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達,金融地產(chǎn)業(yè)發(fā)達,財富效應影響巨大。譬如國內(nèi)一線城市,多數(shù)中青年人置業(yè)時選擇按揭貸款,每月按揭還款會令消費受壓。而樓價漲跌,當幅度足夠大時便會嚴重影響消費。相反,經(jīng)濟較落后地區(qū),置業(yè)者普遍較為保守。有樓在手與無樓在手者,差別甚大。低收入者除了每月工資收入,無其他收入,則影響其消費者只有物價漲跌。
近期香港人北上消費成為浪潮,社交媒體上陣陣熱議。比如香港靠近深圳地區(qū)如上水等,一眾上了年紀“師奶”不時坐兩元港鐵到蓮塘口岸,過關后再坐兩三個站免費公共汽車到市場買菜。根據(jù)香港海關條例,熟食可以過關。香港燒肉每斤過百港幣,但深圳蓮塘市場燒肉售價則僅僅二十幾元人民幣,檔主做到不停手。香港“師奶”們買上幾日分量蔬菜與肉食回港,每月節(jié)省出不少錢。因此,香港靠近深圳一些墟鎮(zhèn)空置鋪位大量出現(xiàn)。
大流行結(jié)束之后,深港邊境恢復正常通關,但大陸南下旅客每月僅僅二三百萬人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268萬人次;而香港北上旅客則創(chuàng)歷史新高,最新數(shù)據(jù)是每月716萬人次。數(shù)據(jù)此消彼長,其背后原因皆是財富效應所致。香港零售市場低迷,商鋪價格自然暴跌。根據(jù)香港信報財經(jīng)報道,北角城市花園商場地庫一個鋪位僅僅以10萬港幣拋售,折合每平方英尺1220元,業(yè)主持有11年慘虧93%。雖然是極端例子,但亦反映商鋪走勢慘烈。深水埗高登電腦中心一個鋪位538萬港幣售出,業(yè)主早于2008年968萬買入,16年時間賬面蒸發(fā)430萬,跌幅44%。中原地產(chǎn)研究部指香港甲級寫字樓租值連續(xù)四年下跌,較2019年高位回落25%,中環(huán)中心、長江集團中心及會議展覽中心近四年租值跌幅高達33%以上。住宅方面,中原城市領先指數(shù)2021年8月最高見191.3點,其后大幅回落,最新報138.6點,跌幅27.5%。
回顧以往分析香港樓市文章……
2017年7月29日《全球樓市危機山雨欲來(上)》一文認為“2003年SARS之后香港樓市進入第[5]浪上升,而2015年至2016年調(diào)整已經(jīng)是[5]浪(4)下跌,現(xiàn)在正處于[5]浪5最后上升?!碑敃r中原指數(shù)約160點。2018年3月17日文章《倫敦北京樓價松動銀行股中期見頂》,文中指“2003年展開超高級浪[5]。目前已經(jīng)進入[5]浪(5)最后上升。壓死駱駝最后一根稻草恐怕是美國持續(xù)加息?!逼鋾r中原指數(shù)約175點。2019年8月31日《中國股市反復震蕩香港樓市搖搖欲墜》一文認為“香港樓市正進入2003年以來[5]浪(5)上升。樓價在創(chuàng)新高后出現(xiàn)停滯,[5]浪(5)是否已經(jīng)結(jié)束,抑或是(5)浪1而已?需要繼續(xù)觀察”。當時中原指數(shù)185點,最后2021年191點見頂?,F(xiàn)再分析中原城市領先指數(shù)走勢。
中原指數(shù)1997年6月最高見103.8點,10月摸101.8點形成雙頂。1997年6月高點定義為超高級浪[3],跌至2003年8月最低31.7點為一組3浪下跌,超高級浪[4],跌幅69.4%。此后展開浪[5]上升。
2003年8月低點31.7點升至2015年8月高點146.7點為[5]浪(1),[5]浪(1)屬于延伸浪。其中2005年6月高點55.8點為(1)浪1,55.8點跌至2006年9月低點52點為(1)浪2,52點升至2013年3月高點123點為(1)浪3——(1)浪3又是延伸浪——123點跌至2014年4月低點117.1點為(1)浪4,123點升至2015年8月高點146.7點為(1)浪5。
[5]浪(2)由2015年8月高點跌至2016年3月低點127.4點,此后升至2018年8月高點188.6點為[5]浪(3)。188.6點調(diào)整至2021年1月低點175點為水平三角形[5]浪(4)。175點升至2021年8月191.3點為[5]浪(5)。
2023年10月拙作《香港美國樓市走勢分析》中指出:“近年香港局勢動蕩,加上疫情,令樓市投資者信心大減,而聯(lián)儲局連番加息下,樓價自然拾級而下,我相信香港樓市已經(jīng)進入一個較1997年至2003年更大級別調(diào)ddd77aeaf5ce57e3376605ea9f35a7fb4ee00b9ed05334e7ba781dd1fa549a94整期……總之,香港樓市下跌基本目標是2016年3月127點附近”。以波浪理論角度看,此輪香港樓市調(diào)整,為循環(huán)級別。中原指數(shù)自歷史高位下跌,先是呈現(xiàn)一組5浪推動下跌局面。
《香港美國樓市走勢分析》一文中認為,此組5浪下跌,可能是一組大型[a][b][c]浪中[a]浪(a)下跌。其中,歷史高點跌至2022年3月177.3點為(a)浪1,反彈至4月182.7點為(a)浪2,182.7點跌至12月156.3點為(a)浪3,之后回升至2023年4月168.4點為(a)浪4,然后進入(a)浪5下跌至今。
(a)浪5又可進一步細分:2023年4月高點168.4點跌至當月低點165點為5浪[i],165點反彈至5月高點167.9點為5浪[ii],167.9點跌至今年3月低點143點為5浪[iii],143點回升至同月高147點為5浪[iv],147點至今進入5浪[v]最后下跌。5浪[v]之中,其細浪仍然可以進一步劃分。目前處于[v]浪(iii)下跌最后階段,甚至是[v]浪(v)最后下跌亦未可知。
次選數(shù)法是歷史高點跌至2022年12月低點156.3點才是(a)浪1,(a)浪2由156.3點反彈至2023年4月168.4點,168.4點至今進入(a)浪3下跌。其后反彈是(a)浪4,以及尚有(a)浪5最后一跌。
過往香港樓市持續(xù)上升時,特區(qū)政府先后推出“三辣”政策:
(1)2010年11月20日推出額外印花稅(SSD),2012年起特區(qū)政府“加辣”,上調(diào)SSD稅率及延長禁售期至三年;
(2)2012年推出買家印花稅(BSD),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名義買家,買樓時須繳付樓價15%BSD稅項;
(3)新住宅從價印花稅(AVD)為原有稅項,2013年2月起特區(qū)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DSD)。
隨著樓市大調(diào)整,特區(qū)政府今年已經(jīng)撤下所有辣招。香港樓價三座大山:辣招、高息及高樓價,已經(jīng)至少去其一,而樓價亦從高位回落接近三成,相信9月美國降息周期展開之后,樓市會結(jié)束浪(a)下跌,從而展開浪(b)小陽春反彈。
國內(nèi)一線城市二手樓走勢,整體趨勢其實與香港樓市走勢一致,只是幅度差別。以2008年初為起點——深圳樓市最大升幅4.7倍,2021年5月見頂;廣州樓市最大升幅4.1倍,2022年6月見頂;上海樓市最大升幅2.8倍,同樣2022年6月見頂;北京樓市見頂時間最遲,為2023年5月,最大升幅3.4倍。一線城市二手樓價回落幅度介乎26%至40%之間。簡而言之,以一個市值300萬人民幣單位樓價回落1/3計算,業(yè)主賬面損失100萬,你說對消費毫無影響那只是自欺欺人啦。個別樓盤跌幅達五成,就更打擊消費了。因此,由于香港消費比大陸昂貴,加上財富負效應,南下落香港旅游人數(shù)自然大減;而香港消費力下降,北上消費人數(shù)則增加,香港北上旅客數(shù)自然創(chuàng)歷史新高。深圳樓價回落幅度最大,但在6月份幾個一線城市社會零售總額大跌中跌幅最?。荷虾?、北京、廣州、深圳6月社會零售總額按年下跌9.4%、6.3%、9.3%及2.2%。而全國6月份社會零售總額仍有2%增長,可見樓市財富負效應威力。
執(zhí)筆之際,萬科A股升停板,周四曾創(chuàng)股價見頂以來新低,相信是提前反映樓市見底,當美國進入降息周期,地產(chǎn)股即使是死貓式反彈,都可能有“大肉”。套牢者勿失信心,斬在最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