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研究‘雪球’海棠授粉情況對子房的發(fā)育影響,本實驗將‘雪球’海棠16 d 幼果授粉與未授粉的子房進行比較,測定它們果柄葉綠素和花青苷含量,以及果實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強度。對授粉和未授粉的子房內部胚珠發(fā)育情況及外觀進行觀察測量,發(fā)現未授粉的‘雪球’海棠幼果果柄脫落,其子房發(fā)育受到抑制,進一步研究發(fā)現,未授粉的子房發(fā)育狀況與活性氧強度及花青苷含量有關。
關鍵詞:‘ 雪球’海棠;授粉;子房發(fā)育;花青苷;活性氧
中圖法分類號: S66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2324(2024)04-0510-06
‘雪球’海棠(Malus,‘Snowdrift’)屬薔薇科蘋果屬觀賞海棠,由美國引種至中國,其樹形整齊均勻,開花后花瓣呈白色,開花量大,觀賞價值高;果實成熟時呈桔紅色,觀果期長;樹體抗寒抗旱,抗病能力強[1]。海棠樹作為在實際生產中常作為主栽品種富士的授粉樹加以應用[2, 3]。研究‘雪球’海棠不同授粉條件下子房的發(fā)育情況對生產上提升富士產量以及調控富士結果成熟期具有重要意義[4-6]。
目前,多數科研工作者認為去雄處理會使子房發(fā)育停滯、果柄與枝干分離,出現提前落果的現象[7, 8]。但對去雄處理引起的幼果脫落現象的發(fā)生機制尚未完全清楚[9-13]。本研究通過對‘雪球’海棠去雄和授粉處理的幼果進行活性氧(過氧化氫和超氧陰離子)、花青苷及葉綠素的含量等指標測定,試圖通過分析授粉與去雄處理后‘雪球’海棠的活性氧和色素含量差異,來為探明去雄處理后的幼果脫落機制提供一定的理論數據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處理
本實驗使用的試驗材料為‘ 雪球’海棠(Malus,‘Snowdrift’)屬薔薇科蘋果屬觀賞海棠,栽種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山東農業(yè)大學岱宗校區(qū)。于四月中旬海棠開花前對其去雄,每天的去雄時間大約在08:00—10:00。去雄時去掉全部雄蕊及雌蕊柱頭,確保去雄處理后雌蕊無法接受任何花粉。去雄后16 d進行相關指標的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