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視頻在網(wǎng)上流傳,一名男子用電線抽打兩名赤身裸體的男孩,并稱“(要對孩子)全方位的管教到位”。10月10日,重慶市江津區(qū)公安局發(fā)布警情通報還原了事情經(jīng)過,打人的是孩子父親,原因是孩子用黑色畫筆在小區(qū)三輛汽車引擎蓋上劃線,車主在業(yè)主群里發(fā)了監(jiān)控視頻,要求孩子家長嚴加管教,孩子的父親就用這種方式“管教”,孩子的母親把“管教”視頻發(fā)到群里,以此向車主道歉。
孩子淘氣,家長應該管教。但是,逼迫孩子赤身裸體,再用電線抽打,直至孩子身上傷痕累累,多處軟組織挫傷,這樣的行為已經(jīng)觸犯了法律紅線。在一些人陳舊的觀念里,打孩子是為了教育,怎么打都是家務事,外人管不著。事實上,無論是《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是《反家庭暴力法》,都要求監(jiān)護人以文明方式進行家庭教育,不得實施家庭暴力。家庭教育可以對孩子適當體罰,但是,“體罰”不是施虐的借口,“教育”也不是家長豁免法律責任的理由。警方對孩子父親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不僅是對孩子父母,也是對公眾的一次普法教育。
梳理此事,這對父母完全沒有保護孩子隱私的概念,虐打還不夠,還拍成視頻發(fā)到業(yè)主群里,雖然名義上是向車主道歉,但這種超出限度的懲罰,和公開展示的方式,暗含一種堵住輿論的意味——已經(jīng)打成這樣了,不能再說不管教了吧。這說明,孩子媽媽對孩子受傷害的關注度遠不及對外界壓力的在意,更多是在維護自己的臉面,而非真正關心孩8ap2u4JduQNhl4Q1pyiBHw==子的教育問題。
令人不安的是,輿論中,還有一些人對孩子父親的行為表示贊同,甚至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因為“不打不成器”。
這類觀點深植于某些人的教育理念中?!澳悴唤逃?,別人會替你教育”,這句常見的說辭反映出一些成年人對“教育”的狹隘理解,這樣的觀念忽視了兒童心理的復雜性,也忽視了教育是引導而非壓制的本質(zhì)。要知道,當暴力成了被信奉的所謂“教育”手段時,孩子只會更加不知對錯。長此以往,親子關系會日漸惡化,導致孩子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如焦慮癥、抑郁癥,甚至產(chǎn)生自毀或暴力傾向。
(據(jù)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