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傳奇里,紅線屬于絕對的“大女主”:其背景之復雜、人物之神秘、故事之曲折,都令人難忘。她最早出現(xiàn)在袁郊的傳奇小說《甘澤謠》中,小說文筆華美,且暗含晚唐時期佛、道、俠思想的深意,受到歷代文人學者的推崇。
唐肅宗至德年間,天下風云變幻,烽煙四起。紛擾世道中,有一位節(jié)度使名薛嵩,是唐初名將薛仁貴之孫,鎮(zhèn)守潞州(今山西長治部分及河北涉縣)。薛嵩府中,有一位婢女,名叫紅線,不僅精通音律,善彈阮咸,而且通經史。更為難得的是,她還藏有一身武藝。
一日,軍中宴飲,鼓聲陣陣卻透露出一絲悲涼。紅線站在薛嵩身旁,輕聲言道:“此鼓聲哀婉纏綿,擊鼓之人必有心事,如月照孤舟,寂寞無依。”薛嵩點頭稱是,心中暗自贊嘆紅線的敏銳,并叫來擊鼓之人詢問緣由。原來,此人妻子昨夜病逝,他心中悲慟欲絕,卻不敢告假。薛嵩聽后心生憐憫,令其歸家料理妻子的后事,薛嵩仁德之名從此傳遍軍內外。
鼓聲不僅悲唱個人命運,也在講述江山變故。朝廷命薛嵩控制山東,并命他將女兒嫁給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之子,兒子娶滑亳節(jié)度使令狐彰之女,以此實現(xiàn)三鎮(zhèn)聯(lián)姻,共謀安定、共照天下。但田承嗣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說自己因患肺疾而畏熱畏寒,“我若移鎮(zhèn)山東,納其涼冷,可以延數(shù)年之命”,實際上一直在密謀吞并潞州,還精選軍中勇士三千,號稱“外宅男”。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令薛嵩驚懼不已。
深夜,大軍營門已閉,薛嵩獨步庭院,僅紅線隨身。紅線看出薛嵩的憂愁,輕聲問道:“大人近日寢食難安,莫非是因田承嗣之事?”薛嵩嘆道:“是啊,此事關乎國家和百姓的安危,不是你所能解的?!奔t線笑道:“奴婢雖微,亦愿為大人分憂。如螢火之光,雖微不足道,亦能照亮一方天地?!毖︶月勓?,凝視紅線,見其眼神堅定決絕,于是將詳情和盤托出,念及繼承祖業(yè)、承受國恩之重,疆土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設想。
紅線聽罷,自信滿滿地說:“此事容易,大人勿憂。請先備一使者、一良馬、一書信,余事待我歸來再議?!?/p>
就這樣,薛嵩被紅線說服了。只見紅線轉身回房,開始整備行裝。她換上一襲紫衣繡花袍,腰系青絲帶,足蹬輕便靴,胸前佩龍文匕首,英姿勃發(fā),馬不停蹄地趕向魏城。
薛嵩閉門獨坐,背燈飲酒。平日不善飲的他,當夜卻連飲數(shù)杯,最后昏昏睡去。晨風拂過,似有落葉之聲,薛嵩驚起而視,竟是紅線悄然歸來。薛嵩喜出望外,急問:“怎么樣?”紅線笑道:“豈敢有負使命!”薛嵩又問:“沒有傷到什么人嗎?”紅線答道:“無須如此。我如今已取來了田承嗣床頭的金盒,簡直如探囊取物,輕而易舉。”
隨后,紅線詳細描述了事情經過:“我昨天夜半就到了魏城,穿越數(shù)道關卡,隨后施展輕功,飛躍城墻,潛入城中。至田承嗣住所,趁軍中士兵巡邏交談的間隙,我開門潛入,至其床前。田承嗣正頭裹黃巾露足而眠,在他的枕前短劍旁邊有一金盒,我用龍文匕首輕輕割斷金盒系帶,將其取走。在月光之下緩緩打開,只見盒內藏著他的生辰八字與北斗神名,覆以香料珍珠。他保存得如此用心,想來這必定是他珍愛無比之物。我看他熟睡之態(tài),他是真的沒有意識到其性命系于我手,但畢竟仁德為先,終不忍殺他。隨后我單取金盒而歸,出魏城西門時,又遇到數(shù)道關卡,我都以輕功越過。回來之后,我遙望城墻銅臺、亭臺樓閣,月亮已上林梢,天色竟已破曉。此行雖然艱險,但畢竟有成果,今金盒在此,望減大人之憂。”
薛嵩聽后,大喜過望。反觀魏城,簡直翻了天,田承嗣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急萬分。薛嵩隨即遣使至魏城,致書田承嗣并送回金盒。田承嗣也因此知曉薛嵩深不可測,亦知自己野心已敗露,次日,他便遣人送布匹、駿馬、珍寶給薛嵩,許諾從此與他和睦相處,共謀發(fā)展。紅線一人熄滅了兩城戰(zhàn)火,避免了生靈涂炭的局面。
完成使命后,紅線決定告別。薛嵩吃驚地問:“你出生在我府上,這是要去哪里?”紅線笑道:“奴婢身世坎坷,有幸生于大人之家,到現(xiàn)在已經十九年了。如今疆域安寧,百姓安居,奴婢本當留此侍奉大人,前日往魏城一行,使得兩地皆安,生靈無恙,其實是為報答大人養(yǎng)育之恩。現(xiàn)在我已功德圓滿,還望大人恩準奴婢離去,讓我繼續(xù)求學問道?!?/p>
幾天后,薛嵩設宴為紅線送行,宴席上,他舉杯痛飲,為紅線作詩一首:“采菱歌怨木蘭舟,送客魂消百尺樓。還似洛妃乘霧去,碧天無際水空流?!?/p>
“兩地保其城池,萬人全其性命。”紅線就這樣消失于塵世紛擾間。
金庸曾用“飄逸有致”評價這位女俠的結局:“有英雄之氣,兒女之意,明滅隱約,余韻不盡?!?/p>
(黑駿馬摘自《環(huán)球人物》2024年第14期,本刊節(jié)選,梵 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