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呂托斯》是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之一歐里庇得斯的作品,取材于希臘神話。這部戲劇講述了一個繼母與繼子之間的故事:古希臘掌管戀愛的神—庫普里斯設(shè)法讓忒修斯的妻子淮德拉對她的繼子希波呂托斯產(chǎn)生了愛戀之情。即便淮德拉清楚地知道,這一切是不合乎禮儀的,是有毀名聲的,卻無法抗拒自己內(nèi)心的情愫。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將這件事埋藏在心底??伤娜槟敢姴坏盟刻焱床挥臉幼?,想要幫她解決問題。未經(jīng)淮德拉允許,乳母將一切告訴了希波呂托斯,沒承想遭到了希波呂托斯無情的拒絕?;吹吕娛虑閿÷?,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選擇自盡并且留下書簡將一切過錯歸咎于希波呂托斯。從戰(zhàn)場歸來的忒修斯見到妻子的尸體以及書簡后,請求海神波塞冬將希波呂托斯殺死。當(dāng)忒修斯得知真相后,一切都無濟于事,他同時失去了妻子與孩子。
重讀戲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歐里庇得斯為我們塑造了兩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希波呂托斯和淮德拉。受命運的安排,他們的悲劇命運是無法逃脫的,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逆來順受、聽天由命,而是有自己的堅守與考量。也正是他們的堅守,使得他們始終在矛盾之中尋求著生存。
一、希波呂托斯人物形象分析
希波呂托斯是忒修斯和阿瑪宗婦人所生的私生子,這一特殊的身份使得他的經(jīng)歷與大多數(shù)人不同,而這些經(jīng)歷讓他形成了極其別扭的性格。在《希波呂托斯》中,希波呂托斯的形象是矛盾且立體的:他有嚴重的厭女情結(jié),卻又像少女一樣守護著自己的“貞潔”;他游離于希臘民族之外,不被人們所接受,也無法與自己的庶子身份所和解;他遭到了女神庫普里斯的報復(fù),既是受害者,也是促使淮德拉走向死亡的加害者。
(一)傳統(tǒng)文化的反叛者:厭女卻又像少女一樣守護著自己的“貞潔”
希波呂托斯是傳統(tǒng)文化的反叛者。在傳統(tǒng)文化中,守護貞潔向來是女子該有的品行,他因不相信有女子能做到這一點,產(chǎn)生了嚴重的厭女情結(jié),進而拒絕婚姻、拒絕床榻、拒絕與女子發(fā)生關(guān)系。在人口存活率低,戰(zhàn)爭不斷的年代,男子的職責(zé)是繁衍子嗣,他卻無時無刻不守護著自己的“貞潔”,拒絕和女子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他用自己的行動,無聲且有力量地挑戰(zhàn)著傳統(tǒng)的權(quán)威。
首先,希波呂托斯有嚴重的厭女情結(jié)。在希波呂托斯眼中,女子本身就是一個禍害,男子終其一生都受困其中,要花費大量的錢財將這個禍害娶回家中,為她穿上精美的服飾,將她放置在家中。父親需要花費大量的錢財將這個禍害從家中轉(zhuǎn)移出去,交到另一個男子的手中。在他看來,婚姻是一場交易,為的是得到一個好的親家。在這場交易中,男子看重的并不是女子,而是女子背后的家族,他們希望通過迎娶女子最終得到她的家族的幫助。女子存在的唯一必要性是她們的生育能力。因此,希波呂托斯提出向宙斯購買孩子種子的想法,希望在不需要女子的情況之下,每個家庭也可以自由地擁有孩子。以上種種觀點可以證明希波呂托斯有嚴重的厭女情結(jié),他也絲毫沒有掩藏自己的這種想法,直呼:“我對女人的憎惡同樣是不會停歇的。只因她們本就很惡劣。除非有人來證實她們的貞靜賢淑,不然我永遠會唾棄她們。”
然而,這個有著嚴重厭女情結(jié)的少年,卻無比重視“貞潔”,他像少女一樣守護著自己的“貞潔”。在傳統(tǒng)的文化中,守護貞潔并不是男子應(yīng)當(dāng)做的事情,男子的職責(zé)是繁衍子嗣,讓部落中的人口首先在數(shù)量上壯大起來。希波呂托斯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反叛者,他無時無刻不在守護著自己的“貞潔”,當(dāng)淮德拉對希波呂托斯的愛戀暴露在希波呂托斯面前,當(dāng)淮德拉的乳母希望希波呂托斯能夠伸出援助之手時,他厭惡至極,說道:“你須得清楚地明白,女人?。∵@全都是憑借我的虔誠純凈,才讓你幸免于難。”他認定淮德拉不是貞潔烈女會屈服于庫里普斯,認為是自己的堅守才使淮德拉免于災(zāi)禍,使得自己父親的床榻未被玷污。這正是希波呂托斯自相矛盾的地方,他有著嚴重的厭女情結(jié),卻又遵循著傳統(tǒng)觀念中女性應(yīng)當(dāng)遵循的準(zhǔn)則。當(dāng)淮德拉用死亡栽贓給希波呂托斯,他在百口莫辯之時,認為父親忒修斯應(yīng)該相信他的理由是:他是一個“貞潔”的人,因為他無比重視自己的“貞潔”。他不相信女性能夠維護自己的貞潔,卻認為自己值得他人的信任,只因自己是個重視貞潔的人。
希波呂托斯“不婚不育”的信仰,是對傳統(tǒng)文化最大的反叛,這使得他成為游離于希臘社會之外的“異類”。希波呂托斯拒絕繁衍子嗣,是個不婚不育的獨身主義者。這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似乎只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我們尊重并且不左右每個人的個人選擇問題。但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這是很難被接受的一種選擇,因為當(dāng)時社會人口基數(shù)小,人口出生率本就不高,再加上醫(yī)療條件差,嬰兒的存活率低,而長年戰(zhàn)亂,對人口的需求量比較大。因此,當(dāng)時的社會允許男子在有家室的情況下三妻四妾,卻絕不允許男子拒絕生育。一個拒絕生育的男子,是不合格的公民。希波呂托斯的堅守,使得他成為一個游離于希臘社會之外的“異類”,始終得不到社會的認可。
(二)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神本來應(yīng)該是受人敬拜并且守護那些敬拜他的人的一個存在,而在《希波呂托斯》中,女神庫普里斯卻因希波呂托斯敬拜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而不敬拜她,心生嫉恨。于是,她便策劃了一場一石三鳥的報復(fù),讓希波呂托斯、淮德拉以及忒修斯都成為需要承擔(dān)后果的人。希波呂托斯只是遵循個人意愿選擇信仰,并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卻因此遭受了報復(fù),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吹吕詺⒅罅粝聲喖雍τ谒?,他也是一個百口莫辯的受害者。但當(dāng)他從乳母的口中得知淮德拉對自己產(chǎn)生了情欲之后,便斷定淮德拉不是一個貞潔之人,斷定乳母是受淮德拉所托,他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jù)的前提之下就妄下斷言,摧毀了淮德拉最后的生機。從這一角度看,他又是一個加害者。
二、淮德拉人物形象分析
淮德拉是忒修斯的妻子。她對自己的繼子產(chǎn)生了情欲,在她自盡之前,她一直處于痛苦與矛盾之中。如果說希波呂托斯是傳統(tǒng)文化的反叛者,淮德拉便是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者,正因為她堅守道德,看重貞潔,才使得自己陷入糾結(jié)與矛盾之中。她是戀愛女神報復(fù)希波呂托斯的“工具人”,是全劇最無辜的人;但她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不惜用自盡栽贓,把希波呂托斯推向死亡,與希波呂托斯一樣,她既是整個事件的受害者,又是害死對方的加害者。
(一)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者:一個“不貞”者的自救
作為忒修斯的妻子、希波呂托斯的繼母,淮德拉對自己的繼子動心,無疑是不道德的,但她看重名聲,用死亡堅守自己的貞潔。在心理上,淮德拉是不貞的;而在行為上,淮德拉始終是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者。
從我們現(xiàn)在的角度去看淮德拉這一人物形象,我們或許會覺得她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譽,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不惜用放棄生命的方式嫁禍給希波呂托斯,是一個既不理性又不坦蕩的人。然而,在傳統(tǒng)女性觀的視角下,淮德拉這一形象可以說是希臘女性的楷?;蛘哒f是標(biāo)桿。在傳統(tǒng)觀念中,女子被要求忠貞不渝,不能做背叛丈夫的事情,女子的貞操被看得高于一切,因為在沒有辦法做親子鑒定的年代里,女子的忠貞是使得丈夫一族的合法血脈得以傳承的唯一保障。而對于婚姻中女子的出軌現(xiàn)象,人們是可以接受精神出軌的,因為在他們眼里,人的情欲是由神所操控的,是人所不能左右與控制的。在《希波呂托斯》中,乳母就對淮德拉反復(fù)勸解,她說:“庫普里斯游走于空中與海上,所有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她四處播撒戀愛的種子,讓它生根發(fā)芽,而我們居住在陸地上的人類都是它的子孫后代……你既然愛上了,就承受下去吧,只因這都是神靈的安排?!比欢怏w出軌是不會被接受的,因為即便人的情欲是由女神庫普里斯所激起的,人們依舊可以對之后的行為作出選擇?;吹吕妥鞒隽撕芎玫倪x擇。
首先,當(dāng)她得知自己對繼子產(chǎn)生了情欲之后,在事情還沒有敗露之時,她將自己關(guān)在房中,獨自忍受著心理上的痛苦,她始終想的都是要保全自己的名聲,她將名聲看得高于一切,她抱著必死的心也想著要將“丑事化為好事”。她認為自己產(chǎn)生不該有的情欲是一件丑事,她希望自己的美德不會被隱沒,自己的羞恥不被人所知曉。她痛恨那些主動與其他男人一起玷污自己婚姻的女人們,她憎惡那些表面貞靜而背地里做一些讓人難以想象的事的女人們。她并沒有因為情欲做出任何背叛丈夫的事情,也就是說她從行動上守住了自己的貞潔,這是值得稱贊的,也是值得當(dāng)時其他女性所學(xué)習(xí)的。
其次,她最終嫁禍給希波呂托斯,從表面上看,她只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譽;站在更深層次的角度看,她還保全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給他們留下了體面,同時她也保全了自己家族的名譽。在上文中,我們也談?wù)撨^希波呂托斯的私生子身份。也就是說,淮德拉犧牲了一個私生子,保全了一個家族的顏面,這種行為還是明智的。從個人的角度講,古希臘人注重名譽,他們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換言之,他們在著手任何行動之前,會深思熟慮地考量其行為若置于公眾視野下,他人可能產(chǎn)生的觀念與評判,并進一步預(yù)見到這些評判可能引發(fā)的個人情感反應(yīng)?;诖朔N考量,他們傾向于在行動之初便規(guī)避可能引發(fā)不良后果的行為,以確保事態(tài)的和諧與自身的安寧。為了保全自己的美德,為了留住自己的名聲,為了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能夠不受影響地繼續(xù)在雅典生活,選擇自殺并且嫁禍給希波呂托斯可以說是淮德拉唯一的選擇。
(二)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在《希波呂托斯》中,淮德拉是戀愛女神用來報復(fù)希波呂托斯的一個“工具人”。她的悲劇命運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希波呂托斯不愿意敬拜女神庫普里斯,甚至對庫普里斯嗤之以鼻。為了報復(fù)希波呂托斯,庫普里斯設(shè)法讓淮德拉喜歡上希波呂托斯。對于一個凡人來說,神力是不可抗拒的。從這一點來看,淮德拉其實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當(dāng)淮德拉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繼子之后,她原是不打算將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人的,也就是說她想埋藏這份情感,默默忍受心理上的種種痛苦,不會采取任何行動,不會做任何背叛丈夫忒修斯的事情。而細心的乳母發(fā)現(xiàn)了她的不對勁,在乳母的不斷追問下,她不得已才坦白了自己的心跡。同時,她也清楚地知道,人的嘴是靠不住的,人言可畏。果然,正如淮德拉所料,乳母并沒有遵循她的意愿,而是轉(zhuǎn)身將這一切向希波呂托斯全盤托出,希望希波呂托斯能夠幫助淮德拉。知道一切的希波呂托斯主觀臆斷這是淮德拉的手段,是淮德拉不夠貞潔,意圖玷污自己父親忒修斯的床榻,但礙于顏面,所以派乳母來講出此事。他與乳母爭論之時犀利的言辭剛巧被站在門外的淮德拉一字不落地聽到了?;吹吕词虑閿÷叮瑸榱吮H约旱拿?,她在自盡之時留下書簡,將一切錯誤歸咎于希波呂托斯,也就是嫁禍給希波呂托斯。從這個角度來看,淮德拉是受害者的同時也是一個加害者。
歐里庇得斯的悲劇作品《希波呂托斯》為我們塑造了兩個普通卻又鮮活的人物。由于自己的庶出身份,希波呂托斯希望這個世界上“再無庶出之人”,他的身世使他始終游離于希臘社會之外,他的信仰使他更加難以融入他所生活的社會,他厭女卻又像少女一般重視自己的“貞潔”的矛盾行為,為他招致災(zāi)禍,他是受害者的同時他也牽連了無辜的淮德拉。作為傳統(tǒng)女性標(biāo)桿的淮德拉,在情欲與名聲之間始終堅定不移地選擇名聲,她想要保全的不僅僅是她個人的美德與聲譽,她還通過自己的行為保全了她的孩子、她的丈夫,這一點本無可厚非,因為她的娘家的聲譽也受到了保護,可她最后的選擇,卻也將希波呂托斯推向死亡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