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豆第七站: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青銅器曾在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國有一家以收藏青銅器為主的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它就在陜西省寶雞市國家4A級景區(qū)中華石鼓園內(nèi),院藏文物48萬余件,是研究和展示周秦時期青銅文化為主的國家一級博物館。豆苗兒們,本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何尊。
它長什么樣
何尊重14.6千克,器身呈喇叭狀,有四條透雕的扉棱,造型凝重典雅,紋飾華麗多變。
《說文解字》中對“尊”的解釋是“酒器也”。尊是商周時期流行的酒器。在商代,高度在四五十厘米的尊比比皆是。西周后,尊變得嬌小起來,高度通常在十到二十厘米。尊除了作酒器,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古代大型祭祀場合中不可或缺的禮器。
它從哪兒來
1963年,寶雞市賈村鎮(zhèn)一個村民在自家后院坍塌的土崖中發(fā)現(xiàn)一件青銅器。村民起初把它放在家里裝糧食。1965年,這戶農(nóng)民因生活困難,將這件青銅器賣給了廢品收購站。不久,寶雞市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前身)的工作人員在廢品收購站發(fā)現(xiàn)了它,見它造型奇特,紋飾多變,感覺這件青銅器可能是一件文物,便以30元的價格將它購回博物館。博物館專家當時并未發(fā)現(xiàn)它的不凡之處,只確認是西周時期的一件青銅尊。
1975年,國家文物局要組織一批文物出國展覽,這件青銅尊被調(diào)往北京。由于它被深埋地下數(shù)千年,表面布滿銅銹,因此展覽前要做一定的技術處理。沒想到的是,專家在除銹過程中竟然在它的內(nèi)底發(fā)現(xiàn)了12行122字銘文。這段銘文記載了西周時期周成王在其親政五年時,于新建成的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對其下屬宗族小子何的訓誥。從銘文內(nèi)容可以判斷,這件尊是由貴族“何”鑄造,所以將其重新命名為“何尊”。
另外,銘文還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遷都洛邑,即“宅茲中國”?!罢澲袊笔悄壳八爸袊币辉~的最早記載,它的意思是“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qū)”。這里的“中國”不是現(xiàn)在意義上的中國,而是指西周王朝所轄的領土,是一個區(qū)域概念。銘文的發(fā)現(xiàn),不僅使何尊身價倍增,也為西周歷史研究和青銅器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2002年1月,國家文物局印發(fā)《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guī)定64件(組)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境)展覽,何尊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