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為桃金娘優(yōu)良種質(zhì)篩選和品種選育提供參考依據(jù)?!痉椒ā恳砸N于我國24 個種源的桃金娘為研究對象,在同質(zhì)園栽培條件下,對果實表型性狀進行測定,采用變異分析、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果實表型性狀的變異特性和多樣性。【結果】各種源桃金娘果實表型差異較大,變異系數(shù)為2.54% ~ 18.12%,其中單果鮮質(zhì)量變異系數(shù)最大(18.12%),果形指數(shù)變異系數(shù)最?。?.54%)。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果實縱徑與果實橫徑、果實側徑、單果干質(zhì)量和果實含水量極顯著正相關(P < 0.01)。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前4 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達90.94%。第1 主成分和第2 主成分的貢獻率分別為51.07% 和16.50%,主要反映桃金娘果實大小和形狀特征;第3 主成分和第4 主成分的貢獻率分別為14.23% 和9.14%,主要反映果實質(zhì)量和種子特征。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在歐氏距離10 處可將24 個種源分成A、B 和C 共3 類,在歐式距離5 處A 類和C 類可被進一步分成3 個亞類。A 類包括12 個種源,該類種源果柄長,果實較大;B 類包括3 個種源,該類種源果實小且含水量低;C 類包括9 個種源,這些種源果實大且含水量高,適用于選育大果?!窘Y論】桃金娘果實表型變異較為豐富,基于表型性狀的種質(zhì)資源篩選潛力較大,果實質(zhì)量和形狀特征可被作為種質(zhì)資源評價和良種選育的主要參考標準,其中廣東博羅、廣西桂平和廣西都安等種源果實的個體大、質(zhì)量大、含水量高,為供試桃金娘較優(yōu)大果種源。
關鍵詞:桃金娘;果實表型性狀;變異分析;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S66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8981(2024)02—0054—08
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為在我國天然分布的唯一一種桃金娘科Myrtaceae 桃金娘屬Rhodomyrtus 灌木,是典型的熱帶南亞熱帶區(qū)域性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及湖南最南部等地區(qū)[1-2],是我國南方地區(qū)極具特色的野生漿果資源,栽培利用前景廣闊[3]。桃金娘適應性強,可用于荒山綠化,其同株花色變化大,花期長,花多而密,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一種良好的園林觀賞樹種[4]。此外,桃金娘的根莖、葉和果實,均可入藥,根具有疏肝通絡、止痛的功效,果實具有補血、收斂、止血的功效[5]。桃金娘果屬于漿果,成熟后為紫黑色,酸甜可口,富含蛋白質(zhì)、多種礦質(zhì)元素、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同時含有抗氧化性強的花青素、黃酮、β- 胡蘿卜素等生物活性物質(zhì),具有明顯的抗氧化、抗衰老等生理作用[6]。當?shù)厝罕娤矚g生食或浸酒服用,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近年來,關于桃金娘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主要集中在繁殖技術[7-11]、栽培管理[12-13]、生物活性成分[14] 等方面,對桃金娘資源評價的研究報道則較少。胡安琪[15] 利用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標記技術對采自中國20 個種源共179 份野生桃金娘植株材料進行了親緣性差異遺傳分析,將我國桃金娘資源分為7個類群,并對其擴展路徑進行了研究。邱文武等[16]采用SRAP 技術對廣西8 份野生桃金娘種質(zhì)進行了親緣關系分析。劉舒等[17] 對我國20 個種源桃金娘的花器官表型多樣性進行了分析。果實性狀作為植物的重要表型性狀,對其多樣性進行研究,可為桃金娘種質(zhì)資源遺傳改良和品種選育提供重要依據(jù)。
本研究中以引種于我國24 個種源的桃金娘為研究對象,對其成熟果實的表型性狀進行了比較、變異分析、相關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時對供試種源進行了聚類分析,探究桃金娘果實表型性狀多樣性,以期為桃金娘種質(zhì)資源的遺傳改良和優(yōu)良種質(zhì)資源選育提供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以引種于我國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浙江、江西等省(區(qū))的桃金娘為研究對象。2019年,收集各種源桃金娘種子,各種源采集地信息如表1 所示。翌年,將各種源種子進行發(fā)芽處理,并按0.5 m×0.5 m 的株行距將幼苗種植于惠州學院實驗種植基地,每種源15 棵。2022 年8—10 月(即果實成熟期),采集各種源植株(3 年生)上正常發(fā)育的果實,在各種源中隨機選取60 個成熟果實。
1.2 試驗方法
使用游標卡尺(精度0.01 mm)測量果實縱徑、果實橫徑、果實側徑、果柄長度,并計算果形指數(shù)(縱徑與側徑之比);使用電子天平(精度0.01 g)稱量單果鮮質(zhì)量,晾干后測量其干質(zhì)量,計算果實含水量(鮮質(zhì)量與干質(zhì)量的差值占鮮質(zhì)量的百分比),并稱量統(tǒng)計種子千粒質(zhì)量。
1.3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Excel 2010 軟件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計算各性狀指標的平均值、極差和變異系數(shù),利用SPSS 23.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根據(jù)果實表型性狀計算種源間的歐式距離,并對各種源進行聚類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種源桃金娘果實表型性狀的比較及變異分析
不同種源桃金娘果實的表型性狀指標及變異分析結果見表2。24 個種源果實的葉柄長為1.36 ~1.85 cm,均值為1.60 cm;果實縱徑、橫徑和側徑分別為1.53 ~ 1.88 cm、1.24 ~ 1.56 cm、1.44 ~1.76 cm,均值分別為1.69、1.37、1.60 cm;果實果形指數(shù)為0.99 ~ 1.10,均值為1.06;單果鮮質(zhì)量和單果干質(zhì)量分別為1.41 ~ 2.84、0.43 ~ 0.64 g,均值分別為2.03,0.53 g;果實含水量為59.69% ~77.76%,均值為72.51%;種子千粒質(zhì)量為1.54 ~2.72 g,均值為2.37 g。種源間各性狀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為2.54% ~ 18.18%,其中單果鮮質(zhì)量的變異系數(shù)最大,為18.12%,果形指數(shù)的變異系數(shù)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