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中國新詩潮運動中,朦朧詩以獨特的美學思維,在中國詩歌史上起到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橋梁”作用。新人迭出,精彩紛呈,讓沉寂已久的當代中國詩壇,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朦朧詩更以別出心裁的語言和各領風騷的創(chuàng)作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奏出了精妙的樂章。
關鍵詞:顧城;朦朧詩;美學思想
作為朦朧詩人的杰出代表之一,顧城在短暫的一生中創(chuàng)造出大量優(yōu)秀詩歌作品,并以“童話詩人”奠定了他在現代詩史上的地位。顧城是至今仍頗具爭議的一位詩人,但他的詩歌以獨有的浪漫縱橫詩壇,讓正統的評論者驚嘆折服,讓狂熱的讀者擊節(jié)稱賞。他也是最早主張詩應超越現實以及詩歌應向世界無限境界擴張的詩人。顧城的詩歌創(chuàng)作分為前期創(chuàng)作和后期創(chuàng)作,1987年他移居海外,在這之前的國內創(chuàng)作屬于前期創(chuàng)作,這時的作品展現出一種純真至善、生動活潑的意象,體現了顧城用一種孩童般純真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光明,表現了他對美好未來的渴望和向往。1987年開始的海外創(chuàng)作時期,是顧城詩作的后期創(chuàng)作。后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風格因為生活的變故,顯得有點沉郁敏感,但是依然保持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當時的顧城被批“矯情”“脫離現實”,但他依然堅持“我要唱一支人類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鳴”。他似乎有一顆永遠長不大的心,也可能就是這顆金子般的童心,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顧城,使他在詩作上顯示出異乎常人的天賦與人格魅力。顧城的詩,不以厚重取勝,而以素象、純情、唯美浪漫的理想見長。顧城以他對個性的執(zhí)著、對生命和情感的真誠,以及對大自然的至愛,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特而純凈的詩美世界。筆者就顧城前期詩歌的美學思想,進行粗淺的闡發(fā)與探析。
一、自然純凈的美學風格
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在大量古代詩歌作品和詩論中,詩歌與自然就有一種難分難舍的淵源關系。自然是中國思想的基礎,道家強調“師法自然”“天人合一”,這個主張一直被看作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準則。在顧城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早期是他創(chuàng)作的黃金期,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如《生命幻想曲》《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遠和近》等。也是在這一時期,顧城詩歌的美學思想基本形成,“詩之語,自然之語”,他認為一切都要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才能打破精神的束縛。他在孩童時期就對自然有著獨到的感悟,他在《學詩筆記》中寫道:“最早讓我感受到詩的是雨滴——詩是理想的樹上,閃耀著的雨滴,在理想的樹上,那是一種精神的束縛。”“雨滴”是我們在大自然中常見的意象,也正是這“雨滴”,激發(fā)了顧城對詩歌潛在的靈感,他認為自然萬物、人皆有其夢,他開始了解并探索這神奇的大自然,熱情謳歌這神奇的大自然。顧城作品構思巧妙、匠心獨運,同時又帶著童話般的奇思怪想,這些特點使他最終成為一個早熟可內心深處又無法長大的孩子。1985年,顧城于北大任課之際在課堂上說道:“那年我隨江河到大興安嶺,野花揮舞著小拳頭,白楊樹像女中學生站著……”這些話語可以感受到成人之后的顧城依舊留存著幼年對大自然的偏愛與追求。他在十五歲時寫出了著名的《生命幻想曲》:“用金黃的麥稈,編成搖籃,把我的靈感和心,放在里面,裝好紐扣的車輪,讓時間托著/去問候世界……”他說,正是因為年少時在山東沙灘的沙地上洋洋灑灑地寫出這首詩后,才更加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以及對未來人生所走之路的感悟,“我要用我的生命鋪一片草地,筑一座詩和童話的花園,讓孩子們融合在大自然和未來的微笑中,使人們相信美,相信今天的希望就是明天的現實”。他讓我們看到了詩人純凈的思想以及充滿新奇的想象,這些思想與想象讓顧城早期的詩歌洋溢著一種“渾然天成”的味道,充滿了自然的美學風格和氣息。
而在朦朧詩人中,顧城對“自我”的開掘更是深入生命和心靈的。他說:“新的‘自我’就是在這破碎了異化的模殼上誕生的!”這個新的“自我”是一個自由的個體,是在打破傳統、拆解了陳舊習慣后顯露出來的,是詩人內心豐富的精神情感,也是人性復歸的“自我”,代表著純真、善良、質樸的人性。顧城在“上窮碧落下黃泉”的藝術追求中,將“新的自我”重新鎖定于以“童心”和“自然”構筑的具有精神家園蘊意的“天國”。他說:“以純銀之心,鑄之鑰,以開當日國之門。”執(zhí)著于“純美”,成了顧城解脫痛苦的藥,并借此修正、修補人性的淪喪。這種對“純美”的不盡追求與堅定執(zhí)著,成為顧城個人意識覺醒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時成為他的一種獨特標志。
二、唯美的浪漫主義情懷
小時候的顧城就展現出了異于常人的天賦,他有超強的悟性、表現力、對事物的感知力和童話般的唯美情調。他在《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中,用疊加的、絢麗多彩的意象以及奇妙詭譎的幻想,創(chuàng)出了許多令人憧憬的甜蜜的“夢”:“我希望/一個時刻/像彩色蠟筆那樣美麗”“畫下一個永遠不會/流淚的眼睛”“畫出露水所能看見的微笑”“畫出所有最年輕的沒有痛苦的愛情”……他用這些文字表達出心靈的質樸和他內心豐富的情感,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由的追求和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顧城把他對人生真諦的獨特感悟放在了唯美的抒情性表達中。他曾說:“我常常想,不管多么深刻的哲理,要用孩子的感受和語言說出來?!彼淖髌贰渡孟肭犯墙o讀者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藝術感染,其風格天真率直,唯美浪漫,美學思想深邃深遠。他用孩子般純真的心去尋找真善美,讓讀者在心中編織屬于自己的童話世界和五彩斑斕的夢。他寫道:“把我的幻影和夢/放在狹長的貝殼里/柳枝編成的船篷/旋繞著夏蟬的長鳴/拉緊桅繩/風吹起晨霧的帆/我開航了……”用純粹天真的文字把讀者帶入如幻如真的童話世界,以大膽奇妙的想象、自然流淌的意象,讓讀者如沐一場清新柔軟的春風,仿佛讀的是詩人一顆至善至純的心?!拔冶伙L推著向東向西/太陽消失在暮色里……”他似乎不是在寫詩,而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詩中,很難想象這是一位十五歲的少年寫的,詩中的每一句話都透露著詩人對自己、對世間萬物的深入思考,他通過這種毫無矯飾的語言,來表達他跳動的孩童般純真溫暖的心,也表達了詩人對命運的無奈、對自由的渴望、對理想的期許、對人生的憧憬、對光明的向往。這也是為什么說他的作品《童話》,是他捧出的一汪清澈透明的人性本真之泉。
顧城在《學詩筆記》中寫道:“萬物、生命、人都有自己的夢?!边@些詩融入了他自身對詩歌藝術的獨特見解,給我們營造一個美妙夢幻、爛漫完美的理想空間,更傳達出詩人對自然萬物的敬畏。顧城讓自己活在詩的世界里,活在幻想中無法自拔,他愿意每時每刻都做著美好的夢,不愿意醒來,也可以說是害怕醒來,他像是在逃避,卻字里行間表達著對未來的期許。也許只有詩才能讓他找到夢想、找到希望、找到曙光、找到對理想的追求,所以他執(zhí)著地追求著那一份唯美而獨特的浪漫主義情懷。
三、單純而深刻的審美意象
顧城的詩充滿了大量自然唯美的意象,他十分注重意象的營造,把鮮活的人生體驗用意象表現出來。他所營造的“赤子之心的世界”,更多的是用一種赤子之心,去觀察昨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以及明天的中國;詩人運用象征主義的手法,通過“夢幻世界與象征主義”的巧妙結合,將詩歌的意蘊和審美屬性構造成樸素明朗、寓意深遠的意象群,以此表達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獨特感悟。比如顧城的《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這兩句詩表達了那一代人堅韌不拔的精神,表達了詩人雖然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但仍然向往未來,渴望光明。詩人擷取特殊年代的典型意象,凸顯了歷經歲月磨難、富有時代烙印、揭示宏大主題的一代人的精神面貌。
在《感覺》一詩中,他寫道:“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樓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過兩個孩子,一個鮮紅/一個淡綠?!被疑砹嗽娙舜丝炭创念伾?,而紅與綠則表達了詩人活在童話的世界里,代表了詩人的過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憧憬以及對光明的向往?;?、紅、綠三種顏色的對比給了讀者強烈的視覺震撼,刻畫出兩個對立的世界,讀者可以鮮明地感受到一種美感的沖擊。顧城的詩歌從簡練質樸開始,以深刻、富有哲理的詩境結束,他憑借自己獨特的自然感知,開啟了一段奇幻的藝術探索,賦予了新詩鮮活的藝術生命,也賦予詩歌真正的生命。
四、結 語
顧城的作品以回避丑惡現實為特點,卻又做著美好的夢。在詩人顧城的眼中,要追求純凈美、自然美,就需要有個充滿愛與善的“夢”的世界。以純凈的意象、唯美的色調,表達自己對自然與現實細膩的情感,他將“夢”與自然的意境融合,建構了一個“清凈之美”的藝術世界,它超脫于自我和現實之外,把痛苦抖落,把丑惡拋棄,只留一顆平靜善良的心藏在云層里。這些共同形成了顧城詩歌的特征,表現了鮮明的藝術獨特性,以及自然純凈、浪漫唯美、單純深刻的詩歌美學思想。
(中原科技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中原科技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部)
參考文獻
[1] 常文昌,郭旭輝.新時期中國詩歌研究資料[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2] 陳仲義.中國朦朧詩人論叢[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
[3] 程光煒.中國當代詩歌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 洪子誠,程光煒.朦朧詩詞新編[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5] 顧城.顧城精選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6] 榮格.心理學與文學[M].馮川,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