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器本身凝聚深刻的文化內涵,更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象征,理應與優(yōu)秀傳統文化元素巧妙聯結,開創(chuàng)玉雕造型藝術設計多元和開放格局。通過理性文化元素界定與提取,客觀分析傳統文化元素運用過程中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特質,在玉雕造型藝術設計中有原則和依據地進行使用,形成相對可靠和完善的文化運用策略。
關鍵詞:玉雕造型;傳統文化元素;運用
中圖分類號:TS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2-00-03
在玉雕發(fā)展歷程中,傳達與記錄著不同歷史朝代的美學思想和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在千年的歷史變遷中,創(chuàng)造與流傳大量的玉雕作品和文物,并在復雜的歷史演變中形成多樣的玉雕形式。玉雕造型藝術發(fā)展至今,在現代設計和多種思潮的作用下,形成不同層次的創(chuàng)作認知和風格,若想有效傳承這一古老的手工藝,需充分發(fā)揮傳統文化元素的促進與催化作用。社會生產力全面升級的背景下,不應局限在設計工藝和理念的現代化轉型,應自覺地傳導傳統文化內涵及先進思想,為此有必要創(chuàng)新和獨特地使用傳統文化元素。
一、傳統文化元素的界定與提取
(一)傳統文化元素的界定
傳統文化元素在玉雕造型設計中應用,展現出突出的主題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并以具象物質為載體進行思想內涵與理念的廣泛傳播,向世人展現出極具中國魅力的東方色彩與藝術造型,并在整個現代世界中閃耀出無可比擬的光彩。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極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語言形式,是蘊含深刻思想與深厚歷史底蘊的民族語言,無論是經典的京劇臉譜或是各具形態(tài)的玉器,甚至是在不同朝代有著特色形態(tài)的文字和刺繡,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這些元素都可巧妙地應用在現代設計中。而玉雕造型本身就是極具中華特色的文化元素,在與其他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結合時,賦予藝術作品更濃厚的民族風情與地域性特點。傳統文化作為整個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匯總,是由多個元素和文化因子構成的。無論是物質文化的應用,還是精神文化的表現,都屬于我國傳統文化元素,都應以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融入玉雕造型藝術設計中。
(二)傳統文化元素的提取
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的內涵和深厚的歷史背景,在實際應用于玉雕造型藝術設計中時,必須做好特色文化元素的提取。根據玉雕造型的主題和輪廓再造需要,從我國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語言中提取適合的傳統文化元素。玉雕造型設計必須切實表現傳統文化的精髓,形成獨特的設計風格,而不能是時尚潮流引領下的各種元素的拼接與堆砌,這樣只能生產過度迎合市場的商品,不是蘊含深刻文化內涵的藝術作品。傳統文化元素在玉雕造型設計中的應用,需表現出獨特的東方風情,需以物質載體為媒介,向人們介紹特色文化元素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歷史意義。在玉雕造型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前,必須做好元素提取與深刻文化內涵挖掘,將文化本質與精髓應用于藝術設計中。不應局限于大眾熟知的文化元素,應將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內容表現在玉雕造型作品中,如不建議表象地使用京劇臉譜或特色漢字,需通過深挖文化的深刻思想內涵,將我國更多的智慧結晶表現在玉雕造型設計中[1]。
二、玉雕造型設計中的物質性與非物質性闡釋
(一)玉雕造型維度表現出的物質性
從客觀事物本身的形式來看,玉雕本身就屬于客觀存在的物,表現出突出的物質性。無論是作品本身的主題和材料,還是蘊含其中的社會意義,都表現出明顯的物質性特征。造型、原料、主題三個方面,是玉雕造型設計物質性的具體表現。從目前各個博物館中收藏與展示的中國玉器造型及原材料來看,主要包括白玉、碧玉、青玉、黃玉、翡翠、瑪瑙、珊瑚等,無論以怎樣的造型和形式展現,都是以具象和可觸摸的物質為載體雕刻造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發(fā)展,傳統的玉器和相關的玉雕首飾等走向世俗化,不再被禮儀和等級觀念所限制。單從玉雕造型來看,就很鮮明地表現出物質性,在與傳統文化元素進行融合時,要確認好主題,而后通過文化元素巧妙布局進行外形特征的描述。
(二)主題特征及構型規(guī)律的物質性
藝術作品主題的設計與傳播,實際上會受到當時特定文化環(huán)境和社會風俗的影響,表現的是創(chuàng)作者的文化偏好和價值理念,利用不同形式和方式表現文化層面的深刻含義與寓意。而主題的形成和演變,會在歷史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中催生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在玉雕造型設計中所形成的主題,需與玉料和造型設計進行深層次的融合,在思想和情感等方面引發(fā)共鳴。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在運用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玉雕造型設計時,需深入分析并全面把握玉雕的主題特征,根據玉雕造型藝術設計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構型規(guī)律,創(chuàng)作出更具時代特征和歷史深度作品。無論是以文學戲劇和民俗心態(tài)為主題,還是以經典文化代表為著力點進行玉雕造型藝術設計,都應始終遵循客觀存在的形式美法則,確保客觀事物的多樣統一與對稱均衡,并在材質和造型結構上體現出鮮明的穩(wěn)定性與層次感[2]。
(三)工藝意義與變遷維度體現的非物質性
藝術創(chuàng)造不僅表現的是創(chuàng)造者的思想和文化理念,更是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產物。而我國的玉雕造型藝術也不完全局限于個人情感和觀點的表達,它既是獨特的造物行為,又是具有文化內涵的藝術行動。玉雕造型作品在創(chuàng)作和傳播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從這個層面來看,這又是一種獨特的社會行為。在玉雕造型藝術設計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玉雕工藝,其中隱性或顯性描述了人、物、社會三要素的復雜關系。不同的文化氛圍和社會背景下,形成不同的玉雕工藝,作品本身的材料和工藝實質上展現的是物的價值,是非物質性的。
三、玉雕造型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價值表現
(一)藝術價值表現全過程滿足人類個體的獨特心理需求
玉雕造型設計人員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度解讀,從自身文化偏好與文化認知出發(fā),將傳統與現代科學融合。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必須賦予藝術作品更強的生命力與藝術表現力,在表現藝術價值的整個過程中,不僅要傳達與表現美,還要充分滿足人類個體的獨特心理需求。觀看玉雕藝術作品的過程,需成為體驗藝術和文化的過程,在流暢線條和深刻文化底蘊等元素的共同策動下,使觀賞性產生極大的精神享受和藝術體驗。玉雕造型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結果,是創(chuàng)作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以欣賞作品為途徑獲得情感體驗與文化體驗,以藝術的方式滿足人類個體個性化的心理需求。而在傳統文化元素作用下被“美化”和“文化”的玉雕作品,應成為提高現代人藝術修養(yǎng)和鑒賞能力的重要工具,在不斷滿足個體心理需求的過程中,展現現代藝術設計的文化性與民族性。
(二)基于傳統文化元素的玉雕造型呈現開放創(chuàng)造性空間
傳統文化元素在玉雕造型設計中的應用,使得物化的藝術作品呈現出更加開放的創(chuàng)造性空間,在傳統模式的驅動下表現出極強的社會價值與實用價值。創(chuàng)作者可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實現造型再造,或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提取獨特的造型或色彩元素,或摘要圖形特征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繼而產生不同的藝術成果與結果。傳統文化元素以不同形式和手段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需不斷擴大玉雕造型設計的想象空間,依托廣闊的創(chuàng)造性空間,對各種文化元素和色彩組織再利用。傳統文化元素應成為玉雕造型設計的重要素材,由此拓展與豐富民族文化傳播渠道,在藝術作品和文化產品的相互作用下,提高人與人交流的和諧性與密切程度。無論是創(chuàng)造者還是藝術欣賞者,可在開放的創(chuàng)造性空間中獲得獨特的心理體驗和藝術體驗,這也是玉雕造型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內在價值和優(yōu)勢[3]。
(三)賦予玉雕造型藝術特殊的文化記憶與民族風情
玉雕造型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創(chuàng)新使用,賦予玉雕造型藝術特殊的文化記憶與民族風情。我國獨特的漢字或書法在玉器中的巧妙融入,可使欣賞者快速明確作品的民族屬性,透過文化元素了解中國歷史故事和發(fā)展,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獨特的民族風情或東方風情。傳統文化元素在玉雕造型藝術作品中的嵌入,表現出十分突出的人文價值,賦予整個玉雕作品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文化思想。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玉雕作品,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甚至產生極強的購買與收藏欲望[4]。
四、玉雕造型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應用的核心要點
(一)以傳統文化元素新穎點綴玉雕造型
傳統文化元素在玉雕造型藝術設計中運用的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點綴與烘托作用。提煉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和獨特圖案,巧妙點綴玉雕造型,為人們帶來獨特的美學體驗、心理體驗、藝術體驗。玉雕造型藝術設計領域,若想朝向國際化和現代化方向發(fā)展,必須以優(yōu)秀傳統文化元素為核心,在藝術設計理念、主題、風格、形狀、形式、色彩等方面,都能體現傳統美學思想,由此才能真正體現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價值。設計人員必須始終秉承巧妙點綴的原則,進行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將提取的特色文化元素創(chuàng)新地點綴于玉雕造型作品中,而不是單薄、表象、單一的文化運用,或是多種設計元素堆砌,需切實達到畫龍點睛之效[5]。
(二)豐富與延伸玉雕造型深刻文化含義
基于傳統文化元素的玉雕造型設計,將成為反映中華文化美學的藝術作品。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體系中提取文化元素后,需在較高審美情趣和正確文化觀的支配下科學應用,最終要達到豐富與延伸玉雕造型深刻文化含義的效果與目的。傳統文化元素使用者,需基于傳統美學進行文化解讀與理解,在正確審美觀和文化觀的支撐下進行玉雕造型藝術的創(chuàng)新設計,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要具備濃厚的文化性和民族性。中華傳統文化特質應成為玉雕造型藝術作品的精神內涵,并能直接而深刻地傳達創(chuàng)造者的傳統美學理想[6]。
五、玉雕造型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圖案在玉雕造型中的巧妙點綴
傳統文化元素科學運用的前提,是準確的文化元素提煉,根據玉雕造型設計主題和造型設計規(guī)律等,有傳統文化美學地進行文化使用。在明確玉雕造型設計主題和形狀構造思路的前提下,將所提煉的傳統文化精髓與圖案巧妙點綴于玉雕造型藝術設計中,表現出玉雕本身的民族性與藝術性,不能出現文化亂入或喧賓奪主的效果。傳統文化元素應成為表現藝術作品思想內涵和文化理念的重要支撐,通過巧妙的文化元素點綴,增強整個玉雕作品的藝術性和文化性。設計者可從我國具有代表性的龍鳳圖案或具有背景故事的人物著手,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行精準提煉,將其作為玉雕造型藝術設計的重要元素和素材。在對這些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應用時,需要高度契合玉雕造型設計本身的主題和藝術構思,對各種元素進行巧妙的搭配,在優(yōu)秀文化元素的點綴下,增強玉雕造型作品的文化性和生命力[7]。
(二)玉雕造型藝術設計中吉祥圖形的形與意創(chuàng)新表現
吉祥圖形是極具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文化元素,包含人物類、動物類、植物類、文字類、組合類吉祥圖形,可將這些元素創(chuàng)新應用于玉雕造型設計中,對整個藝術作品的“形”與“意”進行創(chuàng)新表現。傳統玉雕造型設計理念下,更看重“型”的塑造與表現,雖能很傳神和靈動地表現作品,但缺乏一定的文化性與豐富性,因此應通過融入吉祥圖形,形成形意的視覺表現形式。創(chuàng)作者應根據玉雕造型設計的主題,選擇適合的吉祥圖形,在思想意識中清晰構建映像關系,而后生動地塑造與雕刻其“形”,生成區(qū)別于以往的審美視覺效果。主要程序是,文化元素提煉、主題設計、主題選擇、主題加工、元素組織,最終在立意明確“意”的支配下塑造完美的玉雕造型。“形”的設計,屬于玉雕造型藝術創(chuàng)作的外在構成部分,必須始終以“意”為著力點進行形狀與造型的設計,并在文字類或人物類吉祥圖形的點綴和映襯下,表現出靜態(tài)之美,在傳統文化元素的作用下更富有文化意義和內涵fmZfUblltaWculNBXu8Cz73qabx+Lj5TGN/a78t7e8g=。
(三)玉雕造型設計中傳統工藝的美學特征理性強化
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在玉雕造型設計中的運用,需能將其中蘊含的文化象征意義巧妙地表現于玉雕中,達到傳統工藝的美學特征理性強化之效。例如,云紋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實際上映照的是我國歷史、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變遷,因此應將這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應用到玉雕造型藝術設計中,利用本身的象征意義引發(fā)人們強烈的情感共鳴。如將生命的象征、神秘的象征、吉祥的象征的意義,表現在玉雕造型作品上,以玉石為載體雕刻旋紋、雷紋、s型云紋、云雷紋、云氣紋、卷云紋時,可表現出不同的雕刻工藝,展現出作品的不同美學特征?;趥鹘y云紋元素雕刻與設計玉雕作品時,可根據圖形的特點,設計對應的雕刻表現形式和使用適合的雕刻工藝,即無論是立體雕還是平雕,或立體雕與平雕相結合,都會在傳統工藝的作用下形成獨特的玉雕造型,不僅豐富傳統的藝術設計理念和表現方式,還可在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中,對傳統工藝的美學特征進行理性強化[8]。
六、結束語
優(yōu)秀的玉雕造型設計師,必須深層次理解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根據設計主題和造型再造的實際訴求,從復雜的文化體系中提煉文化精髓,將適合的色彩元素和圖案元素等,巧妙應用于玉雕造型藝術設計中,更加準確和深刻地表現我國獨特的美學和歷史。
參考文獻:
[1]常旭陽.唐代仕女像造型在現代玉雕中的運用[J].西部皮革,2022,44(02):144-146.
[2]張克釗.獨山玉雕造型語言初探[J].天工,2020(04):76-77.
[3]張洪興.玉雕造型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思考[J].名家名作,2020(06):120.
[4]葉勇.試論玉雕造型設計的內在與顯現[J].天工,2019(12):64-65.
[5]楊漢友.傳統文化元素在玉雕造型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天工,2019(07):96.
[6]辛鴻平.淺析傳統玉雕造型中裝飾圖案的構成[J].天工,2019(03):116-117.
[7]趙學忠.當代造型藝術風格化背景下南陽玉雕的物質性特點[J].藝術品鑒,2019(05):1-2.
[8]羅飛飛.高校玉雕造型藝術實踐教學研究[J].知識文庫,2016(13):153-154.
作者簡介:王琳(1988-),女,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工業(yè)設計及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