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烙在心中的故鄉(xiāng)

      2024-09-19 00:00:00吳祝華
      關鍵詞:雙搶廊橋李老師

      雙休,閑來無事。隨著鍵盤聲的響起,烙在心中曾經(jīng)的家鄉(xiāng),現(xiàn)在已是故鄉(xiāng)的孩提往事歷歷在目。

      我的故鄉(xiāng)在浙南山城。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離開家鄉(xiāng)入伍來到申城橄欖綠部隊,至今已有30多個年頭。雖然早已脫下軍裝,工作生活在都市,但值得我更多記憶、回味,烙在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依然是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山水和人世間的美好,仿佛就在昨天。

      ■最憶學生時代

      山城老家被綠水青山包圍著,我們大橋村自然也是四面環(huán)山。一條省道公路沿著山腳通往省城;一條前溪從上游大源、高平兩座水庫經(jīng)蒼畈、大橋、余家、潘石等多個村莊從北向南方向流淌;一條后溪從西源頭經(jīng)葛平、大橋、余家經(jīng)過。兩條蜿蜒的溪流把整個大橋村環(huán)繞其中。

      小學時期的暑假是快樂的。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們光著腳丫拿著從山上砍來的小竹竿,自制釣魚用具,用鵝毛做浮標,用筷子壓著大頭針彎成U型做魚鉤。有的伙伴沒有魚線就用母親做針線的白色線替代,再挖來蚯蚓做誘餌。雖然釣具簡陋,但時有不少收獲,釣到的魚母親便會做上一道葷菜,給我們打打牙祭。

      對于我們小伙伴們而言,在炎熱的夏天跳進溪中深潭或為了灌溉而作的堰壩內(nèi)游泳是最快樂的水上運動。當時沒人教游泳,偶爾伙伴間交流心得,幾經(jīng)嗆水,人人都學會了“狗爬式”的自由泳。小伙伴間打起水仗也不含糊,非把對方打退不罷休。那時的無憂無慮、快樂至極,至今難以忘懷。

      村上有座土木結(jié)構(gòu)的小學,只招收本村學生,學費三元。小學就在下村的一座平房里,設有一、二、三年級三個年段。我們的李老師既是校長、又是班主任,還是算術、語文、音樂、體育等三個年段課程的全能老師。

      李老師始終保持短發(fā),經(jīng)常穿一件燈芯絨藏青上衣。上課時手持一根“教鞭”(毛竹根部約有小手指般粗),大約六七十厘米長,指著黑板上的字,教大家一遍一遍念。無論是數(shù)學還是語文,李老師總是把最后一個數(shù)或字的音拉長,嘴角上經(jīng)常留著白色的唾沫。當然,誰要是不認真聽課或開小差,挨鞭也是有的。有時李老師還會用粉筆頭砸向交頭接耳、不專心聽課的同學,而且砸得十分精準,同學們特別佩服。

      到了四、五年級和過渡班時,我們就到蒼畈小學上課了。在這里,班級多了許多,老師也是按任課教學,是真正意義上的班級,一個班有40多人。

      同學主要來自上蒼畈、下蒼畈、高平、大平頭、朱坑、西源頭、葛坪、黃坑、大橋、余家等村莊。同學都是早出晚歸,像西源頭、葛平村的同學來回都要翻過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坡;大平頭村的同學離學校距離最遠,他們的家是在當?shù)刈罡叩纳缴?,早上來上學雖然也是步行,但必須“剎著車”才能走下來,因為山路實在陡峭,戴著稍大點的帽子在山腳下往山頂看,帽子都要掉的那種,放學回家又要加著“油”才能回到家,現(xiàn)在想想他們最不易。

      等我們升中學時已經(jīng)實行全省統(tǒng)考。同村同屆的只有我和另一個小伙伴志根考上了城關區(qū)中學。當時的城關區(qū)中學設有初中和高中兩個學年段,離我們村大約有2.5公里路程。我、志根還有蒼畈、黃坑、余家村的同學都是走讀,早上六點半出發(fā),七點多點到校。我們上中學時早上基本不吃飯,抓把番薯干之類的零食放在口袋里邊走邊吃。午飯自帶飯盒和米在學校蒸飯,每天也只帶一樣菜,在20世紀80年代的農(nóng)村能夠吃飽穿暖已經(jīng)是很幸福的事了。

      我們不住校,確切說是學校不讓離校三公里內(nèi)的學生住校,因為沒有這么多寢室,畢竟整個城關區(qū)的中學生全都集中在此上學。好在我們村到學校的路都是沿著省道走,雖然是沙石路,但很平坦。有時我們見到拖拉機經(jīng)過也會攀爬少走一程。當時公社有兩臺卡車,年輕的司機偶遇我們上學、放學也會主動停下帶上一程。后來,我們有了28寸永久牌自行車,上學也就方便了許多。

      ■難忘故鄉(xiāng)山水

      我家住在村中央,開門見山,門前就是前溪。屋子的右側(cè)是一座架在溪上的廊橋,這座廊橋有些年份,至少也有200多年的歷史。廊橋的左前側(cè)有一口老井,井水清澈無比,冬暖夏涼。每天清晨,村民排隊吊水、挑水是村子里的一道風景。雖然村上有三口井,但我家門前的這口老井水質(zhì)最好、口感最佳,村里人基本在這取水食用。

      村里的廊橋是村民集中點,時不時有人在此聊聊天、拉拉家常。生產(chǎn)隊長每天上午、下午都會站在此喊:“出工了?!比缓蟊愦淀懮谧印?/p>

      廊橋也成了西源頭、葛平兩個村村民外出勞作和上縣城趕集途經(jīng)歇腳之地。

      每到夏天,我母親總是早早燒好開水,用大大的飯樽泡好自采自做的土茶放在廚房間,供路過歇腳的鄉(xiāng)鄰自取茶喝(我家簡陋的廚房從不上鎖)。

      夏季農(nóng)村雙搶是時代的印記或是一個符號。所謂“雙搶”,通俗地講就是搶收搶種。先要把成熟的早稻收割進來,同時又要把晚稻秧趕在立秋前插下去,只有這樣晚稻才會有好的收成。

      雙搶期間,安裝在田頭一前一后的高音喇叭除早、中、晚按時播放外,下午三點的“田頭”廣播準時開始,加播諸如《社會主義好》《少林寺》等歌曲。稻田里村民們“沙沙”的鐮刀收割聲,打稻機發(fā)出“狠嘎、狠嘎”的打稻聲,水牛拉著犁耕著田,一派繁忙豐收的景象,如同廣播里播放的社會主義好。

      此時,各村的村民戴著涼帽,肩上搭著一根白色湯布(擦汗),拉著手拉車到金岸糧站交公糧也是那個時代的特色。

      晚上收工,鄉(xiāng)親們都會到溪中清洗農(nóng)具,不分男女都在溪里洗洗。講究點的還會在老井中打點水洗去一天的疲憊,也使得皮膚干凈涼爽許多。

      吃好晚飯,鄉(xiāng)親們不約而同聚集在廊橋上納涼、聊天、拉家常,時常座無虛位。在那個沒有電風扇、更沒有空調(diào)的年代,在廊橋上納涼是不二的選擇,也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廊橋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樂趣,與小伙伴們“擠油兒”“蕩秋千”“老虎吃豬”“老鷹捉小雞”等嬉笑打鬧的場景記憶猶新。

      夏日的夜晚,時有老人在廊橋上講革命故事,講日本兵被村民打落溪里的精彩故事。

      到了20世紀80年代,村集體的農(nóng)田和林地逐漸承包到戶,各種各的田、各管各的地。這樣一來,村民的收成不但更好,空余的時間也多了許多。村上的青壯勞力不僅能種好自家一畝三分地,還有時間去縣城打打臨工增加些收入。而今,村里雖然家家戶戶都蓋了樓房,不少家庭有了自備車,曾經(jīng)的鄉(xiāng)村早已煥然一新。

      烙在我心中的家鄉(xiāng)現(xiàn)已成了故鄉(xiāng)。無論家鄉(xiāng)還是故鄉(xiāng),無論鄉(xiāng)音還是鄉(xiāng)情,在我心中總是那么美好,都將成為我一生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我永遠向前,時而回望生我養(yǎng)我長大的故鄉(xiāng)。

      猜你喜歡
      雙搶廊橋李老師
      扎實做好雙減雙搶 堅決打贏三秋會戰(zhàn)
      專家深入受災果園指導果農(nóng)“雙減雙搶
      抓好“雙減雙搶”確保秋糧歸倉
      山西打贏“雙減雙搶”攻堅戰(zhàn)
      該得獎的李老師
      去廊橋找你
      青年歌聲(2020年11期)2020-11-24 06:57:00
      廊橋文化的匯集地——泰順
      科學中國人(2018年8期)2018-07-23 02:27:16
      風雨廊橋——武夷山馀慶橋
      紅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50
      舍不得您,李老師
      “李老師是壞人”——對5+2=0教育的思考
      万州区| 旬阳县| 东光县| 腾冲县| 宁乡县| 衢州市| 锡林郭勒盟| 泗洪县| 清涧县| 台江县| 房产| 新平| 中牟县| 宁化县| 九江市| 凌海市| 赤壁市| 县级市| 娱乐| 乌鲁木齐市| 噶尔县| 政和县| 五指山市| 和林格尔县| 牟定县| 万安县| 历史| 淄博市| 平潭县| 临城县| 公主岭市| 宜丰县| 黄骅市| 大英县| 治多县| 金沙县| 克山县| 甘南县| 三江| 吉木萨尔县|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