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了二級平臺,沿著鐵路線急速向東走去。他遠遠地看見,頭上包著紅紗巾的惠英,胸前飄著紅領(lǐng)巾的明明,以及脖項里響著鈴鐺的小狗,正向他飛奔而來……”這是《平凡的世界》的結(jié)尾,孫少平出院后,悄然離開省城,回到久別的大牙灣煤礦,去擁抱他那“平凡的世界”。
我和學生共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不少學生對這個結(jié)尾表示不解:孫少平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他為什么要離開省城,回到那偏僻的大牙灣煤礦呢?
是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今,很多人擠破腦袋想進城,不就是因為對“平凡”深懷恐懼嗎?我們不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嗎——你要好好讀書,考上好的大學;考上好的大學,才可以擁有好的工作。反之,你如果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只能……我們不僅對“平凡”深懷恐懼,而且會鄙夷地看待那些從事平凡職業(yè)的人。
于是,我引導孩子們?nèi)ニ伎肌镀椒驳氖澜纭愤@個書名的內(nèi)涵。說真的,這個書名也太平凡了,似乎沒有什么深刻的意蘊,可是換成別的書名似乎又不行,唯有這五個字最能代表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
多年前,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短文:
我剛到德國留學時,鄰居是一個下水道工人。當?shù)弥襾碜灾袊?,他便睜大眼睛向我提問:“先生,我們國家有許多哲學家認為老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而我更推崇莊子,您能告訴我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嗎?”我只能憑著對教科書的模糊記憶亂答一通。當我好奇地反問他為何如此喜歡哲學的時候,他彬彬有禮地回答:“先生,當我在黑暗的下水道里工作時,回味著昨晚看的莊子、黑格爾的書,連污水都變得美好起來?!?/p>
我把這篇短文推薦給學生,讓他們思考這個下水道工人和孫少平有沒有相通之處。孩子們說,一個是下水道工人,一個是煤礦工人,他們的職業(yè)都是平凡的,然而,他們又都有不平凡的地方——德國下水道工人喜歡哲學,推崇中國的莊子,讓我們感到無比驚訝;而孫少平從省城回大牙灣煤礦時,專門去新華書店買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他最喜歡的《一些原材料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那天,我還給孩子們講了這樣幾個新聞故事:
杭州的一家銀行有位“保安哥”,每年下雪天,他都會用雪堆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引來很多市民觀賞拍照,他被網(wǎng)友稱作最有才的“雪人保安”。
海鹽縣城有位三輪車夫,每天帶著攝像機上班,看到馬路上有什么新鮮事就像記者一樣拍攝下來,晚上回家給孩子和老婆播放他制作的“新聞聯(lián)播”。
講完故事,有個孩子急不可待地幫我做總結(jié):“老師,他們雖然身處平凡的崗位,但是他們熱愛生活,追求情趣,他們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p>
說得真好,《平凡的世界》不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嗎?
眼睛向下,情趣向上,擁抱平凡的世界!
(張秋偉摘自微信公眾號“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