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古詩中寫有各種鳥兒,它們分別長什么樣,有著怎樣的生活習性呢?在繁花似錦、綠樹掩映、鳥鳴聲聲的夏日,我開始了沉浸式觀鳥之旅。
校園內觀鳥:如同進入鳥的天堂
每天清晨步入校園,我們總能聽到各種鳥兒的歌聲,如同走進一座鳥的天堂。只見灰喜鵲在法桐樹上盤旋、跳躍,白頭鵯在凌霄花叢中唱歌、嬉戲,幾只夜鷺從空中飛過,鴿子從小區(qū)飛落到操場上,悠閑地踱步、覓食。
一天早晨,一只體形較大的鳥跌落在教室的窗臺上,撲騰著翅膀。保潔員吳爺爺趕緊把它捧起來,放進大紙箱。它的羽毛為黑綠色和淡灰色,喙部尖細,腿部細長,我一眼就認出這是幼年的夜鷺。
“這只夜鷺可能是剛剛離巢學飛,或者沒有找到食物太餓了,才掉落下來的。”“我在云龍湖景區(qū)見過這種鳥。”“它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應該盡快送到動物園。”……同學們議論紛紛。
很快,張老師和3名同學一起帶著夜鷺,來到徐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經過一番細致的檢查,確認夜鷺的健康狀況“未見異?!焙?,大家都非常興奮。
“經過精心照料,同學們救助的夜鷺已經能夠正常活動、進食。再過幾天,它就可以重返大自然啦!”一周后,動物園的耿叔叔來到學校,宣布了這個好消息,并帶來一場“守護精靈”的科普講座。在講座中,我們不僅認識了鴕鳥蛋、各種鳥的羽毛,還了解到關于鳥的科學救助常識,收獲滿滿。
小區(qū)里觀鳥:戴勝原來不講衛(wèi)生
夏天的小區(qū),鳥唱蟬鳴,生機盎然。花壇邊,一只羽毛鮮艷、長相漂亮的鳥兒映入眼簾,頭戴一頂王冠,正在草叢中啄食。它就是和啄木鳥有幾分相似的戴勝。通過查閱資料,我得知,盡管戴勝長得好看,但衛(wèi)生習慣很糟糕,它的窩臟兮兮、臭烘烘的。
小區(qū)的電線上經常落著一些小燕子,它們有著一身烏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輕盈、可愛。一天,我在屋檐下發(fā)現一只燕子的巢,里面?zhèn)鞒觥皣\嘰”的叫聲,而大燕子的尾巴露在外面,這應該是燕子一家正在享受溫馨的親子時光吧!
公園里觀鳥:生態(tài)環(huán)境越來越好
每逢周末,我就和小伙伴相約去公園觀鳥,先后去過古黃河公園、小南湖公園、天山綠洲生態(tài)公園、泉潤公園等,觀測到烏鶇、喜鵲、紅嘴藍鵲、珠頸斑鳩、棕頭鴉雀、棕背伯勞、棕腹啄木鳥、大斑啄木鳥、絲光椋鳥等30余種鳥兒。
暑假,我來到桃花源濕地公園觀鳥。一株大樹的枝干上站著一只灰色的小鳥,眼睛烏黑、透亮。我以前沒見過這種鳥,立即把它拍了下來。在“懂鳥”小程序的幫助下,我才知道原來它是一只雌性栗腹磯鶇。爸爸笑著說:“栗腹磯鶇對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較高,能在徐州看到它的身影,說明咱們這里的環(huán)境越來越好啦!”
觀鳥就像拆盲盒,我們永遠不知道會不會遇到一種以前沒有見過的鳥,所以令人期待。更讓我激動的是,很多同學也加入了觀鳥的行列。我們一起觀鳥、繪制自然筆記、發(fā)出愛鳥護鳥倡議書。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希望所有的鳥兒都能在藍天下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