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的自行車添上了斑斑銹跡,絲瓜藤蔓爬啊爬,裝飾了紅漆大門。每當(dāng)走近院落聞到飯香時,我就會快速奔進廚房,貪婪地霸占外公做的小面,吸溜吸溜一口又一口,臉上滿是幸福的模樣。
面條咸咸淡淡的味道,最是令我難忘。
兒時,有天中午,我在小河邊捉魚捕蝦,困了,便臥在棗樹下一睡到黃昏。不覺間,細雨已撫上我稚嫩的臉頰。
我一下子彈起來跑回家,捧著餓了的肚子向外公討要吃食。外公答應(yīng)給我做面條。他抬手打開櫥柜,取下包有面條的羊皮紙包裹,打開,抓一把面條,待水煮開便放進鍋里。面條在外公熬的熱湯里咕嚕咕嚕冒著白泡。沒有太多的佐料,一小鍋清湯,一把面條,幾段蔥花,最后澆上前一餐剩下的雞汁。乳白色的面條搭配上棕黃的雞汁,濃醇的湯香撲面而來,只看著就叫人口水直流。
外公用筷子挑起煮好的面條盛進碗里,用布抹去碗邊的熱湯。他捧起碗,貓著腰,顛著小步把做好的面條放到桌上。外公一坐下,我忙將身子藏進他的懷里,靠在他像沙發(fā)一樣的肚腩上,一臉滿足模樣。
我喜歡這面的香,只待它稍涼就耐不住夾起一大口。可面還是太燙了,灼傷了舌頭,我慌忙把嘴里的面吐了出來。外公一把奪過筷子,一邊挑起面條幫我吹涼,一邊心疼地讓我慢點吃。
從此以后,若不是面條溫度適宜,外公絕不許我吃。他做面條的速度降級了,但我再沒燙傷過舌頭。
外公之所以有一手做面絕技,還是源于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的磨煉。那時生活拮據(jù),缺米少面,外公就想方設(shè)法改善生活。他最拿手的就是每天做一頓可口的湯面,無論是白面、豆面、薯面,他都能做得味道鮮美,一家人吃得是有滋有味。
現(xiàn)如今,外公老了,我也將步入青年。往事悠悠,漫卷心頭。又適逢細雨打窗,吃一碗外公的小面,任由他輕撫我的頭,一種溫情與幸福,融化在小面濃醇的香味里,那里是外公滿滿的疼愛。
也許人生并沒有那么多的驚心動魄,當(dāng)幼時的我把身子藏進外公的懷里,享受平淡間的幸福生活時,那也是一種人生的幸運。世事復(fù)雜,其實也很簡單,說穿了,不過是一碗人間煙火。
‖深圳中學(xué)初中部‖指導(dǎo)教師:李唐凡
斑斑銹跡的老舊自行車,爬滿絲瓜藤蔓的紅漆大門與飄飄散散的小面香氣構(gòu)成了這幅完美的親情畫卷。這份親情好似一道悠悠的光束穿透時間的壁壘,照亮作者那一方小小的天地。當(dāng)親情與人間煙火氣相互交織,每一縷都纏繞著家的溫暖。在熱氣氤氳的廚房中,外公貓腰做蔥香小面的身影如此清晰,一碗面條能如此真實地觸及小作者的靈魂,因為那是一種情感的聯(lián)結(jié)。人間煙火氣,輕舞飛揚。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奇跡,它包含了無數(shù)的可能性和變化,但也很簡單,簡單到可以藏于一碗人間煙火中。只要人間煙火氣不消散,我們就能詩意且安寧地棲居于此,找到家的溫暖。
作者對于動詞的使用堪稱爐火純青,“彈起來”“捧著”“貓著腰”“顛著小步”等詞語的使用,把文中人物形象刻畫得十分飽滿。生動活潑的文字讓人讀來順暢至極,極富畫面感。
【適用文題】人間煙火氣;藏在____中的情;最美不過____……(曹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