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譹?訛兩條名字異常美麗,且富有詩意的江水,偏在東北。我們想起鴨綠就會聯(lián)想到日人的耀武,想起松花就有俄人的暗影。風(fēng)景的幽清,自來是戰(zhàn)血洗滌成的。人類原不容易有真正的愛美的思想,那只是一時的興趣的沖發(fā),及至將他們的獸性盡情發(fā)散的時候,哪里還管什么風(fēng)景、文化?人類的全歷史呢,物與物相競,說是利用弱肉強食的公例,人并不能比物類超出多少,人們在不自知中用此公例彼此相斫,所以到處是血洗的山河!
?譺?訛偶然來到這北方之上海東方之莫斯科的濱江;偶然在這四月中的晴和天氣在松花江畔流連,看著那一江粼粼的春水與橫亙江面的三千二百尺的鐵橋,水上拍浮著的小木筏子,以及江岸上的煙突人語。我同王張兩君立在幾個洗衣婦女的旁邊,岸上的短衣沾土的中國苦力,破襤,無聊,仿佛到處尋覓什么似的白俄,與偶爾經(jīng)過的日本人,摻雜的言語與奇異的行動,點綴著這江面的繁華。我們幾次想乘小火輪到江對面的太陽島去看看那邊的海水浴場,與俄人的生活,江流迅急,當(dāng)中有一段漩流,雖然坐了小木筏也一樣過得去。大家卻都不肯冒險。問了幾次小火輪又沒有過江去的。末后我們只好雇了一只木筏放乎中流。究竟沒有渡過江去。在江邊停著許多中國的小輪都是往松江下游各縣去的,正如長江邊的揚州班、蕪湖班一樣。其實松花江的水比著名的揚子江清麗得多,或者兩岸小沙土的緣故,也許是船行較少,不挾著很多的泥沙。當(dāng)此初春,四望微見嫩黃的柳枝與淡碧的小草,在這“北國”中點綴出不少的生趣。
?譻?訛這條鐵橋雖沒有黃河鐵橋長,然而背景太好,不是茫茫的土岸、童山,這里是繁盛街市之一角的突影。由許多雄偉建筑物迤邐著下攏來的清江,像一段碧玉橫臥在深灰淡紅色的舊時的綺羅層中,古雅中不失其鮮艷。而且因為地帶上富有國際趣味的關(guān)系,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舊的殘滅與新的發(fā)展。從這邊溯上或沿流而下可以瀏覽這“北國”最美麗的沿岸的風(fēng)物。
?譼?訛以這里特有的氣候與特有的自然風(fēng)物,以及近代的都市文化之發(fā)展,與俄羅斯的氣氛之濃重,形成一種異常的氛圍。我在江中的筏子上感到輕盈也感到雄壯,比起在柔麗的西子湖邊蕩舟的心情來迥然不同。人所可貴的是聯(lián)想,而聯(lián)想乃由環(huán)境的不同刺激而成,為各別的異樣。是在“北國”的松花江上,這里沒有黃河兩岸的風(fēng)沙、童山、土室,也不像揚子江兩岸的碧草雜樹與菜圃、農(nóng)家。然而近代生活的顯映在岸上的建筑物與人民的服裝中可以看得出。再往遠處去,塞外的居民,雄奇的山嶺,浩蕩與奇突雄壯的景象,是有它自己的面目的。
?譽?訛初暖的春陽,微吻著北國的晴波。
?譾?訛黧面筏手高唱著北滿的歌相和。
?譿?訛遠來,遠來,浮動著現(xiàn)代都市的噪音,
?讀?訛飄過,在活舞著雙臂的勞人心中起落。
?讁?訛包頭跣足彳亍著過去異國的流亡者,
?輥?輮?訛他是憤怒,慚悔,希冀對望著舊的山河!
?輥?輯?訛詩的趣味,畫的搜求,在這里一切付于寥廓,
?輥?輰?訛沉著——烘露出,吟嘯出這鐵的力量的鏈索。
(有刪改)
借鑒
文章以新詩作結(jié),形式獨特,意蘊豐厚。請簡要分析。
答:
【解析】本題考查寫作方式理解(或句段作用)。內(nèi)容上,根據(jù)⑤段至⑧段的內(nèi)容可知,新詩描寫了初春北國的美景和人們頑強生活的情景,蘊含著對淪陷區(qū)人民的摯愛與贊美;⑨段“包頭跣足彳亍著過去異國的流亡者”至?輥?輰?訛段“沉著——烘露出,吟嘯出這鐵的力量的鏈索”寫出了流亡者對侵略者的憤怒、無力抗爭的慚悔和對收復(fù)東北的希冀與堅定信念,突出了文章主題。形式上,本文?譹?訛至?譼?訛段是散文,?譽?訛至?輥?輰?訛段是現(xiàn)代新詩,由文入詩,把情感推向高潮,新穎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