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檢查大家都不陌生,胃鏡能讓醫(yī)生更直觀地了解胃內的情況,并可通過內鏡下摘取粟粒大小的胃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及時掌握胃的病理改變。不過,很多患者在拿到胃鏡病理報告后,并不知道報告單上的內容意味著什么,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讀懂胃鏡活檢病理報告單。
這個病理報告單通常包括三部分內容,即基本信息、客觀描述、結果判斷。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是這張報告單的“身份證明”,主要說明是誰的標本(患者信息),以及取自身體的什么部位。拿到報告單后,患者首先要確認這些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 客觀描述
客觀描述是報告單中最重要的部分??陀^描述中首先是醫(yī)生肉眼可以看到的標本的顏色、數量、大小等,如胃竇灰白色組織2粒,直徑0.2厘米等;其次是醫(yī)生通過顯微鏡所觀察到的客觀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炎癥程度的評估 通常會根據炎癥細胞的多少分成三個級別,分別用“+”“++”“+++”表示輕度、中度及重度。
2.“活動性”程度如何?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 “中性粒細胞”多少直接決定了報告中“活動性”的程度,它的出現提示一種特殊感染的存在,那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和胃淋巴瘤發(fā)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3.是否有“萎縮”和“腸化”? 胃腺體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胃液,發(fā)揮消化食物的功能,如果腺體數量少了,胃的功能自然會受到影響。
如果將胃里的腺體比喻成排排放的凳子,這種“凳子”在數量上的減少稱為“萎縮”;如果不僅“凳子”少了,還把部分“凳子”換成了別的“椅子”,就屬于“腸化”。這些變化了的腺體自然不能發(fā)揮原來的功能了。
4.有無“異型增生”? 異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的一種,有輕度、中度、重度之分。輕中度異型增生需要定期復查,而重度異型增生,則需要盡早手術治療,清除早期病變,這也是胃鏡活檢最有價值的地方。
5.其他 除上述描述的一些情況外,還有一些在鏡下觀察到的現象也會被描述出來,對應于報告中的“其他組織學變化”,如糜爛、淋巴濾泡等。
第三部分 結果判斷
結果判斷是病理醫(yī)生通過全面觀察分析后做出的最終判斷,是對第二部分客觀描述的總結,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當異型增生程度超出前面所說的重度時就是“癌”了,這時一般不再描述,醫(yī)生會在診斷部分直接做出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