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歡迎大家來到“作文直播間”。今天我們講人物寫作的技巧——正話反說。寫人的作文難,把人寫活更難。一個活生生的、立體的人,被搬到文字的平面上,可能就變成了“千人一面”——外貌一致,動作死板,語言如出一轍,缺少靈性。
學生:特別是寫熟悉的人,感覺要寫的東西很多,但真正下筆的時候卻不知道寫哪些,好像沒有什么特別好寫的東西。
張老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悉的地方?jīng)]有風景”。越是熟悉,有時候越難以選材。所以,在寫人時,先思考這個人給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你為什么要寫這個人,這個人的主要特點或者品質是什么。然后圍繞這個品質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來寫。比如《父愛之舟》這篇課文中,作者就寫了小時候父親賣繭子給“我”買枇杷;花錢住客棧,“我”被臭蟲咬,父親心疼;逛廟會;父親背“我”上學等場景,展現(xiàn)了父親對“我”的愛。
學生:先思考,再下筆。那知道寫什么了,寫的時候該注意什么呢?
張老師: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選擇好材料,其實就像廚師準備好了食材,怎么燒得好吃,就是作文方法的問題。寫之前,可以先列提綱,也就是先整理好文章的結構,開頭可先總寫人物的特征,再寫具體事例,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和心理描寫,突出人物的品質。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中,作者就是按總—分—總的結構敘述的,在寫伯父救助車夫這件事情時,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寫出了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學生:我明白了。但是寫人沒有新意,又該如何去做呢?
張老師:我們可以在作文中巧設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比如《刷子李》這篇課文,作者就運用了巧設懸念、吊起讀者胃口的方法。文章開頭對刷子李的描述,讓讀者感覺到刷子李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迫不及待想往下看。主體部分運用了反向思維的方法。曹小三將信將疑,一直關注師傅身上有沒有白點,當他借著給師傅倒水點煙的機會仔細搜索后,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有,頓時師傅的形象更加高大了。但是,當刷完最后一面墻時,曹小三竟然發(fā)現(xiàn)師傅褲子上有一個黃豆大小的白點,師傅剛才如山般的高大形象轟然倒塌。經(jīng)刷子李提醒,原來這是抽煙時不小心燒的小洞。故事再次反轉,人物形象重新樹立,情節(jié)設計一波三折。大家也可以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下面我們來看一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