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學科教學具有內容豐富、實踐性強以及教學過程生動等特點,對于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有著積極意義。小學數學教師在跨學科教學中要以“數”為本,挖掘其他學科中相關聯的內容,加強跨學科元素的融入,讓學生在綜合知識運用中實現全面成長?;诖苏归_詳細分析,闡述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的意義,提出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的實現路徑,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助力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育改革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提出:“加強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系,突出課程內容結構化,探索主題、項目、任務等內容組織方式,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毙抡n標也為小學數學教學指明了方向,要求教師立足于跨學科視角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充分發(fā)揮課程協同育人的優(yōu)勢,助力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小學數學教材為基礎,積極探索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突破點,并組織多元化的主題活動,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滿足學生全面成長的需求。
一、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的意義
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能夠打破分科教學的壁壘,為教師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是推進小學數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具體而言,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拓寬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廣度。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計算能力,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科缺乏準確認知,并在枯燥的學習中消磨學習積極性。在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加豐富的內容,理解數學在各個學科領域中的應用。這樣的教學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拓寬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廣度,為學生高效開展數學學習提供堅實的保障。
第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小學生而言,單一的知識講解和缺乏明確目標的學習會限制他們的發(fā)展,不利于他們掌握數學知識。而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具有實踐性和生動性的數學課堂,鼓勵學生通過多學科知識的實際運用解決問題,從而充分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和動手實踐的積極性,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引導學生高效參與數學學習[1]。
第三,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素質教育背景下,考試成績不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指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才是教育的主旋律。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助于推動小學數學改革。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挖掘不同學科間的關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知識,深化對知識的掌握,提升綜合能力。
二、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的實現路徑
跨學科課程整合的關鍵在于通過融入多學科知識構建課程理念和目標,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思想融入主課程教學中,以促進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提升[2]。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包括明確目標、整合知識內容、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以及成果評價四個環(huán)節(jié),具體如下。
(一)立足教材內容選擇主題,明確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需要以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為基礎,選擇綜合性主題,圍繞數學知識進行合理拓展。主題的選擇應遵循三個基本向度:學科課程、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基于這一要求,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以解決現實問題為核心,明確主題并制訂教學目標,從而充分發(fā)揮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的優(yōu)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一)》為例。教師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明確本單元教學內容圍繞統(tǒng)計表和單式條形圖展開,教學目標是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單式條形圖,學會制作圖表和分析數據,發(fā)掘其中蘊含的信息。在進行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時,教師應立足教材內容,明確課程整合應聚焦于學生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科學學科,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EIDY+wF8yrcfMXV72RlFaQynHrQY0z1CFWmAWSe6fsw=生活中的問題,發(fā)展跨學科思維。
在明確主題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主題和學情,融入小學科學課題《一天的生活用水》,從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建構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出發(fā),制訂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了解并記錄自己家一天的用水量,強化對統(tǒng)計表的認識。
(2)根據統(tǒng)計表繪制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增強對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結構、特點和表達數據方法的認識。
(3)對條形統(tǒng)計圖進行簡單分析,體會其中蘊含的數字信息,初步發(fā)展數據分析觀念。
(4)在實踐中加深對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拓展數字應用場景,提升綜合能力。
(5)在數據分析中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節(jié)約用水意識。
明確主題和制訂跨學科教學目標可以為后續(xù)教學活動打下堅實基礎,實現高效教學。
(二)整合跨學科知識內容,明確教學方向
整合跨學科知識內容是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的核心,也是跨學科活動開展的前提和保障,要求教師打破或弱化傳統(tǒng)學科邊界,將其他學科知識融入課程主題框架,借助不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關聯性,搭建一個有機、系統(tǒng)的知識架構。具體而言,在確定跨學科課程教學的主題和目標后,教師需要依據主題對不同學科知識進行分解,找到各學科知識的聯結點,從而對課程教學進行重組,深化跨學科教學[3]。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時、分、秒》的教學為例,立足跨學科理念對不同學科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分解,具體如下。
數學學科:(1)總結時間單位時、分、秒的概念、性質和換算關系;(2)通過歸納,建立1小時、1分和1秒的時間觀念;(3)組織競賽,在實踐中感知時、分、秒,增強時間意識。
語文學科:(1)總結關于時間的文學素材,體會文字的魅力;(2)了解關于時間的成語、諺語或者故事,感悟時間的重要性;(3)基于個人感受進行寫作,表達對時間的認識,培養(yǎng)時間觀念。
在明確學科知識和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教師以教學主題和目標為核心對上述知識進行解構和重組。
數學與語文跨學科課程整合內容:(1)通過學習活動了解1秒、1分、1小時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強化對具體時間的認知;(2)明白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養(yǎng)成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在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中,對單一學科知識進行分解,立足主題和教學目標進行跨學科課程整合,有助于加強學科間的聯系,明確教學方向,強化知識融入,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設計跨學科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參與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系統(tǒng)、有序、連貫的課程結構中主動學習和探索,促進他們的知識獲取和全面發(fā)展[4]。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可以實踐參與的活動,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讓學生借助跨學科思維方法在自主探究中建構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重構,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仍以《時、分、秒》的跨學科教學為例,選擇語文學科作為跨學科融入對象,結合教學主題和目標,明確數學與語文跨學科課程整合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立足課程內容,結合學情,為學生設計學習活動。這些學習活動應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確保他們能積極參與到跨學科學習活動中。
結合重組課程,設計學習活動如下:
(1)利用多媒體展示幾項日?;顒?,如跳繩100下、心跳1下、看完1集電視劇、閱讀1篇500字的文章等,并提供1秒、1分、1小時的選項,讓學生進行對應連線,激發(fā)他們的參與和探究興趣。
(2)學生回答問題:時間這個名詞大家都很熟悉,那么,我們的生活是如何被時間支配的?你一般如何利用自己一天的時間?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利用1秒、1分、1小時,使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呢?
制訂教學流程:(1)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每組3—4人,小組成員之間通過自我舉薦或競選確定1名小組長,并明確小組名稱、口號,共同設計隊徽;(2)以小組為單位,成員之間對時、分、秒的概念和相互之間的換算進行討論,初步認識描述時間的單位,了解時間的表示形式;(3)結合生活經驗,記錄生活中自己能在1秒、1分、1小時內完成的事件,并立足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討論時間觀念,感悟時間的重要性以及珍惜時間的必要性。
在學習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自己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獲得的感悟記錄下來,這既是對整個學習活動過程的總結,也是促進跨學科知識融合的關鍵步驟。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討論中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和易逝,從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中。這樣的跨學科學習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還能通過多學科的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四)開展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評價,深化學生學習效果
跨學科課程教學具有知識綜合性和學習方式多元化的特點,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個性發(fā)展。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教學評價時,教師需要立足跨學科課程教學特點,采取多元化評價方法[5]。多元化評價首先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主體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則要求教師既要注重成果評價,也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多維度、多方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確保評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時、分、秒》的跨學科學習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除了對小組成果進行評價,還應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對他們進行綜合性評價。比如,基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評價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其中,是否具有團隊合作意識;基于小組成果,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效果。綜合利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給出具體、合理的評價。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互評和自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鼓勵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評,讓學生通過互評了解自己在團隊中的表現和貢獻?;ピu可以促使學生關注團隊合作,增強責任感,也可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評估自己的參與度、學習態(tài)度和知識掌握情況。自評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促進他們自我改進和成長。
借助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和評價手段,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予及時、準確的反饋,幫助學生從多維度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他們反思和改進。多元化評價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更加高效地參與到小學數學跨學科學習中,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總結
新課標背景下,優(yōu)化教學方法、升級學生培養(yǎng)模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關乎教育改革效果。開展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不僅能推進新課標改革,還有利于拓寬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廣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可以通過立足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整合跨學科知識內容、設計跨學科學習活動以及開展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評價等手段,落實跨學科教學,發(fā)揮課程協同育人的優(yōu)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黃健芳.“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yè)設計[J].讀寫算,2024(22):59-61.
王靜.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4(10):66-68.
劉文生.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的實現路徑[J].家長,2024(15):55-57.
李新峰.學科融合下小學數學跨學科教學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4(20):69-74.
牛玉娟.小學數學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的實現路徑[J].小學數學教育,2022(5):9-11.
作者簡介:黃禎(1998—),女,江蘇省宜興市閘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