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思維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重要的課程目標之一,所指的是讓學生在理解化學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邏輯進行問題思考、分析和解決的過程。這要求化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綜合化學學科的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因此,在新課標導向下,化學教師應積極貫徹新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構建更豐富、更多元的學習課堂,以期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能力。
一、新課標視域下初中化學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實踐價值
(一)有利于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化學屬于實驗科學之一,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基于新課標的教學導向,高度重視對學生科學思維進行培養(yǎng),指導學生從實驗數據中提取信息,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這種深入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記憶化學的基礎知識,還有利于學生深層次理解背后的原理,從而有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對學生的深度學習發(fā)展有重要幫助。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核心要素。在新課標導向下的化學教學中,教師綜合教材以及學生學情,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夠有效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時對學生Mf5xCCHE8r7E1viI302MnQ==的邏輯思維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鍛煉。而面對比較復雜,難以解決的化學難題時,若不適合運用以往的教學手段,教師可引導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提出創(chuàng)新性的解決策略,以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核心部分,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實踐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進行實驗方案設計,認真觀察過程,并對結果預測,這些都能對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起到培養(yǎng)作用。同時,在實驗操作中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鼓勵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其中,還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其輻射作用不僅局限于化學學科,還能使學生遷移到其他知識的學習以及生活中,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二、新課標視域下初中化學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實踐路徑
(一)基于新課標導向搭設真實情境,鍛煉科學思維
化學是一門具有較強理論和實踐性的學科,如果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一味沿用傳統“注入式”的教學模式,很難使學生完全掌握知識內容,甚至會出現畏難情緒。而情境教學是當前教學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立足教材和學生學情創(chuàng)設“沉浸式”的逼真場景,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因此,在新課標導向下,要想在化學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應為學生搭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并布置促進學生思考的探究任務,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研究,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魯教版(五四制)八年級化學全冊第六單元“到實驗室去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的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協助者和指導者的作用,綜合學生的實際學情,依照同組異質原則,將學生劃分為勢均力敵的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搭設真實的實驗探究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為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首先,教師為學生搭設直觀的學習情境,借助多媒體設備動態(tài)化呈現本次實驗用品的相關圖片,如燒杯、集氣瓶等,為學生設置“從中選出制取二氧化碳、驗證二氧化碳的實驗藥品與工具,述說觀點”的探究任務,然后讓每個小組從實驗目的出發(fā),精心選擇實驗用品,并對其用途進行了解和明確,使學生能對已知的二氧化碳性質知識進行回顧,并以引導學生篩選實驗用品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其次,各實驗小組完成實驗器材的挑選,并設計實驗方案,教師精心策劃具體的實操活動,讓學生運用電子攝像設備,記錄各組所構建的實驗裝置。隨后,這些記錄將被上傳至班級的多媒體展示平臺,由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詳細闡述各自實驗裝置的組裝邏輯與核心原理,其他小組認真傾聽,并給予科學性與規(guī)范性的評價,這不僅能營造活躍性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學生彼此間的交流,還能引導學生質疑和批判,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每個實驗小組都能設計出不同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
最后,利用自行設計的實驗裝置開展活動,這時教師可結合各小組的化學實驗現象,為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任務一:將兩支點燃的短蠟燭固定在燒杯內,保持一根高、一根低的位置,當二氧化碳被慢慢倒入燒杯中時,觀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即密度大于空氣,會逐漸下沉,然后記錄結果。任務二:將兩支試管取出進行實驗操作,均加入蒸餾水、石蕊溶液,分別為2mL、1-2滴,對其顏色改變情況進行觀察,接著一支試管不動,另一支通入二氧化碳,再對其顏色進行觀察。任務三,點燃酒精燈加熱,將二氧化碳通入試管中,以上驅動性的學習任務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水平,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由低階向高階轉化。
(二)基于新課標導向關聯生活教學,啟發(fā)科學思維
“生活即教育,教育源自生活?!本C合化學學科的特征來看,其研究對象大多來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因此,基于新課標導向,在初中化學教學工作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必須掙脫應試教育的束縛,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讓化學在生活的土壤中成長,將生活化教學方法運用在化學教育中,有效為化學課程增色添彩,全面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在開展魯教版(五四制)九年級化學全冊第五單元“化學與健康”一課教學時,本課的內容就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生活中每個人體內都在無時無刻地發(fā)生化學變化,如飲食以及空氣的攝入,都能為生命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基礎。針對本課的三大板塊內容,教師可以依托現代技術設備,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源,并整理成精簡的視頻,在課堂上為學生直觀呈現,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啟迪學生思維,并拋出建設性的問題:“同學們,通過觀看這些視頻及圖片,你們對化學與健康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嗎?那你們知道其中的化學奧妙嗎?”學生紛紛陷入沉思,并在沉思后進行你一言我一語的表達。趁著學生興趣高漲,教師順勢引出教材的相關知識,有效促進學生深層次地理解。這種融入生活元素開展教學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汲取所學知識,還能加強學生的認知,使學生明確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掌握基礎營養(yǎng)學知識。
(三)基于新課標導向提煉有效問題,激活科學思維
俗話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其所表達的意思是思考源于疑問,有疑問才有進步。于化學這門學科來說,其是從分子層面研究物質組成、結構及性質的自然科學,其中涵蓋的理論知識有很強的抽象性,這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時難以切實把握化學知識的本質,理解化學知識的真正內涵,影響了思維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新課標導向下開展初中化學教學工作時,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為學生的思維進階搭設學習支架,以此助力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刻思考,有效清掃學習障礙。
例如,在開展魯教版(五四制)八年級化學全冊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的教學時,為促使學生明確認知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的相互關系,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可從教材重點出發(fā),圍繞學生學習表現,拋出一些促進學生思維意識發(fā)展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獲得多元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問題一:以下圖為例(如圖1所示),對其分子、原子的變化情況展開探究,猜想推測哪一個有改變?
問題二:與以下表格結合,畫出示意圖(如表1所示),想一想元素周期表中,每個元素的排布規(guī)律是什么?
問題三:對元素周期表進行觀察,說出開頭與末尾各是什么?及其規(guī)律?
提出的上述問題,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思維發(fā)展的有效方式,可啟發(fā)學生對宏觀與微觀化學概念的思考,幫助學生從多個維度理解和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思考問題,思維會經歷從形象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形象的動態(tài)改變,這既能深化學生的學習認知,也能全面激活學生的思維。
(四)基于新課標導向有效完成習題,培養(yǎng)科學思維
在初中化學中,練習題集中體現了化學學科的核心知識,學生完成習題的過程正是其思維品質進階的過程,這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新課標導向下,基于知識本位培養(yǎng)目標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轉變,教師要在習題作業(yè)的設計上下足功夫,聯系教材,結合學生的學情,為學生布置針對性的習題,通過將多樣化的問題解決策略融入學生的解題過程中,使學生對所學產生深層次認知,進而在學習中既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以此強化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魯教版(五四制)九年級化學全冊第二單元“酸堿中和反應”的課程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中和反應及其本質。為了促進學生對本單元核心知識的掌握,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意識,教師就可以通過為學生出示練習題的方式達到教學的目標。題目如下:一個工廠化驗室使用15%的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殘余的硫酸,直到溶液呈中性,其中氫氧化鈉溶液的總消耗量為40g,請思考其中硫酸的含量是多少?拋出這一啟思性的問題后,鼓勵學生遷移知識認知解決問題,教師也應進行相應的提示指導,讓學生把石油產品中含硫酸的質量設為x,然后結合已知條件求出正確答案。這時學生會有更加清晰的解題思路,并進行精準計算,從而得出正確答案。這種依托化學習題實施教學的方式,可使學生對化學解題的步驟有所明晰,必須要有跡可循、有憑可依,這既能夠強化學生的解題能力,又能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
(五)基于新課標導向展開多元評價,提升教學品質
在新課標導向下,評價工作也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對學生來說,有著診斷學習情況,激勵學習進步的作用;對教師來說,能夠及時優(yōu)化教學方案,為更好地開展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化學教學工作奠定基礎,并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從傳統的評價形式來看,多以教師的主觀評價為主,或者以筆試成績對學生進行評估,此種評估方法既缺乏多樣性也不夠公正,阻礙了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因此,在新課標導向下的初中化學教學中,為了有效落實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目標,教師還應重視開展多元化的評價,不僅要增加評價主體,還應豐富評價形式,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首先,教師應關注過程性評價。以往的評價方式過于關注結果,不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努力和進步,而過程性評價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價,這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問題解決策略以及知識應用能力,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使學生明晰自身的薄弱之處,從而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其次,教師應增加評價主體。評價工作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任務,還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反思學習過程,識別自身的強項和弱點,從而針對性地改進學習方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加強學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偟膩碚f,在實踐教學中有效融入評價環(huán)節(jié),將其貫穿在課堂始終,可使課堂更加立體、多元,不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是一種學習提升的方式,還能促進高品質課堂的構建。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導向下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展開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方式。因此,化學教師應積極探尋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路徑,在實踐教學中通過搭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關聯學生生活、提煉合理的問題、有效設計習題,以及開展多元評價等策略,高效落實科學思維培養(yǎng)目標,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探究中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