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容易把現在的生活跟從前相比,美學家朱光潛在一篇文章中也寫道:“中世紀的旅行家一天走上二百里已算飛快,現在坐飛艇不用幾十分鐘就可走幾百里了;中世紀的著作家要發(fā)行書籍須得請僧侶或抄書人用手抄寫……一年還不定能抄完一部書,現在大書坊每日可出書萬卷……”
朱光潛所說的“現在”,已經是“從前”了?,F在這個時代,物質水平比那個時代不知道進步了多少倍。夏有空調,冬有暖氣,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想吃的水果蔬菜,想獲取什LePBwq7hOn1yjLlkZVu2TZfrY2ypAqgo1HHp+KgILuQ=么資訊上網搜索即可。無論是居住條件還是飲食水平,科技的不斷進步,推動著我們的生活不斷向前。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比從前的人幸福嗎?
人對所擁有的東西往往習以為常,不會有那種喜從天降的巨大幸福感。比如,我的孩子感覺有肉可吃、有玩具可玩是天經地義的。我也不覺得豐衣足食有多幸福。這是因為我們的幸福觸覺遲鈍了嗎?其實并不是。根本原因是,幸福是另一種感覺,而感覺這種東西跟人的情緒一樣,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生活水平如何提高,人人都無法擺脫喜怒哀樂。無論你是平頭百姓還是王侯將相,都要體驗悲歡離合。
幸福感多數時候與客觀條件無關。我們的幸福感來源于多種途徑,比如,勞動的充實、創(chuàng)造的成就、勝利的豪邁等,還有與親人團聚的歡樂、與朋友重逢的喜悅、與他人合作的愉快等。所以說幸福更多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而精神層面的滿足感,源于人本身對情緒的調整和心態(tài)的把控。人只有勤于修心,時刻保持內心安定,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幸福無關境況和出身,也無關從前和現在。
之妙//摘自《思維與智慧》2024年第7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