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100萬次的中國神怪故事》已經(jīng)與讀者見面了,簽完付印單,我重返人類童年的旅程也悄然落幕。與同事討論書稿的微信群置頂了好幾個,來來回回的語音、文字、截圖無聲訴說著我們對這套書的投入和打磨。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隨著這套囊括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的神怪故事重新發(fā)現(xiàn)根植于我們文化血脈中的“想象力”,從心底生出對中華文明的熱愛和自豪,喚醒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
“神怪”故事的力量來源——想象力
中國人因為勤勉、務實,一度被認為缺少想象力。然而上至先秦,下至現(xiàn)當代,我們用無數(shù)種藝術、科技形式,向世界證明了即使注重實際生活,我們也從未抑制或停止我們的想象。這套6卷本的《講了100萬次的中國神怪故事》,更是通過282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先民最真實也最充沛的想象力。
追溯“神怪”一詞,最早可見于《史記·孝武本紀》中的:“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shù)”,后世楊雄的《法言·重黎》、王充的《論衡·吉驗》、劉勰的《文心雕龍·封禪》中都有提及。曹植的《七啟》中更有“繁巧神怪,變名異形”,點明了“神怪”具有超自然、不同尋常的力量。
從《莊子》《山海經(jīng)》等先秦典籍中對各種“異方”“異物”“神靈”的采錄,到晚清神魔小說的高峰《西游記》的問世,中華先民用綿延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充沛想象力。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類從未停止過對自身和世界的探索。面對自然的迥異態(tài)度,也造就了迥異的“神怪”文化。
西方認為人獨立于自然,因而產(chǎn)生的文化是征服自然、改變自然、改變世界。而東方注重的人與自然的融合、相通,提倡的是“天人合一、順應自然”,表現(xiàn)出東方文化更強大的包容性和想象力。正如本書主編、兒童文學作家任大霖先生在序言中所提:“不說別的,就說本書所收的這些故事,其想象力之奇特,故事之優(yōu)美,手法之夸張,哪一點比不上歐美、日本的童話?像人們津津樂道的大人國與小人國、大灰狼、美人魚、灰姑娘、飛馬……種種大膽的想象和幻想,我們古代神怪故事里都有相同或類似的內容,產(chǎn)生的時間要比歐美、日本早幾百年,甚至幾千年?!?/p>
比如西方經(jīng)典《格列佛游記》提到的大人國,在本書第6輯《長人世界》中就提到:“唐敖走進了一座陌生可怕的城。城門前那兩尊石獅一左一右蹲伏著,就像兩座遮天蓋地的石頭山。相比之下,他簡直小得像石頭山下的一粒塵土。拱形的城門又高又深,抬眼望不到頭。他走進城門,就像一只螞蟻落進大山洞一般。”
關于小人國的提法,讀者可以在第4輯《地底下的小人國》中找到這個由任大霖先生親自改寫的故事。“過了一會兒,從門外進來幾個貴婦人打扮的小人,長裙拖地,珠光寶氣,都只有寸把長。她們站在地上,仰頭大叫,聲音也像蚊子那么微弱?!边@個故事早在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守宮》中就已提及,“走了一段路,來到莊園的東面,看到一扇小門,只不過像一個栗子般大小,可是華貴、莊嚴,像宮門似的。讀書人停步說:‘你們開什么玩笑,這么小的門我怎能進去!’”讀著這兩段活潑生動的文字,不知道你是否會聯(lián)想到托爾金世界中的“霍比特人”,或者《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兔子洞呢?
兒童本位與東方神怪美學
無論是作為個體還是群體的人類,在童年期都充滿了幻想的精神。兒童天生具有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讓我們看到兒童的特點和人類童年的巨大力量。隨著“兒童本位”思想的進一步傳播,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的天性,給兒童充分的自由,以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等思想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任大霖帶領的46位作者(其中17位已作古)團隊,在序言中這樣寫道:“我們在編寫這部《中國神怪故事大觀》的過程中,時時懷著高度的責任感,無論是選材還是改寫,都采取了非常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凡是內容不夠積極健康,對小讀者不適宜的篇章,我們概不選入。即使是個別情節(jié)或細節(jié)上存在著不良傾向的,我們也慎重從事,予以剔除或改寫??梢哉f,精選、改寫的過程是一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過程?!@一點,廣大讀者和家長、老師們是完全可以信賴的?!?/p>
我們的小學教材中也選取了諸多傳統(tǒng)神怪故事,二年級下冊的《羿射九日》;四年級上冊的《精衛(wèi)填?!罚€有《女媧補天》《盤古開天辟地》;五年級上冊的《牛郎織女》;七年級上冊的《女媧造人》。無論是傳統(tǒng)的文言文還是現(xiàn)代的白話文,都向孩子傳遞了中華文化的精妙。我們這套《講了100萬次的中國神怪故事》更是希望通過數(shù)位改編者的鮮活靈動的精練語言,展現(xiàn)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善良、正直、勤勞、勇敢的美好品質,感受東方的神怪美學魅力,喚起孩子心中的認同感、歸屬感、民族自豪感,更深刻地了解我們的文化根基。
比如在中國畫層面,南齊謝赫提到的中國古代繪畫六法之一的“氣韻生動”一度被認為中國書畫的最高藝術境界?!皻忭崱倍职阉囆g中最難解釋的、最難表現(xiàn)的生命力概括出來,提倡“遷想妙得”、融會貫通,讓欣賞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品味藝術之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祥瑞動物紋樣、幾何紋樣,還有和瑞獸紋樣一起出現(xiàn)的云龍紋、云鳳紋及變形神怪紋樣,更是中國哲學思維和中華先民卓越藝術想象力的產(chǎn)物。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審美更是直接體現(xiàn)在了東方神怪美學上。中國人的“萬物有靈”、注重“知覺意會”、講究“體驗、直覺、頓悟”的特點,也讓東方美學不同于西方審美,有了“心靈性”“朦朧性、主觀性、多義性”的審美特點。
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梢哉f,人類的一切文明進步都是想象力推動的結果。
朱存明在《神話之魅 中國古代神話圖像研究》中寫道:“世界上任何民族,在童年時期都依靠自身的想象力,編制和創(chuàng)造過宇宙起源、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人類一直在思考宇宙和自身起源的問題,從而對于難以解釋的事物,發(fā)揮了自身的‘靈感思維’,這就由原始宗教意識中的‘通靈’發(fā)展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p>
文學和電影藝術是想象力的最直觀表現(xiàn)。西方魔幻經(jīng)典《指環(huán)王》拍攝成影片時,更以豐富的想象力將文字描述通過電腦特技和特效化妝技術,讓這部《指環(huán)王》連續(xù)幾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化妝造型設計獎,也讓這個故事具有了非同凡響的沖擊力和影響力。
在科學領域,費曼說:“我不知道為什么有些人覺得科學乏味而難學,而另一些人發(fā)現(xiàn)它好玩而容易,但科學有一個特點,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動力,那個特點是科學需要好多想象力,來琢磨世界其實是怎樣的。”“我們的想象力被扯到了極限,不是在科幻中想象子虛烏有,而是僅僅為了理解真正存在的事情?!?/p>
無論是藝術人文層面還是科學技術層面,想象力都以一種特別的方式介入人類歷史,左右著文明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從科幻到無數(shù)次技術革命的產(chǎn)生更迭,想象力賦予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正以一種摧枯拉朽之勢,改變整個人類的命運。
21世紀的人工智能技術革命,正以一種超越我們想象的速度,帶領人類進入新的歷史紀元,一度讓人類陷入“人與機器的區(qū)別”的反思。反觀自身,在處理與自己的關系的時候,想象力訓練更是成為一種可靠的治療方法,帶領著人類不斷在通往未知的征程中乘風破浪。
神怪故事在某種程度上隱藏著原始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恐懼,體現(xiàn)著人類既自我封閉又開放突進的思維品質。而由想象力承載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更是后世文明不斷演進的原始基因和動力。愿這套《講了100萬次的中國神怪故事》帶給讀者進入想象力世界的力量和勇氣,伴著時代的前進腳步,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作者單位為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