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 我是一名大學生, 今年1 9歲,總覺得自己有點“廢柴”——在學校里所有的事情,體育、學習、人際關系、才藝表演等,都比不過別人,從小到大沒贏過一次。我經(jīng)常痛罵自己是個無用的廢物,我也知道這是在否定自己,但我控制不住。除了學習搞不好,體育、才藝、人際關系,甚至玩游戲都沒有特長。請問老師,贏一次就這么難嗎?我該怎么辦?
同學,你好!
看了你的來信后,我對你最深的印象是:你有一種不服輸?shù)木?,這代表了你旺盛的生命力。無論失利多少次,無論受多少次打擊,你都沒有喪失這種競爭精神,非常難能可貴。
我們先說說競爭性,比競爭性更根本的一個詞叫作攻擊性。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攻擊性是人性的兩大動力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的攻擊性會越來越強大,攻擊范圍越來越廣。到了成年之后,人們的攻擊手段變得越來越豐富,比如,會想著用更多的知識技能來武裝自己。同時,人們表現(xiàn)攻擊性的方式也越來越合法和文明,各種比賽就是表現(xiàn)攻擊性的方法。有時人們迷戀比賽,也不一定要親自參加,你看奧運會、世界杯等,動不動就是成千上萬的觀眾,隨著比賽的進行,人們縱情地吶喊,甚至痛哭流涕,這也是人類表達攻擊性的方式。
從心理學來看,攻擊性不是不好的詞,它代表了生命力和對勝利、榮譽、夢想的追求,在你身上,這種斗志和競爭精神就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如果攻擊性過強,就會帶來副作用,可能破壞我們跟環(huán)境的關系,也可能會破壞我們內(nèi)在世界的平衡。就像你,遇到失敗的時候,會痛罵自己是廢物。顯然,你的內(nèi)心已經(jīng)發(fā)生錯位。
怎么調(diào)整呢?我覺得你要客觀地認識自我。你說你從小到大沒贏過一次,這是真的嗎?那你怎么能考上大學的?你說沒贏過一次,這里的“贏”是什么意思?不管怎么說,你說的都太絕對了,你把自己貶低得一無是處,恰恰說明你對自己的不認可和不接納,你沒有用客觀公正的眼光看待自己。
你真的沒有任何優(yōu)點和長處嗎?你在信中提到,平時除了學習之外,你還搞體育、才藝、社交、游戲,這已經(jīng)說明了你的興趣很廣泛,說明你對這個世界有著深深的好奇,這就是你不可多得的優(yōu)點。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興趣太廣泛,容易分散你的精力。在所有你愿意嘗試的事情里,真正讓你感興趣的是什么?還是受到了別人的影響,即使不喜歡,但為了贏別人,也要硬著頭皮去做這件事情?如果是這樣,就大可不必。你不可能在每個領域都做得很好,在你有興趣和你擅長的領域里,付出應有的努力,才有可能走向卓越。
所以你的下一步是要脫離別人的影響和牽引,把眼光放到自己的身上來,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然后集中精力,為之奮斗。我想到了今年春節(jié)熱映的一部電影《熱辣滾燙》。女主角樂瑩經(jīng)過艱苦的減重和訓練,終于走上了拳臺。電影最后的結局沒有翻轉——樂瑩輸了。但比賽結束后,她卻發(fā)了第一個朋友圈:終于贏了一次。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告訴你的是,贏的結果也許讓人期待,但為贏而奮力拼搏、不留遺憾的過程同樣會讓人念念不忘。你也可以像樂瑩一樣,享受過程的精彩。當你換一種視角,重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和優(yōu)點的時候,屬于你的“贏”的過程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