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詩人濟慈在《希臘古甕頌》中寫下名句“美即真,真即美”時,他恐怕想不到,人工智能會對審美產生怎樣的影響?,F(xiàn)在,人們有機會目睹這一刻到來。世界上第一場人工智能選美比賽、首屆“AI小姐”選美比賽不久前在爭議中落幕,摩洛哥的“AI美女”肯扎·萊利摘得桂冠,贏得了2萬美元獎金。她在獲獎感言中說,雖然她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有與人類一樣的感情,但她仍對獲獎感到興奮。
首屆“AI小姐”選美比賽吸引了1500名“佳麗”參賽。主辦比賽的社交媒體平臺Fanvue稱,比賽展示了AI的現(xiàn)實性、影響力和技術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稱,每位“參賽者”背后都有一個創(chuàng)作者或創(chuàng)作團隊,他們使用DALL·E3、Midjourney或StableDiffusion等程序,這些程序根據(jù)文本提示生成女性圖像。
美國《連線》雜志網(wǎng)站稱,與其他選美比賽一樣,AI選美的“參賽選手”年輕、苗條,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審美標準,不過,她們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就連她們臉上的情緒都是由人工智能制作的。對創(chuàng)作者來說,這次活動是展示技術與能力的機會,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它代表“某些不切實際的審美標準進一步擴散,這些標準往往與種族和性別的刻板印象有關,而數(shù)字圖像增強技術進一步推動了它們”。
像其他選美比賽一樣,“AI小姐”選美比賽也宣稱,評選標準不只是外表的美麗。不過,社會學家希拉里·利維·弗里德曼告訴《連線》雜志網(wǎng)站,人工智能選美比賽與傳統(tǒng)選美在內核上沒什么不同,本質上都是在利用人們對漂亮女人的刻板印象。
“它(人工智能選美比賽)似乎想展現(xiàn)人們對漂亮女人的不同看法。‘她’可能有粉紅色的頭發(fā),但‘她’仍然符合傳統(tǒng)美女的標準,身材苗條,臉上沒有很多的痣……一切仍然在對美麗的傳統(tǒng)定義框架之下?!备ダ锏侣f。
參賽選手塞文·艾的創(chuàng)造者之一布里特·龔格爾的說法印證了弗里德曼的判斷?!皩嶋H上,沒有人會用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一張丑臉?!彼f。隨后,他小心翼翼地表示,沒有誰的臉是真正丑陋的。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F(xiàn)anvue選出的AI入圍者都具備“苗條、美麗、膚色淺”的特點。人工智能工具傾向于把用戶引向一個“視野狹隘得驚人”的領域。在AI生成的數(shù)千張圖片中,幾乎所有“參賽者”都是身材瘦弱、膚色不深的年輕人,只有2%的“參賽者”顯示出明顯的衰老跡象。
劍橋大學Leverhulme未來智能中心研究助理克里·麥金納尼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隨著AI的引入,人們“越來越不了解未經(jīng)編輯的臉是什么樣”。
《連線》雜志網(wǎng)站稱,必須承認,AI生成的女性形象是美麗的,這種美麗看上去無害,卻會傷害人們“定義美的標準”。在這個世界上,無數(shù)人關注著喜愛的網(wǎng)紅,他們或許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關注正在鼓勵人們追求“不切實際的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