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里有一則《薛錄事魚服證仙》的故事,耐人尋味。唐朝時,一位錄事薛某發(fā)高燒,在睡得昏昏沉沉中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條金色鯉魚,幾天不曾進食,肚中甚是饑餓。正遇一漁夫垂釣,他明知餌里有鉤,怎奈餌香誘人,于是張嘴吞餌,結(jié)果被漁夫釣了上去。作者馮夢龍點評道:“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意思是說,眼里能看得清楚,就是肚子忍不了誘惑,明知道是陷阱,還要往里鉆,其結(jié)果是掉進陷阱,毀掉自己。
眼中識得破,還需肚里忍得過?!叭獭弊中纳弦话训叮绻滩贿^,即便眼里看得再清楚,也會因為最后沒有控制住自己,深受其害。明代劉元卿在《賢奕編·警喻》中也寫下《猩猩嗜酒》的故事:猩猩聰明強悍,一般情況下很難被捉到,獵人知道猩猩嗜酒,以酒為餌,設(shè)下陷阱,猩猩既知酒是誘餌,又知獵人目的,但面對美酒的誘惑,“酒”令智昏,雖然識得破,終究無法忍得過,中了陷阱,送了性命。物是如此,人亦如此。
“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現(xiàn)象,在生活中并不鮮見。縱觀一些官員走向貪腐,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明知餌中有陷阱,卻抵擋不住誘惑,結(jié)果落了個被釣的下場?!胺螋~見餌不見鉤,虎見羊不見阱。非不見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顧也?!笨吹闷?,忍不過,我們?nèi)鄙俚牟皇潜鎰e是非的能力,而是自我控制力。一些黨員干部面對種種誘惑,分得清是非,辨得清美丑,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但卻缺乏忍得過的定力,在誘惑面前失了方寸,面對微利之誘而心動,面對五色之惑而目眩,導(dǎo)致為人失度、處事失矩,最終掉進貪腐深淵。
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是自己。很多時候,難以察覺的是溫水煮青蛙問題,不好提防的正是“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現(xiàn)象。生活中,總是充滿各種誘惑,但這些誘惑都是外在的,真正誘惑的力量源于你的內(nèi)心,在于你是否看得破,看破之后又是否能忍得過。管不住自己的人,很容易被外物所奴役;沒有自控力的人,也會失去未來的幸福。歷史經(jīng)驗表明,無論是成事創(chuàng)業(yè),還是為官做人,涵養(yǎng)忍得過的定力極為重要。
識得破需要聰明和智慧,忍得過需要堅強的定力和自律。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黨員干部特別是領(lǐng)導(dǎo)干部必須修好心學(xué),補足精神上的鈣質(zhì),不斷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敬畏權(quán)力、敬畏組織、敬畏法紀。真正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持慎獨慎微慎始慎終,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穩(wěn)得住心神、經(jīng)得住考驗,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坦坦蕩蕩為官。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面對誘惑,既要識得破,更要忍得過,抵制不住誘惑的糖衣,遏制不了貪婪的欲火,在公與私、是與非、義與利面前方寸盡失、原則全無,必然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跌入腐敗墮落的深淵。始終保持忍得過,正心明道、懷德自重,守住內(nèi)心,則無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