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不語的豆豆
豆豆(化名)是一名初三女生,在上小學時,她常受到同學的欺凌,對學校充滿恐懼;母親精神失常,在生活上無法給予她足夠的幫助;父親整日為生計奔波,也無暇顧及豆豆。現(xiàn)面臨中考關(guān)鍵時期,她迷戀上了言情劇和武俠劇,對于學習沒有太大興趣,學習成績持續(xù)下滑,且家庭中父母沖突加劇,心情煩躁,不知道該如何調(diào)整。
借用繪畫工具,表達難言之隱
繪畫是無意識的直接表達,是學生認識世界和自我探索的一種重要方式,因其利用投射、大腦偏側(cè)化、意向?qū)υ挼壤碚摰淖饔脵C制,在一定程度上為來訪者提供了更隱私、低防御性的表達平臺。繪畫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療愈的過程。豆豆一直沉默不語,難以用語言表達自己,嘗試借用繪畫工具助其表達,可以降低她的心理防御。在輔導中發(fā)現(xiàn),豆豆當下的困擾與她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我們需要幫助她接納自己的原生家庭,并與其和解,最后幫助她認識、接納自我。
畫家庭動態(tài)圖,訴說“傷痕累累”的童年
我對豆豆說:“我們一時難以說清楚自己的感覺也沒有關(guān)系,現(xiàn)在我邀請你畫一幅小時候記憶里的家庭畫面,好不好?這個圖畫可以裝滿你的心情和感受,你只需要用筆畫出來,按照你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畫就可以。我們現(xiàn)在開始吧!”
豆豆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很難過,哭得很厲害。她告訴我,爸爸那時候努力工作,沒有時間關(guān)注家庭,沒有給予媽媽和她一定的關(guān)心和愛,母親非常生氣,并且情緒很悲傷且憤怒!父母互相不理解,她夾在中間也不知道怎么做,冷冰冰的家沒有一絲溫暖。自己每天上學則相當于去了另一個地獄,每天都很害怕,擔心又會挨揍。她的身上常常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回到家里哭訴,也沒有人管,媽媽也不會心疼。她每天晚上都會默默流淚、哭泣,這樣以淚洗面的日子持續(xù)了將近兩年的時間。豆豆回憶說,那時候她多次想到自殺,幸虧自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現(xiàn)在想來,那時候自己真是很無助,孤立無援。將近兩年淚水濕透枕巾的日子,她也總算跌跌撞撞走過來了。
老師:當時你做了什么,使事情發(fā)生了變化?
豆豆:給校長寫信,讓校長知道這件事,然后告訴我家的親戚,親戚過來和我一起去找學校領(lǐng)導,事情才開始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當時親戚這邊還算能幫助到我。
因為父母的性格和身體原因,沒能夠在當時及時幫助豆豆在學校中尋求老師的幫助,豆豆只能默默承受和忍耐。她現(xiàn)在性格中敏感和內(nèi)向的部分,可以說和這段經(jīng)歷是密不可分的。
在這幅家庭動態(tài)圖里,首先可以從畫中出現(xiàn)的人物來厘清豆豆家庭關(guān)系的現(xiàn)狀,改善家庭關(guān)系對她的困擾。來訪者會畫出家中成員正在活動或是做些什么,正是家庭成員彼此間的動力表現(xiàn)。透過豆豆在家庭動態(tài)繪畫中的成員排放位置及活動的質(zhì)量,可以了解到家庭成員的溝通品質(zhì)。在畫里,雖然家庭中的每個人都出現(xiàn)了,但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各干各的,相互之間沒有交流,這表明家庭成員之間缺乏溝通。可見,這段痛苦的童年記憶,在豆豆的內(nèi)心中是一種創(chuàng)傷,并沒有隨著時間而被治愈。
畫家庭動態(tài)圖,療愈“哭如雨下”的現(xiàn)在
豆豆向我描述,這是一幅現(xiàn)在的家庭常態(tài)化場景。上了初中,爸爸在外做苦力,打兩份工,白天拉人力車,晚上去做更夫,幾乎不著家。爸爸特別能吃苦,也特別辛苦,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但不關(guān)心媽媽,不管家——爸爸在逃避,因為媽媽瞧不起爸爸。每次媽媽總是罵爸爸,爸爸不在家,受折磨的就是豆豆。媽媽罵人特別難聽,每次豆豆都有想死的沖動,甚至想過,如果從樓上跳下去就解脫了。
老師:我看到你一邊掃地,一邊流淚,你一定很難過。
豆豆:爸爸媽媽經(jīng)常打架、吵架,互相根本不理解。爸爸不在家時,媽媽很生氣、很郁悶、很窩火,于是就破口大罵,特別難聽,但只有我在家,聽了之后覺得心里特別難受,也不知道怎么辦,每次都偷偷地去廚房哭,而且不是一兩次,是無數(shù)次??吹郊依锾貏e亂,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就趁著周六、周日或者寒暑假收拾屋子,一天一天地收拾,特別累,特別辛苦,收拾的時候邊干邊哭。我每天流的淚都特別多,白天哭,晚上也哭,也沒有人管,沒有人知道。這個是感受最深的。
從上面兩幅圖中的線條可以看出,一般畫出非常粗重的線條,代表來訪者有可能在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來訪者的內(nèi)心有很多的焦慮和不安。豆豆在這兩幅畫中,對很多線條都進行了重復的描繪和加粗,可見她內(nèi)心中的焦慮和壓抑是存在的,雖然過了很久,但是創(chuàng)傷的記憶和情緒,儲存在了身體里。而這個繪畫的過程幫助她把這種情緒釋放出來了。如果線條畫得非常輕,可能來訪者的個性就是比較柔和,或者猶豫不絕的,也有可能是適應能力比較差的表現(xiàn);如果是鋸齒型的線條,則有可能代表著這個來訪者有比較大的內(nèi)心沖突和攻擊性。這兩部分線條的隱喻,我們在豆豆的作品里,也可以看到有部分的呈現(xiàn)和表達。
畫家庭動態(tài)圖,滿懷“幸福如愿”的期許
老師:這幅畫在表達什么?
豆豆:我希望我的家庭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媽媽理解爸爸,爸爸理解媽媽,然后爸爸媽媽共同來理解和愛我。
老師:如果媽媽此刻在你旁邊,你想對她說什么呢?
豆豆:如果有下輩子,希望你能來愛我、理解我、疼愛我,心智正常即可。
老師:如果爸爸此刻在你旁邊,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豆豆:希望你對家庭可以有丈夫和父親的擔當,不是遇事總逃避。
老師:你想對自己說點兒什么?
豆豆:我是有能量的小太陽,我可以做自己的女王,成為最閃亮的那顆星。
豆豆畫這幅畫的時候,眼睛里流露出了些許光亮。她說自己其實是愛學習的,是有學習目標的。但是,在現(xiàn)實家庭環(huán)境面前,劇情的誘惑和學習之間形成了對抗,一方面她很想努力學習,一方面又提不起學習興趣。每次回到家中,就感覺一片狼藉——父母的爭吵,讓她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了極度的矛盾沖突,可是又改變不了現(xiàn)狀??熘锌剂?,自己的學習成績沒有進步,內(nèi)心產(chǎn)生了焦慮情緒,豆豆說很大程度上與父母總吵架有關(guān),一回家心里就不舒服。在上面的畫中,我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就是母女倆都沒有畫耳朵。這種情況,如果去問畫畫的人,來訪者多半會回答說自己忘記了,但是從人的潛意識層面來看,這其實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出現(xiàn)了問題,彼此都無法做到傾聽對方。
我:“你想想,一頭小牛不知道老虎會吃掉它,竟去跟老虎捉迷藏,牛媽媽在一旁看著,它要袖手旁觀嗎?”
小雙不好意思地笑了,她說:“那肯定不能??!”
我:“所以,牛媽媽會怎么做呢?”
小雙想了想說:“它可能會擋在小牛前面去保護小牛,也可能會想辦法趕著小??禳c跑遠。這就是我媽媽的感覺,是嗎?”
我:“媽媽做的事情不一定有效,但是,她一定會去做些什么,讓自己的孩子更好。你現(xiàn)在還覺得你媽媽的反應是為了自己能有一個學霸女兒嗎?”
小雙又一次看向媽媽,語速緩慢地說:“媽媽好像只是不想讓我落后,不想我以后沒有出路?!?/p>
我:“據(jù)我所知,6本練習冊大概需要兩三百元,這個數(shù)目對于你的家庭來說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
小雙:“我媽平時很節(jié)省的,從來不舍得給自己買這么貴的東西。”
媽媽聽了女兒的話,眼圈里有淚水打轉(zhuǎn)兒。
經(jīng)過討論,我用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比喻,糾正了小雙的不合理認知,引導小雙對媽媽產(chǎn)生了共情,心中憤憤不平的感覺平息了。
3.要自主管理,建立生涯目標
看到小雙的心理變化,我趁熱打鐵,引導她建立為自己發(fā)展負責的信念。
我:“自然界里,小牛媽媽不能總是擋在它的前面,每次都及時保護它,那么,它應該怎么保護自己呢?”
小雙好像一個“?!鄙鷮熞粯樱┵┒劊骸靶∨摫M快跟媽媽學習生存的本領(lǐng),比如,怎么逃跑,怎么用頭上的角去頂野獸,怎么用自己的蹄子去踢敵人?!?/p>
我接著問她:“小牛要等著媽媽教給它每一種技能,還是主動地學習呢?”
小雙說:“當然要主動學了,做一個有心的小牛。”
接下來,我把討論的話題拉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和小雙一起討論了她的人生理想,她想當一名護士——白衣天使。于是,我引導她利用網(wǎng)絡(luò)對護士相關(guān)的信息進行了一番探索。
她發(fā)現(xiàn),自己樂觀的性格、動手的能力都符合護士的職業(yè)要求,但是,護理專業(yè)課要學習的知識特別多,而且不容分毫差錯,這就非??简炈膶W習能力。
她沉默了片刻,說:“老師,我要是現(xiàn)在開始好好學習,還來得及嗎?”
我肯定地望著她:“當然,你愿意為自己的夢想做出什么樣的調(diào)整呢?”
她一邊思考,一邊說:“我要對自己要求嚴格一些了,改一改馬大哈的毛病,要是以后給病人治療中出錯,那是會出人命的!”
我建議她,給自己每天放學以后的時間做一個規(guī)劃,尤其要解決“放松時間和學習時間的比例”“先玩兒還是先學習”等問題。把自己的計劃寫出來,讓媽媽監(jiān)督,這樣既有利于自己的進步,又能緩解媽媽的焦慮,還能增加媽媽的信任,真是一舉三得。
通過網(wǎng)絡(luò)搜索,小雙走近了自己白衣天使的夢想,當夢想照進現(xiàn)實,小雙的委屈不見了,眼神當中充滿了篤定。
4.定親子協(xié)議,化解矛盾關(guān)系
聽了我和女兒的對話,媽媽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為了讓今后母女之間的溝通更具建設(shè)性,我們商定了一份“親子協(xié)議”,希望她們基于協(xié)議,彼此約束,彼此成全。
小雙和媽媽的約定(片段)
媽媽要做到:
第一,每天回家以后,至少用15分鐘陪孩子聊聊天。話題可以涉及各自遇到的新鮮事、麻煩事,也可以聊學習,但是,關(guān)于學習成績,每周最多聊一次。
第二,每周末要指導孩子做至少一頓飯,或者教孩子做一種家務(wù)活。
第三,盡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引導父女、姐妹之間增加溝通。
第四,課外練習的選擇權(quán)交給孩子,媽媽不再檢查,除非孩子邀請媽媽督促、監(jiān)督。
女兒要做到:
第一,做好每天的時間規(guī)劃,可以小幅調(diào)整,盡力堅持執(zhí)行,學習的事情自己做主。
第二,遇到問題及時跟媽媽溝通,不做極端的事情傷害自己。
第三,虛心向媽媽學習,每周學會一種生活技能。
第四,堅持自己的理想,為了實現(xiàn)理想努力提升自己。
為所當為,親子如是
兩周以后的一個課間,我又和小雙不期而遇了,她蹦蹦跳跳地來到我面前,說:“老師,您的辦法真i管用。我媽不逼著我寫練習冊了,這幾天老師還表揚我作業(yè)寫得認真呢!”
從小雙班主任反饋的情況來看,近一個星期,小雙的情緒恢復到了之前的狀態(tài),課上小動作少了,數(shù)學課能主動回答問題了,手勤、腿勤,有眼力見,就是有時候管不住自己,接話茬,班主任老師相信她還能有更大進步。
輔導反思
對于像小雙媽媽這樣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長來說,對“雙減”政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他們會用自己的經(jīng)歷——學歷不高,工作難找——當作反面教材,給孩子制造“被淘汰”的恐慌,導致孩子產(chǎn)生各種心理問題。所以,今后,社會和學校,包括心理老師可能要多做一些努力,讓政策的內(nèi)涵真正走進每一個家長的內(nèi)心,引導家長們成為那個“路邊鼓掌的人”,從容淡定地陪伴孩子成長,為孩子更長遠的發(fā)展奠定生活技能、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等人生各重要領(lǐng)域的基礎(chǔ)。
總之,孩子的成長需要家校協(xié)作。在“雙減”背景下,家庭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引領(lǐng)學生和家長轉(zhuǎn)變觀念,提升家庭教育的“質(zhì)”和“效”,任重道遠。