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把西湖比作西子,認為不管是雨天還是晴天,西湖都風光旖旎,就像西子一樣,無論淡妝還是濃妝,都能展現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那么,西子是誰呢?
“沉魚”——西施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后人尊稱其為“西子”,她天生麗質、傾國傾城。西施的家在如今的浙江省諸暨市西村,她經常在苧蘿山下的江邊浣紗,魚兒看到她的倒影都忘記了游動,沉到了水底,因此西施有“沉魚”之譽。
后來,吳王夫差領兵攻打越國,越國戰(zhàn)敗,勾踐被擒。勾踐在吳國受盡了奇恥大辱。三年后,吳王放回了勾踐,勾踐臥薪嘗膽,想要消滅吳國,以雪大恥。他接受了大臣文種的“美人計”,在越國遍尋美女,結果發(fā)現了西施,經過一番訓練之后,西施被獻給吳王夫差。西施不但貌美,而且聰明,她憑著自己的美貌與智慧進入吳國,致使吳王整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吳國漸漸開始走下坡路,兵馬缺乏訓練,大臣們也終日無所事事。而勾踐卻勵精圖治,養(yǎng)精蓄銳,越國的國力逐漸強大起來。最終,在西施的內應下,勾踐成功地滅掉了吳國。
“落雁”——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時期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的宮女,后和親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傳說王昭君遠嫁匈奴時,天空中的大雁看到她美麗的容顏,竟然忘記了振動翅膀,從而墜落下來,因此有“落雁”之稱。
漢元帝后宮佳麗眾多,無法一一召見,于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讓畫工為宮女們畫像,然后根據畫像來召見寵幸。所有的宮女都希望通過賄賂畫工來美化自己的畫像,從而得到皇帝的寵幸。王昭君卻是個例外,她堅決不肯行賄。結果,她的畫像被畫得并不出色,因此長時間無法得到皇帝的召見。后來,匈奴首領入朝朝拜,請求漢朝賜予一位美人作為王后。漢元帝便按照畫像挑選了宮女,結果王昭君被選中。臨行前,皇帝召見了王昭君,才發(fā)現她的美貌在后宮中無人能及?;实鄞鬄楹蠡?,但名冊已經確定,無法更改。遠嫁匈奴后,王昭君為漢朝與匈奴之間帶來了長期的和平,使人民得以享受安寧的生活,還促進了兩個民族之間的友好交流,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社會的發(fā)展。
“閉月”——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的美女,在《三國演義》中,貂蟬為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義女。她的美貌使得月亮都感到羞愧,躲在云層后面,不敢與之爭輝,因此有“閉月”之稱。
東漢末年,王朝被董卓操控。董卓霍亂朝政、殘暴不仁,無論朝臣還是百姓都深受其害。為拯救漢朝,推翻權臣董卓的荒淫統(tǒng)治,受王允所托,貂蟬上演了可歌可泣的連環(huán)計,周旋于董卓和呂布之間,成功地離間了董卓和呂布,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結束了董卓專權的黑暗時期。貂蟬的貢獻不僅在于她成功地離間了董卓和呂布,使得漢朝得以從董卓的暴政中解脫出來,還在于她作為一個弱女子,在國家和民族的危難時刻,勇敢地承擔起了拯救漢朝的重任。她的行動體現了女性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女性在政治斗爭中的智慧和勇氣。
“羞花”——楊貴妃
楊貴妃,本名楊玉環(huán),是唐朝時期的宮廷音樂家、舞蹈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也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以美貌和才藝聞名于世。傳說楊貴妃的美貌使得花兒都感到羞愧,不敢與之媲美,因此有“羞花”之譽。
楊貴妃天生麗質,性格溫婉,精通音律,擅長歌舞,并善彈琵琶。她的美麗和才藝在唐代詩歌中得到了廣泛贊譽。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李白的《清平調》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首詩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將楊貴妃的美貌與自然界中最美麗的云彩、花朵相比較,突出了她的美麗是超凡脫俗的,仿佛只應天上有。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陜西興平市西)時,禁軍士兵嘩變,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平息軍隊的不滿,不得已將楊貴妃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寫到: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歷史上對楊貴妃的評價可謂眾說紛紜,但無論如何,楊貴妃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她的故事和形象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