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行新課程改革之后,各科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開始結合課堂教學的需求,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課堂形式、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具體分析,加強化學課堂創(chuàng)新思考,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生成性教學屬于新型教學模式的一種,將其運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能夠通過對教學資源的生成,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生成性的教育方式是目前新課程改革中所提出的新概念之一,所謂生成性的概念是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從生成性慣性思維的角度和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待教學問題,要具體關注教學過程,也要將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方面。這種教學方式需要一些生成性的資源來輔助,這種資源與普通的教學資源之間存在很大區(qū)別,是一種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所產(chǎn)生的資源。那么,如何正確合理地挖掘資源,以及怎樣合理地利用這些資源需要化學教師進行深入探討。
一、高中化學課堂生成性教學的基本特征
在一種新型教育教學方式的運用過程中,教師對于這種教學方式的認識是非常關鍵的,而要想更好地認識一種教學方式,需要充分掌握這種教學方式的基本特征。生成性教學屬于新型教學方式的一種,相關研究表示,生成性教學基本特征包括實踐性、開放性、互動性等。其中,實踐性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生成性教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教學實踐,不能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上,而需要讓學生在掌握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掌握實驗技巧和實踐操作能力,保證課堂的實踐性。開放性則是相對于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而言的,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采取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課堂上占據(jù)主體地位,學生的參與性不強,教學就會更加機械化、封閉化、僵硬化,不利于學生學習與思考。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在生成性教學中,教師要遵循開放性的基本原則,改變傳統(tǒng)封閉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更多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潛力也就能更好地挖掘出來,更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與成長?;有园◣熒g的互動性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性,也就是說教師在開展生成性教學活動的時候,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與參與性,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去交流,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并且在討論過程中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更好地拓展自身思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學習效果也會更好。所以在生成性教學中,互動性也屬于基本特征之一,是保證生成性教學效果的關鍵。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生成性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認識不足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教師對其認識不足是導致其開發(fā)與利用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部分教師仍然堅守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他們將化學課堂教學視為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卻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化需求。這種觀念導致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往往只關注教材內(nèi)容,而忽視了身邊豐富的教學資源。
(二)缺乏有效的策略
生成性教學資源為化學課堂注入了活力,豐富了教學手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是不少教師在開發(fā)生成性教學資源時,面臨著策略和方法的匱乏,盡管他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生成性資源的價值,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感到力不從心。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生成性教學資源開發(fā)的方法掌握不足,導致在課堂上無法靈活地運用這些資源,從而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許多教師在開發(fā)生成性教學資源時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他們在海量資源中難以抉擇,無法有效地整合與運用。因此,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發(fā)生成性資源。
(三)資源整合困難
生成性資源,顧名思義,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的,而非預先設定好的,這類資源具有實時性、針對性、靈活性等特點,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升教學質(zhì)量。然而由于多種原因,如教材內(nèi)容設置、課時安排等,教師在實際運用生成性資源時往往需要對其進行整合?;瘜W教材內(nèi)容設置方面,國內(nèi)現(xiàn)行的教材多為大綱式編寫,給教師留下了較大的自主發(fā)揮空間,這使得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充分利用生成性資源,但同時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課時安排方面,中學課時相對緊張,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充分利用生成性資源,無疑增加了教學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往往需要對生成性資源進行整合,以確保教學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師在資源整合方面能力有限,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zhì)還有待提高,尤其在信息化教學方面;另一方面,教師在教育資源整合方面的培訓不足,導致他們在實際教學中難以充分發(fā)揮生成性資源的優(yōu)勢。
(四)支持力度不夠
首先,這些學校硬件設施的不足嚴重制約了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一方面,缺乏先進的實驗設備使得教師無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操作機會,限制了教學資源的拓展;另一方面,陳舊的教材和參考資料也無法滿足時代發(fā)展需求,使得教師在開發(fā)新穎、實用的教學資源時受到很大限制。其次,軟件條件方面的不足也是制約生成性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些學校在網(wǎng)絡資源、信息化教學手段等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導致教師難以獲取到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實時資訊。最后,社會對化學教育的認識局限也間接影響了教師對生成性資源的重視程度。在社會觀念中,化學教育往往被視為應試教育的附庸,而非真正關注學生素質(zhì)教育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觀念導致教師在開發(fā)和利用生成性資源時面臨較大的困境,讓許多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價值的生成性資源無法得到廣泛應用。
(五)課堂氛圍不利于生成性教學的順利進行
在現(xiàn)階段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有的課堂氛圍往往并不利于生成性教學的進行。首先,一些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過于嚴肅和認真,對于學生要求嚴格,這種氛圍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倍感壓力,使得他們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甚至對化學學習產(chǎn)生了一種畏懼的情緒,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自身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其次,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將課堂變成了單向的知識輸出。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他們在課堂上缺乏積極參與的意識。長此以往,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會逐漸消退,甚至可能產(chǎn)生排斥心理。在這種氛圍下,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就會受到很大限制。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減少,課堂變得單調(diào)乏味,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要想改善這種狀況,最重要的就是從改變課堂氛圍入手。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方法
(一)從化學實驗中獲取資源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十分明確課堂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只能在授課之前對即將開展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預估,分析課堂上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上,會產(chǎn)生比預估更多的應用問題,更加無法預料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變化。高中化學學科是一門圍繞實驗而進行的學科,教師即使在課前已經(jīng)做了很多準備,在實驗過程中依舊會出現(xiàn)很多的意外,這種不確定因素才能產(chǎn)生所謂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在課堂授課時,化學教師要將這種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準確而有效地捕捉生成性資源,并進行合理的加工。比如,在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中“焓變反應熱”的過程中,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操作教科書上的實驗教程并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中出現(xiàn)意外情況時,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狀況來及時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二)了解課程的邏輯性,正確應用生成性資源
在生成性課堂中,除了及時抓住生成性資源之外,教師也要掌握生成性資源的具體運用,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明確課堂的邏輯性,滿足課程邏輯,更好地將化學生成性資源應用于課堂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教師要想更好地了解課程的邏輯性,就需要主動去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等,以保證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需求。另外,教師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研究,了解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邏輯性和關聯(lián)性,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利用這種邏輯性,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生成性教學,教學效果也會隨之提升。例如,在“苯和CCl4混合液分離”相關知識的教學中,很多學生都覺得苯和CCl4的密度不同,一個比蒸餾水小,一個比蒸餾水大,且兩者均不會溶于水,所以可以通過蒸餾水來分離混合液,但事實上,CCl4和苯是可以互溶的,所以這種分離方式起初的邏輯點就出現(xiàn)了錯誤,教師在進行生成性教學時可以充分抓住這一點,先讓學生嘗試操作,等學生發(fā)現(xiàn)分離不成功后,再讓學生嘗試分析失敗的原因,然后總結相關知識點,這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同時能夠很好地了解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性,學習效果會更好。
(三)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資源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互動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要明確一堂高效的化學課無法離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及時且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所有學生都能夠以熱情飽滿的態(tài)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即使在課前進行了充分準備,教師也不能預料到所有的情況,因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會出現(xiàn)許多不可控的事,部分學生也會提出一些不可預料的問題,在面對這些意外情況時,有的教師采用回避策略,或者含糊回答,降低了教學效率。在面對這些問題和狀況時,教師應當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面對,將這種不可控的意外狀況轉(zhuǎn)化為可用的教學資源。比如,在教學《電解池》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jù)化學教材上的實驗操作對每個裝置的作用和原理進行分析。
(四)在意外和錯誤中提煉資源
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出現(xiàn)錯誤和疑難問題,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錯誤有可能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燈。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也正是不斷摸索、不斷前進的一個過程,教師要將這種錯誤作為對自己授課的一種反饋信息??偨Y這種反饋信息有助于教師提升對自身授課水平的認知,并及時調(diào)整日后的教學計劃,也能夠在看待相關教學問題時用辯證的方式看待學生的錯誤,并將這些錯誤積累成生成性的資源加以利用。比如,在講授《燃燒熱》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對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生的意外和學生存在問題進行有效指導,有助于學生在實驗中總結經(jīng)驗,在錯誤中提煉化學知識點,進而達到邊做實驗邊學習的理想效果。
(五)將關注點放在學生的感情變化上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時情感的變化將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很大影響。比如,一位情緒低落的學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而一位情緒飽滿的學生在學習時會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也會開動腦筋對教師講授的知識進行思考。國外學者對此做過一系列的實驗:將一些情緒狀態(tài)較差的學生和一些情緒狀態(tài)飽滿的學生放在同一個班級上課,課程結束后對這兩批學生進行課堂測試,發(fā)現(xiàn)情緒飽滿的學生比情緒低落的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多,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六)掌握整合和提煉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效果
在開展生成性教學的時候,教學資源的整合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所以教師需要將收集的生成性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了解教學資源的價值,從而有效發(fā)揮生成性教學的作用。而教師在整合教學資源的時候,首先要判斷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價值,思考“生成性教學資源是否與課堂教學相關、是否具備教學價值、是否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等,判斷之后找出具有價值的教學資源,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轉(zhuǎn)化。其次,教師選擇相應的方法將生成性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提煉和應用,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化學是一門典型的理科類學科,包含很多抽象性、概念性的知識點。在這類學科教學中,要想更好地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就要更加關注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所以在新課程改革時代,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想更好地進行生成性教學,就要充分認識到當前生成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問題引入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更好地優(yōu)化化學課堂,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