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際遇不同,但越走越順的人,大多能守住“三心”,修身養(yǎng)性,做好“二意”,所愿皆可得。
老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總是比多一個敵人要好。與人為善,適時換位思考,更易收獲尊重。
如果遇事得理不饒人,滿懷怨憤,只會讓自己的路“雪上加霜”。
電視劇《問心》中,老章生病住院,女兒明明想讓父親早日康復,卻不顧護士的叮囑。父親剛做完手術(shù)不能吃柿子,會加重消化問題,可她仍一意孤行地偷偷給父親喂柿子,導致父親病情加重,大小便失禁。看著辛苦清掃完的床單又一片狼藉,護士忍不住吐槽。這一幕恰巧被老章的女兒看到,她只關(guān)注父親被護士埋怨,卻不體諒護士的辛勞,隨即錄下視頻投訴,不依不饒,非要討個說法。
問題的起因,本是她不遵醫(yī)囑,不配合護士,卻一票否決護士日常照料父親的辛苦,執(zhí)意要醫(yī)院開除護士。
無法理解他人難處,一味針尖對麥芒,只會使內(nèi)心越發(fā)匱乏和冰冷。
劇里,護士最后真誠道歉,女兒也看到護士往日悉心照料她父親的視頻,體會到護士的不容易,最終和解。觀眾也跟著松了一口氣。
萬千煩惱的根源,不是因為得到的太少,而是因為想要的太多。
降低欲望,集中心力于自己想做的事,更容易找到生活的意義和追求,活出本真的自我。
豪門媳婦郭晶晶,無論外界如何評價,她一如既往堅守自己節(jié)儉樸素的生活作風。她會給孩子修補書包,自己穿不到百元的帆布鞋,在大賣場買衣服,物欲低配。她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經(jīng)營家庭,輔助丈夫的事業(yè)發(fā)展,不斷精進自我上。從奧運冠軍到裁判,在角色轉(zhuǎn)變中發(fā)掘自身優(yōu)勢,持續(xù)努力。
在各種公開演講、公益活動中,郭晶晶都表現(xiàn)得淡定自若、端莊優(yōu)雅。就像她在演講中強調(diào)的,不管你的對手是誰,有多強大,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想要的,在不穩(wěn)定的命運中,找尋最穩(wěn)定的自己。
人的自由來自節(jié)制,給欲望做減法,才能留足空間和時間堅守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豐富生命的維度。
人生匆匆,轉(zhuǎn)眼間皺紋和白發(fā)都清晰可見,慢慢才明白:取悅自己,是最好的自由,也是強大自我的根基。
就像熱播劇《玫瑰的故事》中的黃亦玫,經(jīng)歷幾年不幸的婚姻生活,也沒有喪失自己的價值感和對未來的信心。
因為她懂得取悅自己,清楚自己要什么,拿得起放得下,愛的時候勇敢愛,不愛的時候果斷離開。
有些獨立,從不依附于外界評價,而是源于對自己的篤定和信心。既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不如就勇敢去過讓自己舒服的生活。
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很簡單。
他們?yōu)槿颂拐\,做事清爽,有話直說,不拐彎抹角,還能適時從別人的角度出發(fā),體諒他人的難處。
就像綜藝《婆婆和媽媽》里的伊能靜和婆婆,一個直抒胸臆,一個善解人意。她們親似閨密,相處融洽,外人預期的雞飛狗跳,都被她們輕松化解。
比如一次吃飯聊天,伊能靜大談自己能干顧家,貼心安排每個人的飲食,她一一列舉不僅要做秦昊的減肥餐,小女兒的輔食,兒子的高熱量餐,還有爸媽的營養(yǎng)餐。
原本期盼得到贊許,沒想到秦昊卻拆臺說她也不是天天都做,大部分是阿姨打理,一旁的婆婆也隨聲附和。
伊能靜聽到兩人的反應,沒有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直接表達態(tài)度,抱怨道:“我剛才想讓你倆贊美我,說我很會替別人著想,你倆一直不贊美,沒有體諒過我的辛苦?!?/p>
察覺到伊能靜情緒的變化,婆婆立刻批評兒子,還貼心地一邊寬慰伊能靜,一邊示意秦昊要多稱贊妻子。在玩笑和打趣中,伊能靜的小情緒也煙消云散。
知道伊能靜最討厭洗碗,因為她人生打的第一份工就是洗碗,婆婆立即體諒地說:“再也不讓你刷碗了,我來洗。”
看到這樣無比和諧的畫面,網(wǎng)友們羨慕地感嘆:“這樣善解人意的婆婆啥時候能輪到我?!?/p>
想要生活美滿,就要遠離鉤心斗角,真誠待人;與人交流體察他人心意,體貼周全,這樣才能拉近彼此的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