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黨員干部,要恪守廉潔之本,自覺“守住政治關、權力關、交往關、生活關、親情關”。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黨員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日常工作生活中免不了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而必須堅持原則、堅守立場,堅決不因為交友不慎而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不當初、悔之晚矣。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自古以來,就有君子渴望真正的朋友,希望結交值得交往的真朋友。而翻看一些落馬官員的懺悔書,其之所以與黨和人民離心離德、漸行漸遠,確實與交友不慎有著密切關聯(lián)。因此,越是新時代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越要求黨員干部牢牢守住交往關,做到明辨之、篤行之。
以利相交,利盡則人散。事實正是如此,有落馬官員感慨,想當年我在位置上時,那些人想趕都趕不走,然而一旦身陷囹圄,人家連看望自己一次的心情也沒有。所以黨員干部守住“交往關”,要善于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把對方的心思心情看清楚、弄明白,力戒渾渾噩噩、糊里糊涂,在今天的“意思意思”、明天的“略表心意”中,終于成為“甕中之鱉”,為對方盡情拿捏、任意使喚。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要自己能夠堅守底線,相信時間一長,到底是否真心朋友,必定答案一目了然。
守住交往關,必須心中有譜、行動有力,始終明白到底怎樣與他人相處。譬如上下級之間,就要營造規(guī)規(guī)矩矩的上下級關系,既不把下屬當作門客、門附,也決不自告奮勇,情愿為領導個人利益而“赴湯蹈火”、胡作非為、作奸犯科;與同志同事相處,始終清清爽爽,決不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尤其與市場主體接觸、往來,更得堅守“親”、“清”二字基本法則,堅決不拿原則作交易,不能把手中的權力等同于謀利的手段或工具,既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努力為市場主體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助力其持續(xù)健康、高質量發(fā)展。
黨的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是黨員干部約束自身行為的標準和遵循,也是黨員干部守住交往關的直接依憑、重要依據。譬如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就有禁止與“政治騙子”交往的規(guī)定,有禁止結黨營私,搞團團伙伙、“小圈子”的規(guī)定,有不得私自組織、參加“同學會”、“老鄉(xiāng)會”、“戰(zhàn)友會”的規(guī)定,等等。學紀知紀明紀守紀,始終按紀律辦事、依紀律行事,才能任何時候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問心無愧,遑論被別有用心之人“溫水煮青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多交幾個能說心里話的基層朋友”。這為黨員干部更好守住交往關指明了方向,不是說黨員干部不需要交朋友,而應該交能夠說心里話的基層朋友。經常性地走入基層、走進基層群眾,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也能從心里話中掌握第一手資料,有助于更好改進工作、推動發(fā)展、造福群眾。
黨員干部牢牢守住交往關,做到該交往的人真心相待,不該交往的人果斷遠離,如此才能在收獲真正的友情中更加心情愉悅地履職盡責、心無旁騖地干事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