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微課
要點概覽
1. 通過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的內容,了解俄國向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方式。
2. 辯證分析俄國1861年改革,認識其進步性與局限和不足。
自主學習
重難突破
比較俄國歷史上的兩次重大改革
[ 彼得一世改革 俄國1861年改革 相同點 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進行的;都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在改革后俄國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都暫時緩解了俄國國內矛盾,鞏固了沙皇政府的專制統(tǒng)治 不同點 領導者 彼得一世 亞歷山大二世 內容 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fā)展經濟和推廣學校教育等 “解放”農奴;
贖買土地 性質 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質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影響 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但農奴制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fā)展的障礙 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推動俄國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
【參考答案】
彼得一世改革:富國強兵 中央集權 手工工場 近代化 農奴制
廢除農奴制:亞歷山大二世 人身自由 出錢贖買 發(fā)展資本主義
隨堂 練習
1. 1698年,沙皇彼得一世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彼得一世的目的是( )
A. 向西方學習 B. 維護國家統(tǒng)一
C. 廢除農奴制 D. 興辦現代工廠
2. 1700—1721年,俄國與瑞典進行戰(zhàn)爭取得勝利,奪取了波羅的海出海口,并在此營建了新的首都。俄國取得勝利的原因在于( )
A. 伊凡四世采用沙皇稱號
B. 彼得一世推行改革
C. 二月革命建立臨時政府
D.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3. 俄國農奴制改革將大量優(yōu)質土地、水源、森林和牧場留給地主,而農民通過長達四十九年分期還貸方式向政府貸款,支付給地主贖金,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份地”。材料可以佐證( )
A. 沙皇無法領導俄國的改革
B. 農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C. 專制權力阻礙改革的進行
D. 彼得一世改革的成就
4. 以下是1861—1890年俄國農民外出謀生人數,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外出謀生農民 1861—1870年 129.13萬 1871—1880年 164.24萬 1881—1890年 330.42萬 ]
A. 城市謀生機會增加
B. 俄國近代化進程的開啟
C. 資產階級改革實施
D. 農村人口造成經濟壓力
5. 下圖是俄國農奴改革之后某行業(yè)發(fā)展狀況折線圖,據此可知,農奴制改革( )
[1765年
][50 000
40 000
30 000
20 000
10 000
0
][1801年
][1825年
][1854年
][1881年
][1893年
][1896年
] [工廠數
] [工業(yè)生產品價值(百萬盧布)
]
A. 造成俄國工業(yè)發(fā)展失衡
B. 使俄國成為工業(yè)強國
C. 增強了俄國國際競爭力
D. 推動了俄國的工業(yè)化
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7世紀末18世紀初俄國執(zhí)政者彼得一世,便是率領俄國人打破孤立封閉走向世界參與競爭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在相當程度上開啟了俄國向近代社會轉型的大門。彼得一世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俄國向近代化社會轉型的先行者。
——摘自趙虹《俄國近代社會轉型的先行者——彼得一世》
材料二 據統(tǒng)計,1861年后的30年間,俄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間,農村社會分化加劇,一部分農民成為富農,更多的農民卻更加貧困,不得不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富農購買了越來越多的土地,雇傭貧雇農,采用新式農具,他們生產谷物、棉花、水果和畜牧產品,大量銷往世界市場。1861年以后,俄國工業(yè)發(fā)展速度明顯加快。
——摘編自《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據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改革在俄國近代化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并用史實說明。
(2)哪一歷史事件導致了材料二所述局面的出現?根據材料,概括該歷史事件的作用。
(3)綜上所述,從俄國近代化歷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