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里有一篇《轉(zhuǎn)運漢遇巧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鼉龍殼》,記述了一個時來運轉(zhuǎn)、離奇美妙的故事。
明朝成化年間,有一個小商販名叫文若虛。他因經(jīng)營不善,賠本敗家,蹉跎度日。忽一日,舊友約他出海營商。他很尷尬,用舊友給他湊的一兩銀子買了幾筐當(dāng)?shù)睾鼙阋说募t橘。航行多日,船到了一個叫吉零國的地方,船上的商人們都忙著卸貨經(jīng)營。文若虛怕紅橘變質(zhì),讓水手把筐子搬出來,擺在甲板上。筐子里的紅橘紅艷奪目,在船頭泛出一片紅光。此時,恰巧遇到該國的皇家衛(wèi)隊,他們來尋購各國的奇珍異寶,突然見到船頭紅光一片,便來一探究竟。衛(wèi)隊士兵沒有見過紅橘,品嘗后覺得酸甜可口,認(rèn)為這是東方奇果,前去報告頭目。人們見狀紛紛購買。后來,因頭目要買去進獻君主,衛(wèi)隊士兵將剩余的紅橘以極高的價格買下。文若虛賺得千來個銀錢,成為全船首富。
船隊返航,路遇狂風(fēng),暫泊無人島。文若虛在島上拾得一個巨大的龜殼,心想可以做床就背回船上,大家都譏笑他窮根未盡。船到福建,一個波斯富商見到龜殼大驚,詢問售價,文若虛見富商十分想買,咬了咬牙說:“五萬兩銀子?!备簧檀笙策^望,連說不能反悔,并和文若虛簽下合同文書。眾人問何故,富商說此“龜”實際是鼉,“鼉龍萬歲,到底蛻下此殼成龍”。殼內(nèi)有二十四顆大寶珠,每顆珠子都值五萬兩銀子。同船的人聽了后,都替文若虛后悔,但他不后悔,表示已經(jīng)知足。
(鵝卵石摘自《今晚報》2024年3月28日,豆 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