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 月11 日,巴黎奧運會閉幕,中國代表團共獲得91 塊獎牌,其中金牌40 塊。
說到“冠軍”,大家都熟悉它的意思,但可能對它的來源并不清楚。首先是“冠”,它是個多音字,讀倮u佟n 的時候是名詞,表示帽子;讀倮u伽n 的時候是動詞,表示戴帽子。
我們仔細研究它的字形:“冠”由三部分組成:上面的“冖”表示帽子;下面的“元”表示人的頭部;“寸”代表手。合起來就是用手把帽子戴在頭上,所以本義就是帽子。成語“衣冠楚楚”,意思就是衣服帽子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皬埞诶畲鳌北硎景研諒埖拿弊哟鞯叫绽畹念^上,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芭l(fā)沖冠”形容憤怒得頭發(fā)直豎,都頂起帽子了,比喻極端憤怒。
不過,最初的“冠”并不完全等于現(xiàn)在的帽子,而是一種裝飾物,主要功能是把頭發(fā)束起來。古代漢民族講究“束發(fā)”,只有小孩的頭發(fā)可以披散著,大人的頭發(fā)要束起來,用冠固定住。古代男子20 歲時,會舉行一個盛大的成年儀式,由長輩為其梳理頭發(fā),戴上冠,這種儀式被稱為“冠(倮u伽n)禮”。20 歲已經(jīng)成年,但還沒有到壯年,身體還不是特別強壯,所以古人稱這個年紀為“弱冠”。
我們沿著“冠”作為名詞的路線,追尋它的引申義?!肮凇睆拿弊右隇樾螤钕衩弊拥臇|西或在頂部的東西,比如“雞冠花”“樹冠”。人體內供給心臟養(yǎng)分的動脈形狀像王冠,所以被稱為“冠狀動脈”。如果冠狀動脈血液供應不足,引起心臟病,就叫“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倮u佟n)心病”。還有一個詞是“桂冠”,指用月桂樹的枝葉編成的帽子,古希臘人一般把它授予杰出的詩人或競技優(yōu)勝者,所以這個詞現(xiàn)在常用來表示光榮稱號。
我們再沿著“冠”作為動詞的路線,追尋它的引申義。人們把帽子戴在頭上,頭頂位于身體的最上部,因此“冠”由戴帽子引申為超出眾人、位居第一。
“冠軍”的“軍”,是軍隊的意思,字形里的“車”表示戰(zhàn)車。古代行軍作戰(zhàn)時,常用戰(zhàn)車圍成環(huán)狀營壘作為屏障,保護里面的士兵和物資。所以“軍”的本義是用戰(zhàn)車圍住營地、扎營,比如“沛公軍霸上”就是沛公把軍隊駐扎在霸上。后來“軍”引申為武裝部隊。古代很多諸侯國把軍隊分為上、中、下三軍。“勇冠三軍”就是特別勇猛,在全軍數(shù)第一,“冠軍”即由此而來。唐代李德裕在《授石雄晉絳行營節(jié)度使制》中寫有:“勇則冠軍,威能振敵”,這里的“冠軍”就是列于諸軍之首的意思。漢代的霍去病,英勇善戰(zhàn),被封為“冠軍侯”。于是“冠軍”成為一種軍銜,魏晉南北朝曾經(jīng)設立“冠軍將軍”,唐代設“冠軍大將軍”?!肮谲姟焙髞矸褐缚荚嚮虮荣惖牡谝幻?。第二名是“亞軍”,“亞”表示低一等、次一等。第三名是“季軍”,“季”是古代兄弟排行中的老三。
在英語里,“冠軍”是champion,如果我們追溯這個單詞的淵源,會發(fā)現(xiàn)它也和戰(zhàn)爭有關。champion 后面的-ion 是名詞性后綴,標記它是個名詞;前面的champ-來自法語,進一步追溯則源于拉丁語“campo”。
那么,campo 又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它表示平地、田野。開闊、空曠的地帶適合軍隊列陣,所以引申為戰(zhàn)場。古代歐洲曾經(jīng)有比武戰(zhàn)爭制度。兩軍對陣,為了避免士兵的大量傷亡,雙方各自選出一位勇士或幾位勇士作為代表,在陣前決斗,大隊人馬在后面觀看。比武中失敗的一方要做出讓步,如割讓土地、賠償金錢等。為了獲勝,雙方肯定會選擇自己軍隊中最杰出、最勇猛的戰(zhàn)士。這種在戰(zhàn)場上決斗的勇士就是champion。后來champion 從在沙場上勇冠三軍的戰(zhàn)士,延伸為在賽場上為自己的國家爭光的運動員,也就是現(xiàn)在常用的含義。
中文里的“冠軍”和英語里的champion,可以說是殊途同歸。競技比賽和打仗一樣,都需要碾壓對手的實力、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堅持到底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