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析
對比就是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的表現(xiàn)手法,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使所表達的內(nèi)容更加鮮明、突出。常見題型:1.本文運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2.文中將A和B進行比較,旨在強調(diào)什么? 3.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部分的句子。
一般答題模式:1.本文運用對比手法,將A和B進行比較,有力地揭示(表達)了××的主題(情感)。2.這段話采用對比手法,將A和B進行比較,突出了××的特征?!?/p>
那年我17歲,一個被埋在作業(yè)堆里,渴望自由又多愁善感的年齡。我在縣城一所高中讀書,按路程應該住校,但我選擇了半住校,在學校留有宿舍,只用來午休和雨雪天氣留宿。
高二那年夏天,臨放學時,突然電閃雷鳴,大雨馬上就要來臨。同學們都勸我住在學校,可我那段時間心煩到了極點,特別渴望一場大雨,洗刷心中煩悶。我丟下一句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然后背著書包跑向車棚。
剛騎出學校一里路,大雨便傾盆而下,身上的雨披被風刮起,衣服瞬間濕透。我停下車,脫下雨披,用雨披將書包包好,然后繼續(xù)前行。
雨又大又急,雨水積在路面上,深處淹沒了大半個車轱轆,一道道閃電一個比一個勁頭足,可我仍沒有避雨的打算,只是奮力蹬車。雨水澆得眼睛睜不開,我一只手扶著車把,一只手不停劃拉眼上的雨水,這時路旁的工地上一個大叔高聲喊:“快找地方避雨!要不來鏟車里躲一下。”
我扯著嗓子回答:“不用?!闭f完,我繼續(xù)在雨中艱難前行。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個勇士,偌大的公路,視線所及的地方,只有我在雨中狂奔。驚雷一個接一個,雨下得更大了,我眼睛被雨淋得睜不開,只好半閉著眼睛前行。那時,我才意識到了危險就在身邊,開始惶恐,但已經(jīng)沒有退路,四周也沒有避雨的地方,只好硬著頭皮拼命蹬車。
好不容易到了家門口,我累得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我將自行車往大門口一扔,跑進屋內(nèi)。我想象的場景應該是:母親趕緊拿毛巾幫我擦干臉上的雨水,然后取出干凈衣服讓我換,還做幾個硬菜為我壓驚。但是,母親沒有理我,照舊看她的電視,父親繼續(xù)喝他的酒。他們就像我平時回家一樣,沒有特別的表情。我見狀忙對他們細訴路上環(huán)境多么惡劣,躲過了好幾次雷擊,避過了數(shù)個水坑,能活著回家真是奇跡。
父母依舊沒有改變對我的態(tài)度,連句安慰的話也沒有。我剛想賭氣回自己房間,父親這時說話了。他說,這場大雨還不是最大的,他年輕時遇到過一場更大的雨。那年夏天,他和村里幾個年輕人推著架子車載著大鐵罐,去百里外的地方拉氨水。走到半路,突遇暴雨,天空電閃雷鳴,但找不到避雨的地方,他們只好冒雨前行。路面積水暴漲,他們輪流用長樹枝探路,水深的地方便繞道走,至少多走了十里路。
那年,父親只有17歲,布鞋都踩爛了,掛不住腳。于是,父親找了一根麻繩,將鞋捆扎在腳上,推著氨水又走了一百里路返回?;氐郊?,父親沒敢對任何人說起那天的大雨,因為他知道爺爺奶奶比他辛苦,不能讓他們擔心。
父親說這些時云淡風輕,但我仿佛看到當年那個還是少年的父親在滂沱大雨中吃力前行的艱難和辛苦,不由得心生佩服,自己積壓在肚里的怨氣不知道什么時候悄悄地溜走了。
我的雨季和父親的雨季相隔了34年。兩代人的雨季,在我17歲那年的雨天重逢,父親讓17歲的自己和17歲的我對話,指引我走出迷茫的雨季,找到人生的方向。
考點演練
1.本文以什么為主線,記敘了哪兩件事?
2.本文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17歲的父親”讓“17歲的我”找到了怎樣的人生方向?
4.“我的雨季”和“父親的雨季”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