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間幾何體中,由于點、線、面位置的不確定引起的距離、角度、面積、體積的變化問題,我們稱為動態(tài)問題.這類問題在高考中常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出現(xiàn),能有效考查學(xué)生的知識綜合應(yīng)用能力、推理論證以及空間想象能力.解決此類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是從動量中尋找不變量,即動中尋定,其中主要涉及尋找定點、定線、定面或定體,下面舉例分析.
1 定點
動態(tài)立體幾何問題常見的題型有求角度的取值范圍、距離的最值等,這類問題往往與點的運動有關(guān),只要我們能夠根據(jù)題目條件中所給的幾何體的相關(guān)性質(zhì),找到對應(yīng)的定點或臨界點,即可解決問題.
例1 在正方體ABCDGA1B1C1D1 中,點P 在A1C 上運動(包含端點),則直線D1P 與AD1 所成角的取值范圍是____.
解析 如圖1 所示,連接AB1 交A1B 于點M ,由正方體的性質(zhì)可知AB1⊥A1B,AB1⊥A1D1,所以AM ⊥ 平面A1BCD1,點M 為點A 在平面A1BCD1內(nèi)的投影.連接D1M 交A1C于點N ,所以當點P 與點N 重合時,D1P 與AD1 所成角(即∠AD1M )最?。赗t △AD1M 中,sin∠AD1M =AM/AD1=1/2,所以∠AD1M =π/6,即D1P與AD1 所成角的最小值為π/6.
當點P 向點N 的兩端移動時,直線D1Pe5hbuFB8+HXLhHmpCtzdUg== 與AD1所成角逐漸變大,并在端點取得最大值.當點P 與點C 重合時,直線D1P 與AD1 所成角為π/3.當點P 與點A1 重合時,直線D1P 與AD1 所成角為π/4.
綜上,直線D1P 與AD1 所成角的取值范圍是[π/6,π/3].
點評 求解本題的關(guān)鍵是尋找定點,即點A 在平面A1BCD1 內(nèi)的投影,再結(jié)合直線與其在平面內(nèi)投影所成角最小的原理,即可得到所求角的最小值,進一步通過尋找臨界位置點,得到所求角的最大值.
2 定線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等都是比較規(guī)則的幾何體,這些幾何體中的點、線、面大多具有平行或垂直關(guān)系,解題中利用這些關(guān)系往往能快速找到解題的切入點.
例2 如圖2所示,在棱長為2 的正方體ABCDGA1B1C1D1 中,點E 是棱CD的中點,點F 是底面ABCD內(nèi)一點(不包括邊界),現(xiàn)給出如下3個論斷:
3個論斷:
①A1F⊥BE;
②A1F=3;
③S△ADF =2S△ABF .
以其中的一個論斷作為條件,另一個論斷作為結(jié)論,可得到的正確的命題是____.
解析 選擇① A1F ⊥BE作為條件.由正方體的性質(zhì)可知AA1 ⊥BE,又A1F ⊥BE,所以BE ⊥ 平面A1AF,則BE⊥AF.如圖3所示,取BC 的中點M ,由正方形的性質(zhì)可知BE⊥AM ,所以點F 在AM 上,但AF 的長度不確定,故不能得出論斷②.
過點F 作FH 垂直AD 于點H ,F(xiàn)N 垂直AB 于點N .在Rt△AMB 中,tan∠MAB =BM/AB =1/2.在Rt△AFN 中,tan∠FAN =tan∠MAB =1/2,即FN/AN =1/2.又AN =HF,所以FN/HF =1/2,S△ADF =1/2ADFH ,S△ABF =1/2ABFN ,且AD =AB,所以S△ADF =2S△ABF ,即得出論斷③.
類似地,也可由③得出①.
綜上,本題的答案為若A1F ⊥BE,則S△ADF =2S△ABF ;若S△ADF =2S△ABF ,則A1F⊥BE.
點評 本題中F 為正方形ABCD 內(nèi)的動點,A1F是動線,若A1F 與定線BE 垂直,則BE 垂直A1F 所在的平面,進而可得BE ⊥AF,所以點F在與BE 垂直的直線上,找到這條定線即可找到解題的切入點.由正方形的性質(zhì)找到與BE 垂直的直線AM ,從而確定了點F 的位置,使問題迎刃而解.
3 定面
若一條動線與一個定面平行,則該直線在與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上運動.若一條動線與一條定線垂直,則動線在與定線垂直的平面上運動,只要找到相應(yīng)的定面即可解決問題.
例3 如圖4所示,已知正方體ABCDGA1B1C1D1的棱長為2,E 是棱D1C1 上一點(不與端點重合),點M在正方體內(nèi)部或正方體的表面上.若EM ∥平面A1BC1,則動點M 的軌跡所形成的區(qū)域面積的最大值為( ).
A.9/2 B.2根號下3 C.3根號下3 D.4根號下 2
解析 如圖5所示,在平面DCC1D1 內(nèi)過點E作EF∥A1B 交C1C 于點F;在平面BCC1B1 內(nèi)過點F 作FG ∥BC1 交BC 于點G;在平面ABCD 內(nèi)過點G 作HG∥A1C1 交AB 于點H ;在平面ABB1A1 內(nèi)過點H 作HI∥A1B 交A1A 于點I;在平面ADD1A1 內(nèi)過點I 作IJ∥BC1 交A1D1于點J,連接JE.
由空間基本事實:兩條平行線確定一個平面,可知E,F(xiàn),G,H ,I,J 六點共面,所以平面EFGHIJ∥平面A1BC1,故M 為六邊形EFGHIJ 的內(nèi)部及邊界上的點.結(jié)合正方體的性質(zhì)可知六邊形EFGHIJ 的周長為定值,故當其為正六邊形時面積最大,此時正六邊形的邊長為根號下2,進而可求得其面積為3根號下3,故選C.
點評 在本題中,點M 為動點,故EM 為動線,且EM 與定面A1BC1 平行,所以EM 在與平面A1BC1 平行的平面內(nèi),因此構(gòu)造出這個定面是解題的關(guān)鍵.
4 定體
空間中到一個定點的距離為定值的點的軌跡是球.如果題目條件中出現(xiàn)類似的定值,我們可以構(gòu)造相應(yīng)的幾何體來解決問題.
例4 在棱長為3的正方體ABCDGA1B1C1D1中,M 是棱DD1 上的動點,N 是平面ABCD 內(nèi)的動點,且MN =2.設(shè)線段MN 的中點為P ,則點P 的軌跡與正方體的面所圍成的幾何體的體積為( ).
A.1 B.π/6 C.π/4 D.π/3
解析 如圖6 所示,連接DN ,DP ,由正方體的性質(zhì)可知MD ⊥DN ,所以△MDN 為直角三角形.因為P 為斜邊MN 的中點,所以DP =1/2MN =1,即點P 到定點D 的距離為定值,所以點P 的軌跡是以點D 為球心、1為半徑的球.正方體的表面截球所得幾何體的體積為1/8V球=1/8×4π/3×13=π/6,故選B.
點評 求解本題的關(guān)鍵是發(fā)現(xiàn)動點P 到定點D 的距離為定值,由空間球的定義可知點P 在以D 為球心的球面上,從而找到定體
綜上,處理空間動態(tài)問題,要弄清問題的本質(zhì),明確動的原因,尋找確定關(guān)系.除本文所述的“動中尋定”策略外,我們在解題時還可以引入變量、構(gòu)造目標函數(shù),通過求函數(shù)的最值來處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