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月圓人圓。
吃完晚餐,我將一張圓桌放在院子里。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皎潔的月光溫柔地灑向大地。我端出裝有月餅、蘋果、紅菱、花生的四只瓷碗和兩只燭臺、一只香爐,整齊地置于桌上,點(diǎn)燃蠟燭和香。6歲的小孫子從屋里跑出來,好奇地問:“爺爺,你在做什么呀?”“敬月亮。”我指指天上的月亮對他說?!盀槭裁匆丛铝涟??”小孫子有些懵懂?!暗染赐暝铝?,爺爺給你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毙O子立刻來了興致,眨著大眼睛說:“好呀,好呀,我最喜歡聽故事了?!?/p>
敬好月,我讓小孫子坐在我身邊,指著天上的月亮開始給他講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孫子聽得入了神,拉著我的手說:“爺爺,嫦娥一個人在月亮上好可憐啊,她是不是很想后羿呢?”我撫摸著小孫子的頭說:“是啊,嫦娥非常想念后羿,所以一到中秋節(jié),月亮才會那么圓,那么亮,她是在天上看著鄉(xiāng)親和后羿呢。鄉(xiāng)親們也想念嫦娥,每到中秋節(jié),就制作月餅等食品紀(jì)念她。從此中秋敬月代代相傳,一直延續(xù)至今?!毙O子似懂非懂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
“咱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描寫月亮的古詩好嗎?”我慈愛地問小孫子。“好的,您以前教過我許多古詩,也有寫月亮的詩,我還記得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呢。”說著他搖頭晃腦地背了起來,那認(rèn)真的神情,仿佛也體會到漂泊在外游子對家鄉(xiāng)的眷戀。接著他又背起《古朗月行》,這首詩描繪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的景致。記得當(dāng)初我教他這首詩時,他遙望月亮稚氣地說:“爺爺,這月亮還真像白玉盤呢?!?/p>
月亮慢慢移步到我家上空,高懸天際。我們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中,仿佛置身于夢幻般的童話之中?!盃敔?,我們到外面走走好嗎?”“好啊?!蔽覡恐O子的手,漫步在小區(qū)花園小徑上,空氣中彌漫著桂花的香氣,沁人心脾。我們坐在石凳上,抬頭望去,那輪明月越來越大,越來越圓,仿佛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掛在天空中。
“爺爺,還有哪些寫月亮的詩句呢?”小孫子展現(xiàn)出孩子聰慧好學(xué)的天性。于是我又給他講解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yuǎn)》。我聲情并茂地朗誦著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毙O子跟著一字一句地念著。讀了兩遍后,我告訴他這首詩描繪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壯麗景象,以及詩人對遠(yuǎn)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小孫子雖然不太理解詩的含義,但他能體悟到那種濃濃的情感。
然后,我又給他講宋代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的這首詞氣勢磅礴,意境深遠(yuǎn),對小孫子來說深奧了點(diǎn),但他依然能體會到詩人的豁達(dá)和對弟弟的思念之情。
每學(xué)一首古詩,我都會給小孫子講解一下詩的背景和含義,讓他對這些傳統(tǒng)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小孫子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我們就這樣一邊賞月,一邊誦讀那些經(jīng)典的古詩,讓傳統(tǒng)文化在我們心間流淌。
月亮漸漸西斜,夜也越來越深了,但我們的興致依然不減。我又講解了《峨眉山月歌》《月下獨(dú)酌》等幾首古詩,月光灑在我們的身上,仿佛給我們披上了一層銀色的外衣。
在這個中秋夜,我和小孫子不僅感受到了月亮的美麗和神秘,還領(lǐng)略到那古老而詩意的中秋氛圍,感悟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希望孫子能夠從小愛上傳統(tǒng)文化,懂得珍惜親情,懂得感恩生活。
編輯"東籬"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