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近亭集》
作者:殷志揚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遠山對近亭,皆宜入畫。誰又能想到,如此意境會化為一本新書的書名呢?
殷志揚一直兢兢業(yè)業(yè)于作協(xié)工作,甘為人梯,直至退休,才開始勾畫自己的“遠山與近亭”。憑著幾十年與文字的耳鬢廝磨,他相繼寫了多部中長篇小說集、散文集。《遠山近亭集》是一部小說和散文的合集,其中的小說更多取材于身邊人,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寫來情節(jié)“波瀾起伏,荇藻交橫”。
《世間織女恩怨記》中的主角史小鳶,是一位不斷進取的獨立女性,不甘于家庭的安逸,同鄰居阿琴聯(lián)手開辦羊毛編織店,踏踏實實,干得順風順水。人如其名,史小鳶像高高飛起的風箏,向往藍天上自由飛翔的恣意瀟灑??墒牵畹木€總是拉扯得她不停地打轉(zhuǎn),尤其是她的丈夫,那根“線”拽得讓人生疼,又無力掙脫,讀罷令人唏噓。
殷志揚的散文多寫人,諸如歷史上的蘇東坡、湯和、惲南田等,現(xiàn)代名作家魯迅、張愛玲、端木蕻良等。這些遠山似的人,如近亭般展現(xiàn)于讀者眼前,絲絲縷縷,讓人忽然有了可觸摸的好奇和可坐下傾聽的親切。這些文字時有古意,如“老式家具透著歲月的包漿”。有時捎帶俗語,例如寫湯和與朱元璋,“先生的眉毛不如后生的胡子”;寫半夜遇上偽警察偵緝隊挨家挨戶核查戶口,堂姐很從容,因為她“紅眉毛綠眼睛見得多了”……
寫史類型的散文,殷志揚文筆嚴謹中不乏生動,有識、有趣,例如《月滿承天寺》。在黃州不久,蘇軾開始歸隱務(wù)農(nóng),頭戴斗笠、手扶犁耙耕作在一片天地里,自稱“東坡居士”,完全變成了他一向心儀的田園詩人陶淵明那樣。也許,正是這種白云無心飄浮山峰上的自由解脫,才引起他精神上的變化。尋訪張懷民的那夜,“如水蕩漾的月光,籠罩銀輝的庭院,投影斑駁的參天竹柏。朦朧而幽靜,好一幅美得不忍移目的水墨畫。離住所不遠的承天寺,此刻盛滿了蘇東坡太多的寧靜欣悅,太多的超然物外的曠達”,這樣的段落透著古詩詞的韻律和經(jīng)典散文的美。
無論文壇掌故、懷念故友,還是人情世故、生活瑣屑,殷志揚寫起來都有割舍不下的真摯情感。這些真情不是浮于表面,而是長在故事里、藏在細節(jié)里。像《四季歌中的長恨》這篇散文,“在長長的夏日黃昏,大伯伯吟誦著《長恨歌》”的那段,對其語音、語速、語腔到神情的表達上,不止敘述,還有“眼角鑲淚”的細節(jié)描寫,借《長恨歌》來寫大伯伯對妻女的思念,不落窠臼。《杭州靈隱與少年惲南田》中,少年惲南田隨父起義抗清,不幸做了囚俘,與父親失去聯(lián)系,幾經(jīng)周折,多年后在杭州靈隱寺里,驀然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影。“四目相接,石火電光,哦喲,那豈不是他多少年來魂牽夢繞的老父親嗎?兔起鶻落,心差點蹦出胸膛來”,寥寥幾筆,讀來扣人心弦。父子倆,咫尺天涯,只嘆世事艱險。
殷志揚回憶管樺——一位出色的革命戰(zhàn)士老作家,讀其文感覺“胸膛里躍動的肯定是顆強勁有力、熱血澎湃的赤子心”。作者何嘗不是如此?我捧讀掩卷,總能感受到他對文學(xué)的一片赤子之心。世事浮云,亭山之間,有他對故友、親人、家鄉(xiāng)的眷念與深情。
(編輯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