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文泉縣有個叫仇謀亮的小男孩兒聰明伶俐,深受鄉(xiāng)鄰喜愛。這天中午,仇謀亮陪父親去辦事,途經(jīng)一家茶館,父子倆進(jìn)去喝杯茶歇歇腳。此刻,太陽暴曬,仇謀亮對茶館老板說:“大爺,這里早上有一車毛竹推過,您咋不買幾根搭個涼棚,也好多多招徠茶客呀!”
茶館老板笑道:“是呀,早晨確實(shí)有一車毛竹推過,我想買幾根,可推車的人說別人家早買下了,以后再給我送過來。你們父子早上也來過這里?”
仇謀亮說:“早上我還在學(xué)館里念書呢。我還知道這個推車的人是個強(qiáng)壯的漢子?!?/p>
茶館老板驚問:“這就怪了,你沒來過,怎么知道得這么詳細(xì)?”
仇謀亮笑道:“路上有一條窄窄的深痕,這是獨(dú)輪車的車轍;痕跡很深,說明這車載得很重;路中有竹梢劃過的痕跡,說明車上拉的是毛竹;車后又深又大的腳印,說明推車人是個大漢。”
茶館老板笑呵呵地夸道:“看不出你小小年紀(jì)竟有如此眼光,真了不得!”
仇謀亮有幾分得意,繼續(xù)盯著路面觀察道:“大爺,還有一個漢子走過,獨(dú)輪車在前,他在后。這人要比推車的漢子個兒小多了,還是個跛腳。他的左腿有病,手里拿著一根竹杖。”
眾茶客都注意起仇謀亮來。
茶館老板說:“這回你說錯了,我一直待在這里沒有離開過,為什么沒見過這個跛腳人?”
仇謀亮肯定地說:“不可能!奇怪的是,這人為什么不用細(xì)小的竹子做拐杖,而要用一根粗竹子做拐杖呢?”
說著,他到大路上轉(zhuǎn)了一圈,回來又說:“原來這人拐到樹林里去了,難怪大爺沒有看見他,這人說不準(zhǔn)做了什么虧心事?!?/p>
父親喝完茶,站起來說:“小孩兒家別多嘴多舌,我們走吧!”
這時,兩個差役來到茶館前,大聲問道:“在座各位可曾見到一個左腳有傷的瘦小漢子?他昨天晚上偷走了廟里的一尊金佛。”
茶館老板忙接茬兒道:“我們不曾見過。不過,剛才這個小孩兒說有個跛腳漢進(jìn)了樹林,兩位公爺不妨去樹林里找找看?!?/p>
兩個差役進(jìn)了樹林,幾聲吆喝之后,真的帶出一個瘦小漢子來。這漢子尖嘴猴腮,左腳微跛,手里果然拄著一根粗粗的竹杖。
差役喝道:“好個賊子,你將金佛藏到哪里去了?”
這瘦漢道:“公爺講些什么?我在樹林里坐一坐,也犯法嗎?”
仇謀亮上前插話道:“你的左腳是怎么傷的?”
瘦漢白了他一眼說:“我不小心在山坡上摔了一跤,跌跤也犯法嗎?”
仇謀亮說:“你胡說!你褲腳上的香灰還在,你的左腳明明是被廟里的和尚用香爐砸傷的!”
眾人一看,果然如此。差役又喝道:“現(xiàn)在看你還如何狡辯!你把那尊金佛藏到哪兒去了?”
瘦漢死活不開口。
仇謀亮問:“公爺,那尊金佛有多大?”
差役對這個小孩兒極有好感,忙做手勢道:“據(jù)和尚講,金佛有雞蛋般大小,會不會被扔進(jìn)水里了?”
仇謀亮盯住那根竹杖說:“他冒險搶來的東西,不會隨便扔掉的。我看他用作拐杖的這根粗毛竹有些蹊蹺,公爺請在毛竹里找一找?!?/p>
話音未落,瘦漢臉色驟變。
差役奪過那根粗毛竹,上下一頓一敲,“咯”的一聲,頂上的竹節(jié)脫開,一尊小巧的金佛掉在了地上。
此后,仇謀亮的名聲更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