愿意傾聽并理解妻子的委屈和痛苦;學習并嘗試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身體力行分擔妻子的壓力。
當夫妻間的聯(lián)盟關系變得親密堅實后,你們的心靈是飽滿的、情感是充沛的。雖然現(xiàn)實中的問題仍然存在,但你們的心態(tài)已經(jīng)不同,內(nèi)耗大大減少,并且能夠逐漸找回生活中的愉悅感和對自我的掌控感。
在婆媳關系中,丈夫的潤滑劑角色至關重要。然而,不少男性在媽媽與妻子的沖突中感到無所適從,不愿當“夾心餅干”,就選擇逃避,希望能息事寧人,而非真正去解決問題。這種態(tài)度和行為往往讓妻子更加不安和生氣。
成熟男性明白丈夫應有的責任與擔當,能扮演好丈夫和父親的角色,也就大大避免了婆媳沖突。
1.勇于承擔責任,主動“推功攬過”
丈夫應勇于做“惡人”,將做好人的機會讓給妻子。比如買東西孝敬父母時,就說是妻子的心意;如要向父母提出意見或建議,則由自己去表達……
2.婆媳之間發(fā)生矛盾時,丈夫應當好“潤滑劑”
首先,千萬不要在發(fā)生爭執(zhí)時,表示出對任何一方的支持或抱怨,一定要果斷分開婆媳二人,讓他們各自冷靜,緩和沖動情緒。
其次,要分別傾聽雙方的苦惱,千萬不要輕易評判對錯,要幫助雙方重新理解矛盾的起因和可能存在的誤會,并表示對各方處境的理解、對各方所付出的認可。
然而,要成為一個情緒穩(wěn)定、內(nèi)心成熟的丈夫與父親,實屬不易,這需要林先生把以上理念和方式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家庭才能幸福和諧。
責編/劉璐
E-mail:76864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