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外交糾紛愈演愈烈,印度市場上的鰣魚價格飆升。
據(jù)孟加拉國《商業(yè)標準》報道,為保障孟加拉國民眾能夠以穩(wěn)定價格購買“國魚”鰣魚,并保護可持續(xù)捕撈,孟加拉國一直禁止其出口。但每年在杜爾迦普加節(jié)前,孟加拉國政府會以特別批準的方式向印度定額出口鰣魚。這也被稱為孟加拉國前總理謝赫·哈西娜的“鰣魚外交”。
哈西娜采取這種外交形式,主要是希望通過鰣魚話題調(diào)解兩國在跨境河流水資源分配上的糾紛。印度和孟加拉國共有54條跨境河流,兩國曾于1996年達成過水資源共享協(xié)議,但隨著洪澇干旱等災害增多,處在下游的孟加拉國民眾對兩國水資源分配的不滿與日俱增,兩國圍繞水資源發(fā)生多起爭端。
報道稱,8月初,哈西娜在政變中被迫宣布下臺并逃往印度。隨后孟加拉國軍方邀請社會知名人士成立臨時政府。彭博社稱,印度對哈西娜的接納導致孟加拉國民眾對印度的普遍不滿。
8月中旬,印度東部和孟加拉國等地遭遇特大洪水。在孟加拉國有11個地區(qū)的約570萬民眾受災。孟加拉國輿論認為,印度上游水壩的無預警放水加劇了孟加拉國的災情。
據(jù)法新社近日報道,孟加拉國臨時政府中有至少兩名顧問指責印度的做法導致洪災加劇。
印孟矛盾加劇,9月起,有印度媒體報道稱,在今年10月上旬的杜爾迦普加節(jié)期間,孟加拉國將不再同意向印度出口鰣魚。這使得印度各地市場上鰣魚的價格飆升,走私行動猖獗,也導致孟加拉國魚價上升。法新社報道稱,即使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市場上,一條1.5公斤(較大)的鰣魚售價已經(jīng)超過2700塔卡(約合159元人民幣)。
(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