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類一樣,幾乎所有動物都需要休息或睡眠。在睡眠方面,動物與人類幼崽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會在睡夢中尿床、說夢話,甚至還會進行有節(jié)奏的頭部運動。
不同物種的睡眠模式有很大差異。例如,貓每天可以睡16個小時。而大象每天只睡約2個小時。長頸鹿會在一整天內斷斷續(xù)續(xù)地打盹,每次持續(xù)時間約為5分鐘。盡管長頸鹿每天的睡眠時間可能長達4.5小時,但只有30分鐘是深度睡眠。
動物中的捕食者一天中的睡眠時間很長,有安全睡眠場所的動物比露天睡覺的動物睡得更多。有些動物,如馬骨骼適應能力強,可以站著睡覺。但是,它們在這種姿勢下無法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要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它們必須躺下。
有趣的是,海豚睡覺時只有一半大腦處于休息狀態(tài),即所謂的“半腦睡眠”,而另一半處于警覺狀態(tài)。
美國《睡眠與健康》雜志網站報道稱,有經驗的獸醫(yī)均證實,動物睡覺時會四肢晃動、面部肌肉抽動和發(fā)聲,這表明動物實際上在做夢。動物研究人員也指出,白天行為對動物做夢的影響與對人類的影響相似。
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網站介紹,與人類睡眠相關的比較研究通常在小鼠、大鼠、貓和狗身上進行。研究表明,多種動物都會受到睡眠障礙的影響。
《發(fā)現》雜志報道稱,有證據表明,老鼠可能會失眠,原因與人類的失眠原因相同,即緣于壓力和焦慮。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雄性大鼠從熟悉的籠子移到另一只雄性大鼠曾經居住過的骯臟籠子里。結果顯示,被移籠的老鼠似乎經歷了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